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鴿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檢驗科,河南 開封 475000
陰道炎是婦科門診常見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原菌種類多、反復發作等特點,陰道發作時伴有外陰不適、白帶異常、陰道分泌物增加等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2]。目前,臨床主要根據患者癥狀、陰道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陰道炎,由于多數患者無典型的臨床表現,常規檢查難以明確疾病診斷[3]。同時,不同陰道炎患者的陰道微生物狀態差異較大,故針對陰道分泌物的病原學研究在疾病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4]。近年來,關于陰道分泌物的病原學研究一般以全年齡段、確診的陰道炎患者為主,而門診初診病例多為45歲以下育齡、有臨床癥狀的疑似陰道炎患者,目前針對該人群的病原學研究較少?;诖?,本研究選擇45歲以下育齡疑似陰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陰道分泌物的病原學分布特點及耐藥情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4 月—2020 年12 月開封市第二中醫院門診就診的96 例疑似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96 例疑似陰道炎患者年齡20~36 歲,平均年齡(28.49±2.53)歲。入選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婦產科學》[5]中陰道炎診斷標準。(2)外陰局部腫脹、充血。(3)年齡18~45 歲。(4)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婦科惡性腫瘤。(2)嚴重肝腎功能障礙。(3)近半個月內有抗菌藥物使用史。(4)長期適應免疫制劑、糖皮質激素等。(5)妊娠、哺乳期女性。(6)取標本前7 d內使用過陰道用藥。
依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6]進行樣本采集、病原菌培養、分離及菌種鑒定,首先采集96例疑似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之后將陰道分泌物拭子標本放入1 mL 生理鹽水試管內,混勻后吸取一滴于載玻片上,通過濕片法鏡檢,觀察陰道分泌物具體情況;之后行菌株培養,將采集的標本直接接種于增菌培養基[山東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5 mL/瓶,批準文號:魯聊食藥監械(準)字2011第1400002號]中,在37 ℃條件下孵育48 h,菌種鑒定采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型號VITEK2-Compact,批準文號:20162222277),鑒定完成后使用VITEK2-Compact 型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其配套藥敏分析系統和紙片擴散(K-B)法行藥敏試驗,分析主要病原菌對亞胺培南、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利奈唑烷、頭孢噻肟、咪康唑、阿米卡星、美羅培南等的耐藥性,參考標準CLSI[7]。
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白色假絲酵母菌(ATCC90028),質控菌種均購于衛生部臨檢中心。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陰道分泌物樣本中檢出病原體91 例,檢出率為94.79%(91/96),其中細菌感染52 例(57.14%)、真菌感染33例(36.26%)、滴蟲感染6例(6.59%);85例細菌/真菌感染,檢出病原菌102 株,其中革蘭陽性菌35 株(34.31%),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主;革蘭陰性菌38株(37.25%),以大腸埃希菌、費氏檸檬酸桿菌為主;真菌29株(28.43%),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見表1。

表1 患者陰道分泌物樣本的病原菌分布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克林霉素、復方新諾明、莫西沙星耐藥性較強,對萬古霉素、利奈唑烷、替加環素耐藥率為0,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率不一;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克林霉素、四環素耐藥性較強,對亞胺培南、萬古霉素等耐藥率為0,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率不一,見表2。

表2 主要革蘭陽性菌耐藥情況 例(%)
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慶大霉素、頭孢唑啉耐藥性較強,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為0,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性不一;費氏檸檬酸桿菌對慶大霉素、氨芐西林耐藥性較強,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頭孢哌酮耐藥率為0,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性不一,見表3。

表3 主要革蘭陰性菌耐藥情況 例(%)
白色假絲酵母菌對特比萘芬耐藥性較強,對制霉菌素耐藥率為0,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藥性不一,見表4。

表4 主要真菌耐藥情況 例(%)
內源性、接觸性及性感染是陰道炎的主要感染途徑,由于45歲以下育齡女性的性活動較為頻繁,其發生病原體感染的幾率更高[8-9]。陰道菌群之間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是陰道炎發病的重要原因,陰道菌群的生態平衡受機體免疫、外來病原菌等因素影響,要確保陰道炎的治療和預后效果,需從調節陰道菌群生態環境入手[9-10]。因此,分析疑似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的病原學分布特點,對臨床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陰道分泌物樣本中檢出病原體91例,檢出率為94.79%,其中細菌感染52 例、真菌感染33例、滴蟲感染6例。由此可見受檢者陰道分泌物的病原體主要為細菌、真菌。趙可等[11]研究指出,45 歲以下育齡疑似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中的病原菌以細菌和真菌為主,滴蟲性陰道感染占比較少,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其原因可能在于育齡女性的性活動頻繁,外界致病菌可通過性活動侵入患者體內。健康女性陰道菌群結構較為穩定,對外界病原菌抵抗力較強,若陰道菌群結構發生改變,則可能引起細菌性陰道炎[12-13]。女性妊娠后,其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乳酸桿菌的優勢地位易被厭氧菌取代,從而破壞陰道菌群生態環境平衡,因此在45歲以下育齡女性中,細菌性陰道炎發生率較高。同時,真菌性陰道感染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夫婦雙方可同時發病,部分患者通過公共浴池、浴巾、醫療敷料等傳播[14-16]。因此在真菌性陰道炎的防治中,育齡女性應注意個人衛生,減少接觸感染。本研究結果顯示,85 例細菌/真菌感染,檢出病原菌102 株,其中革蘭陽性菌35株,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主;革蘭陰性菌38株,以大腸埃希菌、費氏檸檬酸桿菌為主;真菌29株,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由此可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費氏檸檬酸桿菌、白色假絲酵母菌是受檢者陰道分泌物的主要病原菌,表明臨床在選用抗菌藥物時,應著重針對以上菌種進行選擇。本研究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克林霉素、四環素等耐藥性較強,對萬古霉素、利奈唑烷、替加環素等耐藥率均為0。這要求針對革蘭陽性菌引起的陰道炎,不宜采用克林霉素、四環素等藥物治療,可將萬古霉素、利奈唑烷、替加環素等用于治療革蘭陽性菌引起的陰道炎。革蘭陰性菌對慶大霉素、氨芐西林等耐藥性較強,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均為0。故臨床可選擇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藥物進行治療。對于細菌性陰道炎,臨床治療過程中應注重其病原體分布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高敏感度的抗菌藥物,避免出現耐藥菌株。
綜上所述,45歲以下育齡疑似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的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費氏檸檬酸桿菌、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細菌性陰道炎病例較多,臨床醫生應針對病原菌及其耐藥性選用敏感性抗菌藥物治療,以此減少耐藥菌的產生和傳播,積極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