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波HE Bo;劉曉東LIU Xiao-dong;吳詩輝WU Shi-hui;章磊ZHANG Lei
(空軍工程大學裝備管理與無人機工程學院,西安 710051)
新的裝備價格形成機制強調建立“購置目標價格論證”、“過程成本監控”和“激勵約束機制”等,使裝備價格由“事后定價”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核準”轉變[1]。其中,單一來源采購方式下,要求主要采用激勵約束議價的方式,使供需雙方共同承擔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額,通過激勵約束利潤來促進承制單位不斷創新技術、控制成本、提高效益[2]。然而,當前出臺的激勵約束議價規則雖已對如何實施激勵約束議價程序和方法進行了明確,但在某些實施細則上,比如在成本補償激勵的基礎上如何發揮技術和進度的激勵效果,如何明確激勵約束利潤的計算比例等方面,仍需進一步研究。
激勵約束議價,是指供需雙方在研制立項時論證協商確定訂購目標價格,在訂購時通過分擔議價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差額確定價格的形式。激勵約束議價的內容和主要步驟為[3]:
1.1.1 目標價格論證
在裝備立項論證時,訂購方依據任務需求、技術指標、初步總體技術方案等,使用類推法、參數法和工程法等方法,論證協商確定擬訂購產品或服務的期望價格,作為成本過程監控和價格確定的重要依據。
1.1.2 過程成本控制
訂購方和承研承制單位在裝備研制生產過程中共同開展成本管理、評估、控制等活動,以實現裝備目標價格指標。
1.1.3 議價成本確定
鑒定定型前,訂貨方組織對目標成本控制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訂貨時,簽訂訂購合同,明確激勵約束利潤的具體計算比例等內容,訂貨方按照相關法規、制度、程序,組織開展裝備成本審核工作,協商確定裝備議價成本。
1.1.4 價格協商確定
按照激勵約束議價條款,根據議價成本較目標成本節約超支情況,協商確定激勵約束利潤,形成訂購價格方案。價格方案為議價成本、目標利潤(5%目標成本)和激勵約束利潤三者之和,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P 為裝備價格,C 為議價成本,CT為目標成本,△P 為激勵約束利潤,α 為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取值在50%至70%之間。
裝備價格方案中,激勵約束利潤項的設置,主要考慮以此激發承研承制單位控制裝備成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本越低,激勵約束利潤越大,反之,激勵約束利潤越小。然而從裝備價格的形成過程來看,僅考慮成本補償是不夠的,因為這會讓承研承制單位喪失對先進技術追求的動力,而專注于成熟技術以降低成本,從而逐漸消磨掉承研承制單位的技術科研攻關能力。裝備價格的構成及影響因素如圖1 所示。

圖1 裝備價格的構成及影響因素
綜合起來,目前激勵約束議價規則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2.1 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的確定缺乏依據
目前的激勵約束議價機制規定,在裝備定型階段由訂購方和承研承制單位協商確定激勵約束利潤的計算比例,規定計算比例在50%-70%之間選擇,但并未明確如何確定計算比例以及確定的具體依據是什么?這給激勵約束利潤的計算帶來了較大的主觀性與模糊性,一方面會使裝備價格形成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也給可能的腐敗留有了一定空間。因此,在確定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方面,應該進一步分析其影響因素,研究規律特點,尋找確定依據。
1.2.2 裝備價格形成過程中未體現技術與進度因素的影響
根據激勵約議價機制可知,裝備激勵約束價格的形成主要考慮了議價成本、目標成本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對于單一來源裝備采購,尤其是技術復雜、研制難度大的裝備,其采用技術的先進程度、研制進度狀況都會對裝備價格產生重要影響。而當前的激勵約束議價機制并沒有體現出技術與進度對裝備價格形成的影響作用。
由圖1 可知,裝備價格是在成本、技術、進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漸形成的。而激勵約束利潤項的設置,一方面希望激發承研承制單位控制裝備成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希望寄此鼓勵承研承制單位積極研發先進技術,并能夠很好的控制裝備研制生產進度。目前激勵約束利潤計算公式為,其中,主要反映了成本補償因素,但對于技術與進度對裝備價格的激勵約束作用以及計算比例α 的確定并未明確。論文將嘗試把技術與進度因素引入到激勵約束利潤計算中來,通過建立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α 與技術因素和進度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從而使激勵約束利潤能夠在成本、技術和進度三方面對承研承制單位起到激勵約束作用,其總體思路如圖2 所示。

