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洪彬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迎接黨的二十大隆重召開的喜慶之年,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林業和草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涼山林草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聚焦管綠、護綠、增綠、用綠、活綠“五綠”融合,把穩步推進林業和草原事業發展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夯實生態發展底色,全州林業和草原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強化制度建設,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州、縣、鄉、村、組五級林長制責任體系日益健全,累計設立五級林長共22215人;建立完善村級“一長兩員”制度,劃分1.4萬余個網格,實行林草資源保護網格化管理;“林長+檢察長”共建共享機制初步成型,林長制5 項配套制度日趨完善;各級林長履職盡責,累計巡林70.4萬余人次,發現問題23214個,完成整改23199個、整改率達99.9%。
落實管綠措施,切實維護林草資源安全底線。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初見成效,2022年防火期全州發生森林火災(情)9起,森林火災受害率0.028‰,森林草原火災同比下降44.4%,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53萬余畝、防治率達99.8%;扎實推進森林督查圖斑核實和整改工作,2022年下發國家森林督查變化圖斑38754個,已通過省檢38220 個,通過率98.6%。常態化開展名木古樹保護,2022年新增古樹名木101株。
加快發展林業產業,加速推動用綠富農。堅持現代林業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大力發展核桃、橄欖油、花椒等林業產業鏈,實現三產融合,2022年,全州預計完成林業生態產業核桃提質增效嫁接改良任務20萬畝、新建油橄欖基地1.3萬畝、華山松質量精準提升工程1萬畝、完成花卉基地建設0.1萬畝,竹產業基地提質增效1 萬畝;利用國家儲備林建設及金融政策支持,開展商品林撫育間伐,發展林下經濟,已獲銀行授信和企業投資29 億元,明年上半年將開工建設40萬畝;錨定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戰略,積極探索推進林業碳匯開發,越西、會東等4縣(市)及州屬四戶國有林保護局已開展林業碳匯項目開發。

黑頸鶴
圍繞增綠補綠,全面拓展提升綠色空間。持續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全州累計完成營造林建設50萬畝;加快瀘山災后植被恢復建設,完成1.5萬畝植被恢復;扎實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和國土綠化,組織開展“植綠護綠增碳匯 共建美麗安寧河”為主題的2022年州市雨季義務植樹活動,植樹面積達100 余畝;加強草原改良修復,完成草原圍欄14.7萬米,退化草原改良5.5萬畝,人工種草5.4萬畝,林草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逐年提升。
擴大林草面積,提升碳匯增量。認真落實“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綠化目標任務,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科學布局和組織實施一批區域性系統治理示范項目,力爭全年完成營造林35萬畝以上。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積極推進森林城市建設、鄉村綠化美化,多形式多途徑推動增綠增匯,加快德昌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力爭全年創建森林人家和森林康養基地3個以上。
提高森林質量,增強碳匯能力。推進森林科學經營,積極開展森林撫育,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強中幼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調整優化林分結構,在西昌、德昌、昭覺、木里、鹽源等11個縣市探索推進以中藥材種植為主的林下經濟,助力群眾持續增收致富,實現綠色防火,促進綠色發展,全年力爭完成10萬畝林下經濟示范點建設任務;力爭創建州級現代林業園區2個以上、省級現代林業園區1個以上;常態化加強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科學實施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提高林草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力爭完成人工種草1萬畝、草原改良4萬畝、草原圍欄7.5萬米;完成退化草原人工種草3萬畝、天然草原改良3.2萬畝、鼠害防治25萬畝、蟲害防治19萬畝。
全面加強資源保護,減少碳庫損失。以全面推進林長制為抓手,壓實主體責任,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各類林草資源,嚴厲打擊毀林、毀草、毀濕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嚴禁擅自改變林地、草地、濕地用途和性質,減少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土地破壞等活動導致的碳排放。同時,全面加強森林草原防火,牢牢守住“兩條底線”;組織實施好病蟲害防治,努力減少因火災病蟲害損失造成林草資源的損失,減少林草資源碳損失。

2022年度義務植樹活動

瀘沽湖景區

清理林下可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