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夢,黃現平,郭琳琳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腦卒中為腦血管硬化、血液阻塞,致腦組織壞死疾病,作為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致殘、致死率均較高的特點。當前臨床通常采取手術或藥物的方式進行疾病的治療,但由于疾病發作過程中會對中樞神經造成損傷,多數患者即使經有效救治后仍會遺留多種后遺癥,其中以偏癱較為常見。偏癱是腦卒中所致的重要功能障礙之一,臨床常表現為神經、運動功能缺損,可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相關研究表明[2],早期給予腦卒中患者以有效的康復干預對促進其預后康復具有重要作用。臨床常規護理,內容較為單一,在促進患者早期康復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強調早期針對患者開展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措施,以達到促進病情轉歸與功能恢復的目的?;诖?,本研究針對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94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探討采用早期強化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1 月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7 例):女22 例,男25 例;年齡48~61 歲,平均年齡(44.20±4.29)歲;出血性腦卒中23例,缺血性腦卒中24 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29 h,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17.68±4.12)h;住院時間13~56 d,平均住院時間(31.53±3.40)d。觀察組(47 例):女20 例,男27例;年齡47~63歲,平均年齡(44.26±4.28)歲;出血性腦卒中21 例,缺血性腦卒中26 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30 h,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17.71±4.14)h;住院時間14~55 d,平均住院時間(32.49±3.42)d。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納入標準:①經神經學檢查、核磁共振、腦血管造影等檢查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②存在神志迷茫、昏厥、頭痛等癥狀。③首次發病。(2)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③存在腦外傷。④腦出血疾病。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1)用藥護理,遵醫囑,講解藥物種類、使用劑量,令患者了解藥物作用和相關不良反應,端正藥物理念。(2)引導患者行功能恢復鍛煉,調整步態,常規被動關節訓練活動,行平衡訓練。(3)出院前3 d 以流質食物,逐漸從半流質、亂食等過渡,控制鹽分、脂肪含量,避免辛辣食物攝入。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早期強化康復護理。(1)健康宣教。采取播放視頻、講解PPT等方式向患者宣教疾病相關知識,重點講解早期開展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囑其積極配合各項護理措施。(2)心理疏導。增強與患者溝通力度,疏導不良情緒,依其精神需求給予相應安慰、支持、鼓勵,同時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幫助樹立康復信心。(3)改換體位。按患者實際情況,調節體位變化,健側臥位或仰臥位變化,預防肌肉萎縮。(4)開展上肢功能訓練。為健側肢配休息位固定帶,限制上肢活動范圍,促患側肢開展活動,配固定帶6 h 左右,行下肢功能訓練,如坐起訓練,依體力、耐受程度等調整訓練次數,行起坐訓練50~200 次/d,待患者完成后,增加抬腿訓練,抬腿10~15下/次,2次/d。(5)綁腿運動訓練。0.5 kg 起步,逐漸增加負重量至2 kg,堅持訓練2 h。(6)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保證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狀況下,指導開展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行洗漱、沐浴、進食、穿衣、行走、下床站立、梳頭、上衛生間等日常生活訓練,指導、協助患者完成,鍛煉動作從簡單到復雜,逐漸增大完成難度,加強生活自理功能訓練,待患者逐步完成生活自理。
(1)康復效果。顯效: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得到明顯好轉;好轉: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未達上述標準。顯效、好轉計入總有效率。(2)生活自理能力與神經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估,其中ADL:總分100 分,共10 個項目,分數與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關。NIHSS:滿分42 分,共8 個項目,分數與神經功能呈負相關。分別于干預前后進行評定。(3)運動能力。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測評法(FMA)評估,上肢功能(66分),下肢功能(34 分),分數與肢體運動功能呈正相關。分別于干預前后進行評價。(4)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量表(SF-36)進行評價,共8 個維度,36 個項目,換算為百分制,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分別于干預前后進行評價。(5)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進行,滿分95 分,分為非常滿意(≥77分)、滿意(57~76分)、不滿意(≤56分)三個層級。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情況 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ADL、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NIHSS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NIHSS評分情況(±s) 分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ADL評分干預前43.25±4.02 42.18±4.01 1.292 0.200干預后81.65±7.62 69.12±6.12 8.789<0.001 NIHSS評分干預前19.65±2.51 18.74±2.48 1.768 0.080干預后8.79±0.85 16.03±2.16 21.383<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FMA 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MA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MA評分情況(±s) 分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上肢功能干預前26.62±3.02 27.61±3.12 1.563 0.122干預后46.32±4.56 37.41±4.58 9.451<0.001下肢功能干預前17.12±1.41 18.02±1.62 2.873 0.005干預后24.12±2.01 23.11±1.95 2.473 0.015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情況(±s) 分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干預前58.52±4.33 58.47±4.28 0.056 0.955干預后66.71±4.48 70.79±5.10 4.121<0.05 t值9.012 12.686 P值<0.05<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例(%)
腦卒中是腦血液循環障礙疾病,由腦血管出現病變,機體腦局灶性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腦組織受損,出現多功能障礙,嚴重降低其生命質量。作為腦卒中后常見并發癥,偏癱患者臨床以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礙為主要表現,妨礙患者正常生活,故加強護理干預措施行疾病防治,成為改善患者疾病關鍵[3]。
臨床多采用護理干預措施行輔助康復,常規護理可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但易錯過康復最佳時期,錯失患者康復訓練時機,不利于疾病轉歸[4]。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側重于在最理想恢復階段對患者行針對性干預,以加快患者康復進程,改善預后。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提示早期強化康復護理能夠提升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可增強和患者溝通交流,開展相應訓練,如改換體位,可預防患者肌肉萎縮,開展上肢功能訓練,健側肢配休息位固定帶,限制上肢活動范圍,促患側肢開展活動,行下肢功能訓練,坐起訓練,調整訓練次數,行抬腿訓練,促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改善,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利于提高康復效果[5-6]。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ADL 評分較高,NIHSS評分較低,提示針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經功能。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強化康復護理訓練內容循序漸進,可在保證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狀況下,指導患者開展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行洗漱、沐浴、進食、穿衣、行走等日常生活訓練,指導、協助患者完成訓練,逐步增大完成難度,增進生活自理功能訓練,令患者從被動治療轉為主動參與能力訓練中,提高康復質量的同時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7-8]。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FMA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提示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可改善運動功能。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強化康復護理進行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如上肢、下肢訓練,坐起訓練,抬腿訓練,等完成之后又行綁腿運動訓練,可逐步提高訓練適應力,提高上肢、下肢肌力,改善運動功能[9-10]。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針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可提升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在于,早期強化康復護理指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早期康復各項強化性的康復措施,可促使其肢體功能得到有效恢復,獲得較好的康復效果,進而利于提升生活質量,改善預后。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早期強化康復護理能夠提升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早期給予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以多種干預措施,能夠滿足不同病情患者的康復需求,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復,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強化康復護理,可提高康復效果,加快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