圖2 激勵約束利潤計算總體思路

式中,α 為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α1為技術激勵約束系數,α2為進度激勵約束系數。
根據α1、α2的取值范圍,可繪制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α 函數圖如圖3 所示。
從圖3 可知激勵約束利潤比例計算模型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圖3 激勵約束利潤比例計算函數圖
①符合當前規則要求,α 的取值在50%-70%之間;
②當議價成本低于目標成本時,承研承制單位采用的技術越先進,進度控制的越好,其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越高,企業獲得的激勵利潤就越大;
③當議價成本高于目標成本時,承研承制單位采用的技術越先進,研制進度控制的越好,其激勵約束利潤計算比例越低,企業因成本超支而承擔的利潤損失就越少。
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論文建立的激勵約束利潤比例計算模型,一方面能夠使激勵約束利潤比例的確定有了明確依據,另一方面,通過技術與進度對激勵約束利潤的影響,使得承研承制單位在追求先進技術和進度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2.3.1 技術激勵約束系數的確定
技術激勵約束因素主要反映了項目涉及技術的先進程度。技術成熟度越高,技術風險越低,所對應的技術激勵約束系數越小;相反,技術成熟度越低,技術風險越高,所對應的技術激勵約束系數就越高[4]。
美國科學應用國際公司(SAIC)將技術發展分為9 個階段,論文將借鑒此思想,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初步擬定技術激勵約束系數的判斷標準,如表1 所示。

表1 技術激勵約束系數a1 判斷標準
2.3.2 進度激勵約束系數的確定
進度激勵約束因素主要反映了項目執行進展情況。參考國外先進經驗做法[5],初步擬定我國進度激勵約束系數的判斷標準如表2 所示。

表2 進度激勵利潤系數α2 的判斷標準

假設一項目的目標成本為100,利用上述公式,分別繪出α1=20%、α2=20%,α1=10%、α21=10%和α1=0、α2=0 的價格變化曲線與利潤變化曲線如圖4 和圖5 所示。
由圖4、圖5 可知:①從價格變化曲線看,議價成本越高,裝備價格越高,因此,從訂購方的角度必須控制裝備成本的快速上漲。另外,相同的議價成本,技術與進度激勵約束系數越大,裝備價格也越高,從承研承制單位的角度能夠起到在先進技術和進度管理方面的激勵作用。②從利潤變化曲線看,裝備利潤隨議價成本的上升而不斷下降,從承研承制單位的角度可激勵企業采取措施控制成本,這與訂購方的目標一致。另外,當議價成本高于目標成本7%時,企業利潤為零。而當技術與進度激勵約束系數達到最大,即α1=20%,α2=20%,議價成本需要高于目標成本10%,企業的利潤才為零。這一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激勵企業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③從利潤變化曲線看,企業如不很好的控制成本,是可能出現虧損現象的。這是符合當前激勵約束議價規則對當下企業和市場環境的定位,即軍工企業已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需要更多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④引入技術與進度激勵約束因素,建立的激勵約束利潤比例計算模型,一方面使得系數的確定有了明確的依據,比例計算更加科學;另一方面,技術與進度激勵約束系數的確定,需要按照評價標準,通過訂購方與承研承制單位協商確定,這也體現了激勵約束議價中的“議價”屬性。

圖4 價格變化曲線

圖5 利潤變化曲線
只有將成本、技術和進度因素結合起來,激勵約束議價機制才能在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科研創新能力與管理水平上發揮引導作用,才能在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真正滿足訂購方需求。論文在分析當前激勵約束議價機制局限性的基礎上,建立了激勵約束利潤比例計算模型,能夠為科學合理的制定裝備價格提供有效支撐。
論文關于技術與進度激勵約束系數的確定,目前沒有權威標準,仍需進一步研究;對于激勵約束利潤在推動企業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上能夠發揮作用的大小仍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