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ZHANG Yan;任燕妮REN Yan-ni;劉篧LIU Yao
(①商洛學院城鄉規劃與建筑工程學院,商洛 726000;②陜西高校新型智庫商洛發展研究院,商洛 726000;③商洛學院數學與計算機應用學院,商洛 726000)
在我國,農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的發展關乎社會的進步,而完成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依靠科技創新的支持,推動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有利于實現鄉村產業振興[1]。對于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作用關系,我國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蔣雨東,廖小舒,王德平[2]分析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協同發展的理論與實證,得出科技創新水平與鄉村產業振興水平發展明顯。由此說明科技創新可以更好的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且發展效果明顯。王寧[3]指出要借助先進科技,實現新一輪創新,從根本上對鄉村產業的振興發展提供充足動力;在現有基礎上,還需強化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協調發展,用科技創新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源動力,促進產業發展。對商洛市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耦合協調發展進行研究,能為商洛市的科技助力的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引,使商洛市鄉村產業振興能夠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促使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商洛市處于秦嶺南麓,四季分明,擁有南方的獨特風景,同時又能體現出北方風情。作為曾經的全國14 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商洛市雖然所有貧困縣(區)已經實現脫貧摘帽,但經濟底子薄、基礎差。近年來,商洛市加快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設,充分運用自身的優勢資源,同時推動科技發展,做好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耦合協調發展,實現二者之間的動態關聯對于實現脫貧后的長效返阻,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來源于2011-2020 年的《陜西省統計年鑒》《商洛市統計年鑒》《商洛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為保證后續實證分析過程和結果真實有效,根據科學性、動態性、綜合性原則進行指標篩選和體系建立(表1)。

表1 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2.2.1 熵值法權重[4]
為消除量綱的影響,分析前需要先對數據采用極差標準化法進行處理。然后,構建矩陣(Xij)mn,式中m 為具體年份,n 為指標具體個數(i=1,2,…,m;j=1,2,…,n)。
計算第j 項指標在第i 年占比重:

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e:

計算信息效用值d:

計算權重系數w:

2.2.2 耦合協調度構建
①綜合指數模型[5]。
本文采用綜合指數模型對商洛市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綜合水平進行測算。設正數K1,K2…Km為描述科技創新的m 個指標,H1,H2…Hn為鄉村產業振興的n 個指標。具體如下:

其中,f(K)為科技創新綜合指數函數,g(H)為鄉村產業振興指數函數,aj,bj為各指標權重,Kj,Hj均為原始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
②耦合度模型[6]。
耦合度模型計算過程如下:

其中,C 為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耦合度,取值范圍在[0,1];f(K)為科技創新評價指數,g(H)為鄉村產業振興評價指數。
③耦合協調度模型[6]。
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如下:

T 為綜合指數,由于科技創新系統與鄉村產業振興系統在整個復雜系統中其重要性較為相當,因此待定參數α和β 均為0.5;f(K)為科技創新指數,g(G)為鄉村產業振興指數;C 為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耦合度;D 為耦合協調度。T 與D 的取值范圍均在[0,1]。
④耦合協調度與判斷標準(表2、表3)[7]。

表2 系統耦合協調度的區間劃分與協調發展評價標準

表3 耦合度評價標準
利用熵值法,根據公式(1)、(2)、(3)、(4)計算出各指標權重值(表4)。

表4 各指標權重值
利用綜合評價指數模型計算出商洛市2011-2020 年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綜合指數(表5)。

