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舒偉富,謝力歡,郭代泉,袁明
(四川志德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94)
落石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個別巖石塊體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向下滾落的一種很常見的不良地質現象[1-3],尤其在我國西部山區(云南、貴州、四川、西藏、重慶)隨處可見。落石一旦發生,造成的危害不亞于泥石流和滑坡。小規模的落石災害會對鐵路、公路的安全運營帶來影響[4-6],大規模的落石災害不僅會嚴重威脅到建筑物[7],還會造成人員傷亡、較大的經濟損失。研究落石的形成條件、運動形式、運動軌跡,對落石防治方案的選擇以及優化具有重要意義。
現場調查表明,某公路邊坡上部坡表植被發育,下部基巖裸露,坡腳落石堆積。該邊坡總體上緩下陡,總體高度360.51m,水平長度479.21m,總體平均坡度約37°。邊坡從上至下劃分為AB、BC……HI 命名的坡段共8 段,邊坡剖面線如圖1 所示,邊坡坡面模型見圖2,邊坡坡段破表特征見表1。

圖1 邊坡現狀

圖2 邊坡坡面模型

表1 邊坡坡面特征
一般邊坡高度越高、邊坡坡度角越大越容易發生落石,同時落石的規模和強度也越大。大高差、大坡度的地形地貌為落石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勢能條件。
該區域基巖多為石炭系下統諾錯組(C1n)變細砂巖與板巖互層、前寒武系念青唐古拉群(Pt1-2Gn)片麻巖。這些巖石具有較大的抗剪強度以及抗風化能力,能形成高峻的陡坡,并且其構造節理或卸荷裂隙比較發育,為落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裸露在地表大氣之中的巖石,在自然營力的作用下不斷風化,使巖層原有的裂隙擴大、深度增加,巖層結構由表及里受到破壞,邊坡巖體的穩定性降低,最后可能導致危巖落石的發生。
在巖質邊坡中,卸荷將引起臨空面附近巖體內部應力重分布,造成局部應力集中。在邊坡卸荷過程中,張應力集中帶形成一系列平行于邊坡的張裂隙,這些張裂隙將巖體分割成板狀,甚至薄板狀,板狀破裂進一步發育后會失穩形成落石。
邊坡下部出露基巖巖性為板巖,受區域地質構造和淺表生改造,以及公路施工人工開挖邊坡的影響,巖體出露部分節理裂隙發育,現場調查統計得到兩組節理,節理面J1 產狀:104°∠80°;節理面J2產狀:313°∠41°,節理間距10~50cm;片理面L產狀:208°∠72°,層厚15~20cm;坡面產狀:73°∠53°。
根據巖體結構特征,赤平投影分析如圖3 所示。

圖3 邊坡巖體穩定性分析圖
由邊坡穩定性分析可知,圖中坡面投影區穿越單滑面1、2、3,雙滑面12、13,墜落體G,故不在邊坡面上形成滑塌體,而只有雙滑面23 的滑塌形式是在邊坡臨空面出露滑塌體。從穩定性系數分析得知,雙滑面23 的穩定性系數為0.46,處于失穩滑動狀態,會產生掉塊、落石,這與現場調查結果一致。
按照落石的初始運動形式,將落石分為傾倒下落、滑移下落、直落三種形式;按照落石在邊坡上的運動形式,將落石分為飛落、碰撞、滾動、滑動四種形式。落石在邊坡上的運動形式一般不是單一的,而是以上運動形式的隨機組合(圖4)。

圖4 落石常見運動形式組合
現場調查發現,該邊坡巖體節理裂隙發育(圖5),隨著裂隙的擴大,裂隙密度增大,裂隙深度增加。巖體在被裂隙切割后在一定條件下沿臨空面掉落形成落石,落石的啟動方式以傾倒與滑移為主。

圖5 邊坡裂隙發育

圖6 落石運動軌跡
采用Rockfall 軟件模擬該邊坡落石的運動,Rockfall 程序通過建立邊坡模型,輸入一些和邊坡與落石有關的基本參數,模擬出落石在邊坡上的運動軌跡、能量變化、彈跳高度變化,為邊坡的防護治理設計提供依據。
邊坡坡面相關參數[8-9]見表2。通過數值模擬計算,可以獲得落石在邊坡下落過程中的速度、彈跳高度、沖擊能量及其分布情況。通過數值模擬得到100 塊質量為20kg 的落石運動軌跡,如圖6 所示,落石運動最終停止位置如圖7 所示,落石運動過程中的彈跳高度如圖8 所示,落石運動過程中的總動能變化如圖9 所示。

圖7 落石運動停止點分布

圖8 落石彈跳高度變化

圖9 落石動能變化

表2 落石運動模擬坡面參數
從 圖6可以看出,落石啟動后以一定速度到 達B 點,B 點為落石運動的起點;在B—C 段落石的下滑分力較大,落石的運動形式為減速滑動,到達變坡點C點后落石水平分力較大,飛離邊坡;在C—D 段落石以飛落的形式在邊坡上做斜拋運動,在D 點與邊坡發生碰撞;在D 點碰撞后,落石下滑力較大,在D—E 段的運動形式變為沿坡面加速向下滑動,到達變坡點E;落石滑動到變坡點E 處時水平分速度較大,直接以飛落運動形式在F點與邊坡再次發生碰撞;在F 點碰撞后,下滑力較小,落石的運動形式為減速滾動,直至停止運動到G 點。
落石停止運動的最遠水平距離為462.438m,其中60%的落石停止運動的水平距離為433.686m,落石停止運動的距離在坡腳與公路之間,與現場調查的結果完全一致。在落石彈跳運動過程中,當水平距離為354.616m 時,落石彈跳高度達到最大值9.70m。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落石所具有的最大動能為27064.78J,此時水平距離為383.369m。
剛性防治技術包括落石槽、圬工攔石墻、攔石堤、攔石柵欄、避讓帶等。剛性攔石墻具備施工簡單、可就地取材的優點,結合數值計算結果,建議在該邊坡坡腳采用剛性擋墻的防治措施(圖10)。

圖10 剛性擋墻防治示意圖
(1)該邊坡總體上緩下陡,局部達53°,邊坡上部坡表植被發育,下部裸露基巖為板巖,由于風化卸荷作用,將巖體分割成板狀,甚至薄板狀,板狀破裂進一步發育后會失穩形成落石,故邊坡坡腳落石堆積。
(2)赤平投影分析結果表明,邊坡最不利滑面穩定性系數為0.46,處于失穩滑動狀態,會產生掉塊、落石,與現場調查結果一致。
(3)按照落石的初始運動形式,可將落石分為傾倒下落、滑移下落、直落三種形式;按照落石在邊坡上的運動形式,可將落石分為飛落運動、碰撞運動、滾動、滑動四種形式。落石在邊坡上的運動形式一般不是單一的,而是以上運動形式的隨機組合。
(4)數值模擬結果表明,落石停止運動的距離在坡腳與公路之間。 落石停止運動的最遠水平距離為462.438m,運動過程中的最大彈跳高度為9.70m,具有的最大動能為27064.78J,建議在坡腳采用剛性擋墻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