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12 月7 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授予江蘇常州“江南美食之都”稱號,常州再添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常州是一座擁有著3000 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早在公元前547 年的春秋時期,江南地域的吳地先民已經能夠種植稻米,開始了飯稻飲食生活。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江南菜傳》中提出“飯稻羹魚”,是對吳地飲食文化的高度概括,是常州飲食文化的根基。通過長期的發展,常州形成了獨特的區域歷史文化和鮮明的飲食文化特征,在飲食活動中特別注重情景的運用,追求美的意境。菜肴配色和諧,造型絢麗多彩。
2019年11 月,鳳凰出版社出版了《食美常州》一書。在這本由常州市商務局、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常州日報社編著的書里,闡述了從“美食常州”到“食美常州”的文化淵源、歷史變遷、文化積淀以及傳承創新。“美食常州”承載的是市民對幸福感的追求,“食美常州”則為美食賦予了推動常州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為此,在建設旅游明星城市的規劃中,就將“食美常州”列為塑造高質量旅游明星城市獨特標簽的一項動態的、系統的品牌工程。
城市名片有許多種,而美食,是最易傳播也最有影響力的一種。近年來,常州大力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塑造“旅游明星城市”,打造長三角“文旅中軸”“休閑度假中心”,持續深化“食美常州”城市品牌影響力。截至目前,常州全市共有餐飲企業4 萬余家,其中,中華餐飲名店37 家、江蘇餐飲名店83 家,餐飲從業人數超20 萬人。
《食美常州》共有八章,分別為時間味道、自然饋贈、技藝心傳、肴變萬千、小吃風情、名宴雅集、食客江湖和風味之旅。每章都配有引言,以優雅的文字高度概括了該部分主題的歷史、特色與文化。城因食而美,民因食而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飲食文化內涵,常州孕育了以“一江一河四湖鮮”為代表的食材體系,以及宴席菜、名人菜、家常菜、農家菜等眾多餐飲門類,也使常州成為集南北美食之大成、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
常州的傳統菜點“常州大麻糕”“水晶蝦仁”“溧陽白芹”“銀絲面”“常州爆魚”“天目湖砂鍋魚頭”“香糟扣肉”“網油卷”“椒鹽活蝦”“常州蘿卜干”“常州頭道菜”“四季獅子頭”“魚頭佛跳墻”等等,在書中均有介紹,既注重了江南水鄉風情的借用,充分體現了常州菜點的文化內涵,又注重與生活、自然環境、現實生活的融合,充分顯示了常州飲食文化追求美、起點高的特點。
常州餐飲造就了本地食客“能吃、愛吃、會吃”的精神,也成為常州經濟繁榮的一景。常州不僅有盛興面館、府前樓、雙桂坊、義隆素菜館、三鮮美食城等老字號口口相傳,經久不衰;華怡明都、天目湖賓館、園林大酒店借助旅游市場,將常州美食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地。還有禧悅、莫圖里尼、觀堂、兒戲等時尚餐廳、網紅餐廳鎖定年輕消費群體需求,讓美食創意持續翻倍。

書訊:《食美常州》編著:常州市商務局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常州日報社出版社: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11月定價: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