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我的新發現——義務勞動能治肚子痛!”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留下許多助人為樂的故事、平實卻動人的話語,其中一則帶病推磚的故事,發生在遼寧省撫順市原本溪路小學、今雷鋒中學的建校現場。這所學校,是全國僅有的幾所聘請到雷鋒擔任輔導員的學校之一;雷鋒意外犧牲后,全國第一個學雷鋒小組也是在這所學校率先成立的。
故事發生在1960年6月12日,當時學校剛剛開始建設,因腹痛去團部衛生連開藥的雷鋒,路過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時,情不自禁推起一輛小車,也加入運磚的行列……“蓋教學樓的時候,雷鋒就為我校出過力、流過汗。1961年,雷鋒又被聘請擔任我校校外輔導員。有幸在建校之初,就和雷鋒結下了不解之緣!”
12月18日是雷鋒誕辰日。遼寧省雷鋒研究會副會長、撫順市雷鋒中學校長李靜于近期接受本刊記者專訪,述及了自己和學校與雷鋒、與雷鋒精神之間剪不斷的淵源:“我出生在撫順,從小唱著學雷鋒的歌曲、伴隨著學雷鋒的活動長大,可以說,學雷鋒貫穿了我的整個學生時代。工作后,有幸成為研究會副會長、雷鋒中學校長,更加感到身上傳承雷鋒精神的責任與義務重大!”
記者:從1976年,學校被撫順市政府更名為雷鋒中學,到2015年,學校被撫順市教育局命名為“雷鋒精神種子工程示范校”,雷鋒精神始終貫穿于學校的發展歷程中。那么,您如何理解用雷鋒精神立德樹人的含義,學校又是如何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
李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我們的教育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只有樹立這樣的理念信仰,才能真正明確學校的職責和使命,堅定目標、有的放矢。在“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上,我們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肩負起社會責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我34年的從教生涯中,深深地感受到,雷鋒身上體現出的高貴品質,是當下青少年亟需培養的。通過學習雷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在辦學實踐中,我校提出“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辦學思想,明確了“建有雷鋒文化的校園,塑有雷鋒精神的師生,辦有雷鋒特色的學校”的辦學目標,緊緊圍繞“知雷鋒、學雷鋒、做雷鋒”3條主線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用雷鋒精神培育“雷鋒式”時代新人作出了實踐探索,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三問”,這也是我校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總體目標的具體舉措。
獲得“雷鋒精神種子工程示范校”等榮譽稱號,不僅是對我校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我校教育工作的一種激勵。近10年來,學校還先后獲得了“全國關工委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國防教育示范校”“遼寧省先進黨組織”“遼寧省文明校園”“遼寧省課改先進校”等200多項榮譽。
記者:對雷鋒精神的內涵,您有怎樣的理解?您認為,這些精神內涵對于青少年具有怎樣的啟迪感化作用?
李靜:雷鋒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一種信念、四種精神。
一種信念,即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這是雷鋒的初心,也是雷鋒精神的根本點。雷鋒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熱、每一分光,都無私地奉獻給了黨、祖國和人民,奉獻給了他為之奮斗的社會主義事業。學習雷鋒,首先要學習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四種精神,即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這是雷鋒精神的落腳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雷鋒精神的核心實質,也是雷鋒精神的底色。雷鋒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正是他“為人民服務”人生觀的重要體現,也是雷鋒精神的一個典型標識。縱觀雷鋒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看出,他將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無限熱愛,化為勤奮工作的熱情和動力,凝聚成了敬業、創新、創業的精神能量。

雷鋒精神已成為教育青少年、立德樹人的寶貴財富,圖為位于遼寧省撫順市的雷鋒雕塑。 (資料圖)
雷鋒的一種信念和四種精神,完全滿足學校德育工作中對學生基本文明習慣和行為規范的教育,以及對基本道德、公民道德、政治道德及較高層次信仰道德的要求。作為一種道德準則和行為典范,雷鋒精神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道德教育的價值,是教育青少年的寶貴精神財富。具體來說,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雷鋒樂于助人的優良道德品質,可以遏制利己主義的滋生和蔓延;雷鋒的精神力量可以增強青少年的責任感;等等。
記者:雷鋒精神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時代大背景中,您認為,在當今時代應當如何向青少年講述雷鋒事跡、宣傳雷鋒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新時代向青少年傳播弘揚雷鋒精神,又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李靜:向青少年講述雷鋒事跡、宣傳雷鋒精神,一是要融入日常,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我校常年開展的“每天做一件好事”活動,就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它可以是隨手拾起一件垃圾、隨手關燈、給同學講題等,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時刻都要像雷鋒那樣做事;二是要堅持經常,比如我校每年都會邀請遼寧省雷鋒研究會張仲國會長,采用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宣講形式,為學生講解“雷鋒知識ABC”等;三是要家校協作,我們邀請家長進行督促,讓學生在家也做像雷鋒那樣知道感恩的人。
雷鋒短暫的22年生命,呈現出一個合格、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形象。在雷鋒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理想、立大志,有道德、有素養,有紀律、有擔當,有文化、有追求的青年榜樣,這正是青少年應當成為的樣子。雷鋒是青少年的楷模,青少年應當成為傳承雷鋒精神的主力軍,引導青少年學雷鋒也是落實“教育三問”的有效途徑。學校通過引導青少年學雷鋒,建立完善以德育為引領、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素質教育,有助于培養更多像雷鋒那樣“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