文 /張 弘
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這門學科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語文是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而作業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更要做好相關的作業設計。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跨度較大,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注意,所設計的作業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的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而作業是學生鞏固語文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師“以學生為本”來設計作業,就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通過合適的作業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最常見的讀寫作業意在加深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的印象;而口語交際的作業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相關社會實踐的作業可以鍛煉學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在這些作業的輔助下,學生會逐漸提高綜合能力,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作業設計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過程的一部分。教師在設計“以學生為本”的作業時,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一些優質的作業設計來觀摩,然后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作業設計,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作業。語文教師通過大量的觀摩學習會逐漸形成自己作業設計的風格,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促進自身的職業成長[1]。
1.中年級學生的作業設計
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也逐漸適應了語文學習,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語文學習的難度也會增加,所以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關注學生這個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三、四年級是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逐漸由不穩定轉向穩定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讓他們有自我發揮的空間。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花的學校》的教學中,語文教師除了要讓學生認識課文中基本的生字,還需要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中的語言美,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語文教師可以打破常規的作業模式,少布置一些抄寫的任務,而是讓學生根據教材中“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這種格式展開想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描繪一下“花的世界”是怎樣的。學生1:“蝴蝶一來,他們便張開自己的懷抱歡迎好朋友的到來。”學生2:“狂風一吹,他們便扎深自己的根基,勇敢地面對逆境。”接著,語文教師就可以充分地肯定與表揚學生,讓學生依據自己的這一個想法描述“花的世界”,并將其作為家庭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抓住了學生有一定主見的這個發展特點,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2.高年級學生的作業設計
高年級是學生從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有了自己的學習方式,相較于中低年級時期更能集中注意力。所以,語文教師不論是在課堂教學時,還是在作業布置時,都應該抓住學生注意力時間變長這個特點。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都是名著節選,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讓學生對單元內的這幾篇名著有一定的了解[2]。由于六年級的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變長,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直接為學生導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閱讀。在學生閱讀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深入分析以后加深對課文中每個人物的印象。教材中的課文只是名著中的節選,語文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長期的作業讓學生完成,即讓學生找到課文對應的名著,完成一部名著的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充分抓住了學生注意力時間變長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運用一大段時間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時,就可以根據語文教師教授的閱讀方法進行大量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1.創設審美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語文教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的審美情趣很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審美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養成正向的審美趣味。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寫作主題“看圖畫,寫一寫”為例,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來為學生展示一幅與單元內課文有關的影視資料。例如,與《鹿腿與鹿角》這篇課文有關的,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與“鹿”相關的紀錄片,然后選擇一個畫面暫停,讓學生根據這個畫面進行描述。語文教師為學生播放紀錄片,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瞬間集中起來。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一步步描寫某一個特定的畫面,培養學生描寫特定事物的寫作能力。由此可見,以學生的審美興趣為主,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審美情境,讓學生有初步的審美認知[3]。
2.布置相關作業,培養審美情趣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之后,布置作業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語文教師在完成看圖寫話的課堂教學之后,還需要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讓學生練習與鞏固看圖寫話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寫作學習打好基礎。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把提前準備好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圖片進行描述。語文教師需要精心挑選圖片,可以選一些與風景有關的圖片,如著名的景點、普通的街景;可以選擇一些小動物的圖片,如常見的小貓、小狗等;還可以選擇一些特定場景的描繪,如環衛工人在打掃衛生的場景、游客在景點游玩的場景等。教師不需要把這些全部發放給學生,而要讓學生投票選擇,對于票數最多的一類圖片,教師可以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圖片完成“看圖寫話”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僅讓學生擁有了自主選擇自己作業的權利,還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鍛煉了自己看圖寫話的能力,為以后的寫作做鋪墊。
1.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我們常說,立德樹人是我們的教學宗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更要通過自身的良好素質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所以,要想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養成良好的品德,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為例,語文教師需要先把握好這個單元的整體內容。這個單元主要講述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教師在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需要帶領學生一起回顧這個單元的內容。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學生最熟悉的春節為開頭,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我們在春節期間一些基本的禮節,先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就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為學生介紹傳統節日。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更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4]。
2.布置相關作業,培養良好品德
想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只有一個好的課堂氛圍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個好的品德習慣的形成不只是受學校環境的影響,還受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的影響。其中,家庭環境在塑造學生良好品德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有意增加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讓家長良好的品德習慣影響到學生。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上述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后,在重陽節布置一個特殊的作業,讓學生回家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周圍行動不便的老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個時候只靠學生自己是不能完成的,還需要家長的陪同。家長要為學生做好示范,讓學生模仿家長來完成這個特殊的家庭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為學生減少了實際的作業量,讓學生通過在重陽節參與幫助老人的活動,培養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同時,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幫助孩子完成了特殊的作業,使孩子在日積月累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品德。
1.開設主題口語交際活動
學生在小學期間的語文學習不能只局限于語文成績的提高,而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其中,口語表達能力就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教材中有許多口語交際的主題,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選擇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比拼。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主題“演講”為例,語文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講解好演講稿的格式,確定一個演講的主題,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然后教師挑選一個課時讓學生展開演講。語文教師在學生演講的過程中要做好指導,指出學生在演講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對于表現好的地方給予表揚。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再用傳統的作業形式來要求學生,而是要注重對學生實際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為學生提供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教師給予學生的鼓勵能夠讓學生增強信心。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在作業布置時要注重對學生實際能力的鍛煉[5]。
2.鼓勵學生參與家務勞動
在傳統的認知中,語文作業無非就是針對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產生的,但其實教師很多時候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生活技能的培養。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適當布置一些需要學生動手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幫助父母做各種家務等。例如,語文教師可以聯合學校舉辦一次家務技能大賽,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讓家長幫忙錄制學生在家中完成家務的視頻,發送到學校指定的郵箱,并由學校的教師對學生的做家務能力做出評價。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布置家務勞動的作業,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所以,作業的設計應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不只是要鍛煉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還要鍛煉學生基本的生活能力,讓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發展[6]。
綜上所述,語文作業可以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的職業成長。“以學生為本”的語文作業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第一,以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主。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充分抓住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得到鍛煉。第二,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為主。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審美情境,為學生設計合適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第三,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為主。在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用相關的作業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第四,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為主。學生只有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是不夠的,還應該培養實踐能力。以上就是筆者根據自己實際的教學過程總結出來的一些教學建議,希望能夠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作業設計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