表5 商洛市2011-2020 年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水平綜合指數結果
商洛市2011-2016 年科技創新綜合指數從0.0860 上升至0.7077,這一階段主要受政策扶持、經濟發展等因素推動,科技創新綜合水平加速提升,專利授權量、固定資產投資額、科技支出經費等服務方面的提高,為科技創新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與經濟基礎。2017-202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從0.6074 下降至0.4637,主要由于科技創新發展方式還較為粗放,科技創新發展技術公共預算支出和在校大學生數量、發表科技論文數量、公共圖書館藏書量等跟不上科技創新發展和增長速度,科技創新子系統內部構成要素發展相互協調發展不明顯以及存在約束情況。
商洛市2011-2019 年鄉村產業振興綜合指數從0.0142 上升至0.8664,這一階段鄉村產業振興在生產條件、多功能條件以及支撐條件等方面均在不斷的完善,同時,該階段的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產業發展之路得到根本指導。2020 年商洛市鄉村產業振興綜合指數雖高,但鄉村產業振興子系統內部構成要素之間存在發展不平衡、相互制約的現象以及發展方式的普遍化,導致該階段鄉村產業振興綜合指數有所下降。
根據公式(7)、(8),計算出商洛市兩大系統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圖1)。2011-2020 年耦合度基本呈緩慢上升,2011 年耦合度最低(0.6976),屬于磨合耦合,其余年份耦合度均在0.9000 左右,屬于高水平耦合。商洛市自2011年開始,在鄉村發展上不斷結合科技創新,由于初期方法以及發展方式都不太成熟,因此在初期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耦合度較低。后期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結合發展,利用自身高質量水平的鄉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服務業與科技創新結合,優化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使得兩大系統的耦合度穩步提高。

圖1 商洛市2011-2020 年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耦合度、耦合協調度趨勢
商洛市2011-2020 年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耦合協調度總體上一直處于上升階段,從0.187 上升至0.7701。2011-2016 年兩者之間耦合協調度呈快速上升趨勢,但仍然偏低,主要由于鄉村旅游總收入、“互聯網+”等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協調發展水平不是很高。2017-2020 年耦合協調度總體上穩定且穩定在0.7 以上,處于中級協調發展,主要因為自2017 年以來,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科技創新的投入、產出和環境質量在不斷的提高,鄉村旅游結合“互聯網+”不斷推出新的發展方式,鄉村旅游業走向成熟,農村居民的人均總收入在提高,使得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
整體看來,2011-2020 年商洛市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耦合協調度從最初的嚴重失調衰退到中級協調發展,逐漸呈現出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的雙向耦合。這與近些年商洛市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投入等密不可分,同時通過立足商洛資源稟賦、制定優惠政策措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等把發展產業作為拔窮根、開富源的治本之策,鄉村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2011-2020 年商洛市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水平基本穩步提升,2011-2017 年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滯后于科技創新,2018-2020 年鄉村產業振興發展高于科技創新。二者的耦合協調等級由2011 年的嚴重失調衰退,到2020年中級協調發展,表明耦合協調情況越來越好。但科技創新仍需加快發展步伐,使二者向優質協調發展的方向共同進步。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議:
圍繞商洛市打造“一都四區”的總目標,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創造城鄉發展新面貌。為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利用產業振興完成鄉村的資源整合,使產業鏈條的培育更加完整,促進整體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鄉村內在經濟結構轉變。同時,以科技創新作為驅動的要素,使最新的工藝技術和新興的技術能夠應用在產業建設當中,提高產業的技術優勢。從而形成產業聚集效應,使鄉村產業鏈能夠進一步延伸,推動整體的融合發展,將產業的外延式發展轉換為內涵式的發展。
結合商洛市“一都四區”堅持以產業為引擎的發展目標,著重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耦合協調的體制機制銜接,激活創新載體,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運用能力。政府統籌推進,激活古城鎮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秦嶺特色小鎮、農業科技園等載體基地的發展創新。此外,在鄉村“雙創”發展中將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為中堅力量,不斷開辟新空間,同時對各類鄉村“創新”載體做好發展保障,為科技創新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可持續的發展源泉。
一推動鄉村從事人員發展,政府搭建鄉村創新創業綠色通道,引導大量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綜合管理型人才和專業技術型人才到農村創業,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二改善商洛市轄區內的交通狀況,加快交通基礎工程建設,完善商洛市現有的道路網絡,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提升城市品味,促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三加強政府管理,完善監管力度,保護鄉村資源的生態性和多樣化性,為商洛市鄉村產業的發展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