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錫麗 供圖/長興縣林場自然教育基地

長興縣林場地處浙江省北端,位于浙、蘇、皖三省交界處,屬于長江三角洲地理中心地帶,下轄15 個行政林區,33 個護林點,分布在全縣8 個鄉鎮、街道范圍內。2019 年以來,長興縣林場堅持將自然教育工作作為工作重點,努力弘揚生態文明思想、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教育,以實際行動踐行長興縣林場公益性企業的社會價值。
隨著森林資源質量進一步提升,長興縣林場已成為長興縣域內生態資源最完善,森林資源最豐富,森林景觀最優美,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之一。長興縣林場自然教育基地自然資源條件優厚。長興縣林場經營面積7.8萬畝,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約5.8 萬畝,占林地面積的78%,森林覆蓋率95.76%。喬木林地面積5.7萬畝,其中闊葉林面積約2.3萬畝,針闊混交林面積約1.6 萬畝,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占喬木林面積的68.8%。
林場內建有省級森林公園1個,生物多樣性豐富,是長興縣域內生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城郊型森林公園。建有梅省級公共種質資源庫1個,收集保存觀賞梅、果梅品種104個;彩色健康森林局長示范林3 個、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基地4 個;浙北經濟林良種和測試基地收集保存香榧、山核桃、甜柿、梨和李子等優良品種10 余個。此外,長興縣林場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和“浙江省森林康養基地”稱號。
基地基礎設施條件完備。長興縣林場各林區通場42 公里道路全部硬化,并達到四級公路標準,所有林區、護林點道路通達;林場房屋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林場下轄15個行政林區全部通電、通飲用水。為進一步美化林區,對已改造完成的林區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建成了美麗和諧的新型林區。
基地人力資源充裕。近年來,林場不斷引進林業相關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聘用一些年輕優秀的退伍軍人充實林區負責人崗位,為林場管理隊伍注入新的力量。目前,50歲及以上10人,40—49歲8人,30—39歲12人,30歲以下13人;職工隊伍學歷大學以上的比例為69%,現有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4人、助理級職稱14人,40歲以下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超三分之一,人才年齡和知識結構得到了優化。
長興縣林場的教育理念為“親近自然、順其自然”。自然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孩子,如何釋放孩子潛在能量,如何在適齡階段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解決兒童培養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培養生活的強者。長興縣林場“自然教育”是以林場所管轄的7.8萬畝山林為背景,以人類為媒介,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兒童融入大自然,通過系統的手段,實現兒童對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編織,形成社會生活有效邏輯思維的教育過程。真實有效的大自然教育,應當遵循“融入、系統、平衡”的三大法則。
從2019年至今,長興縣林場自然教育基地共接待了各種形式的自然教育訪客1 萬余人次,其中接受自然課程教育累計約1200 人次,主要做法為因地制宜,內外相輔。長興縣林場以桃花岕森林公園為主營地,其余14 個營林區為輔營地。以戶外大自然森林課堂為主,輔以林場場部和桃花岕林區室內課堂,利用各類自然教育書籍,根據書本內的活動再結合林場實際設計系統課程。通過自我推薦,長興縣林場從全體工作人員中選拔出7名優秀的專職人員及24名兼職工作人員參與自然教育工作,并不定期培養人才,前往各個自然教育營地進行培訓學習,建立了一支穩定、理念一致的團隊,確保長興縣林場自然教育的穩定發展。林場采用了多形式的自然教育方法,一是與中小學的研學活動相結合;二是與幼兒園的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相結合;三是與各自然教育機構相結合;四是與企事業單位的團隊建設活動相合;五是與攝影行業相結合。
2019 年至今,長興縣林場主辦和承辦各類自然教育及宣傳展覽活動50 余次,其中包括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安局等各部門的黨團建和工會活動,“走入森林課堂,探索自然秘密”等系列兒童親子和獨立活動、各類室內手工課程等活動的開展,大力宣傳了長興縣生態文化、健康文化和林業精神,充分發揮了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和森林康養基地在發掘生態文化內涵、增強生態意識和生態責任、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傳遞健康生活觀的典型示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