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起,我國正式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回望三年來艱難防疫的點點滴滴,相信每個人都思緒萬千。如今,我們終于迎來了這個歷史性的轉折點。
不再全員核酸檢測、集中隔離;不搞落地檢;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游……實際上,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xù)優(yōu)化,人們已經(jīng)通過各自的生活現(xiàn)實,感受著種種新變化。
變化越來越大。新舊交替的跨年夜,多地城市街頭突然涌出那么多人,等待、歡呼,放飛手中的氣球,久違了的人頭攢動又重回人間,此情此景,讓人感慨復感動。種種狂歡式的情緒宣泄,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1月8日開始,很多事情有了轉變,人們可以重新打拼了。
剛剛從疫情中解脫出來的人們,有太多的壓力需要紓解。熙熙攘攘也是一種釋放,闔家團圓就是一種信仰。數(shù)以億計的中國人,能夠正常返鄉(xiāng),在年味的氣氛中打點行囊,這本身就極不尋常。
不僅如此,隨著道路、口岸等的開放,以往受阻的產(chǎn)業(yè)鏈、供應鏈也在快速恢復中。人們看到,多地都在緊鑼密鼓謀劃新一年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小目標”,這是一種接續(xù),也是破局的開始。
口岸開放了,人員、貨物開始正常流動,有的人已在迫不及待謀劃出境游,有的人則開始嘗試著新的創(chuàng)業(yè)。
過去很難,但希望在前方。以往因疫不得已轉向線上的活動,也開啟線下模式。“千封郵件,不如一面”,人與人的正常交流,不再是奢望。
相信過不了多久,此前空蕩了好久的城市鄉(xiāng)村,奔跑起來的不再僅僅是快遞小哥,各行各業(yè)都在升溫、開花,城市鄉(xiāng)村正常的業(yè)態(tài)伸展出堅韌的枝丫,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人都想著大干一場。
當然,相較于之前“乙類甲管”的嚴厲,“乙類乙管”在某種程度上確有“放松”“放開”,但卻不能“放飛”。釋放情緒可以理解,但放飛自我,乃至不管不顧,則未免走向另一個極端。
即便“乙類乙管”,仍需強化個人防護,提升診療服務,呵護好大家的健康。特別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群體,更不能掉以輕心。此外,在農(nóng)村等醫(yī)療資源較為缺乏的地區(qū),依然是當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摘自《新京報》龍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