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已持續三個年度,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管控階段。如何持續管控疫情,避免病毒傳播,需要實現人員之間的“零接觸”,這就要求各企事業單位減少線下接觸,實現線上作業。高校師生數量多,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聚集顯得尤為重要。而高校財務報賬工作涉及廣大師生,涵蓋經濟業務類型的各方面、各環節,人員接觸頻繁,紙質憑證傳遞多,提高了疫情防控的風險。如不進行改進,一旦疫情管控出現問題,再次傳播,將給高校師生工作、生活、學習甚至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財務管理及報賬工作在原有的復雜局面下,還要保障財務報賬流程中相關人員的健康,實現線下“零接觸”,迫切需要采用新技術、調整優化報賬流程來解決這一新問題。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財務共享平臺,優化財務報賬流程,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安全高效的必然選擇。
早在2008年前,中本聰就發表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區塊鏈技術由此而來。國內外學者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廣泛研究,并將其架構延伸至各行各業的多個應用場景,如供應鏈金融、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我國將區塊鏈技術寫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該技術在高校財務共享平臺及報賬流程優化的融合應用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
目前,國內研究大都是從企業財務共享平臺業才融合模式角度進行研究,或是從如何搭建財務共享平臺方面進行研究。如史祥文認為,財務共享平臺下開展的業財融合能有效提高企業的整體價值,被企業廣泛接受。于鴻健、張乃方認為大數據時代下,大型企業集團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業財融合將成為企業新的發展方向。朱亮提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時刻,財務共享更有益于企業經營活動的業務開展和財務協同合作。李歡提出在“互聯網+”背景下,企業財務共享平臺的構建路徑。付廣敏、竇微指出,在工業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創新以及變革財務管理的模式以及方法,科學精準地利用財務共享平臺,實現財務管理的集中化以及精細化,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長效發展。同時,學術界對高校財務共享平臺的搭建,大都局限于大數據或云計算的應用,對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高校財務共享平臺的研究較少,如鐘瑾分析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財務平臺建設現狀,提出財務共享平臺的創建思路。在疫情背景下,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高校財務共享平臺,優化報賬流程,實現報賬過程的線下“零接觸”,更是鮮少涉及。本人將從這一視角出發進行研究。
根據現有高校財務系統及特征搭建財務共享及報賬平臺,可主要劃分為原始影像數據系統、統一流程管理系統、各部門內部數據系統、云杰等高校財務報賬系統、銀企直聯系統5個部分。這5個不同的系統負責各自的功能,確保該平臺的順利運行。主要包括:(1)原始影像數據系統。高校各經辦人員可通過此系統將原始發票、合同、支付憑證、材料清單和驗收報告等原始材料通過該系統掃描并上傳。(2)統一流程管理系統。進入財務系統線上制單后,通過層層線上審批和電子蓋章后進入財務系統等待審核。(3)云杰等高校財務報賬系統。財務經辦人員通過該系統進行審核、制單,復核人員進行復核、記賬。(4)高校各部門內部系統及外部數據系統。通過調閱科研系統、資產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等高校主要部門系統的數據,實現財務數據和各部門數據及外部數據信息的核對和驗證,實現數據共享和服務。(5)政銀企直連系統。通過該系統實現政府、高校和銀行的對接,借助系統平臺向銀行發送指令,銀行資金實時支付,事后支付憑證和回單實時傳遞,也可借助系統向國庫平臺發送支付請求,實現信息和資料的及時傳遞,資金的及時支付(圖1)。

圖1 基礎財務共享和報賬平臺
由這5個基礎系統搭建的高校財務共享和報賬平臺,是以財務系統為中心。目前,財務系統數據和校內資產系統、科研系統、教務系統等內部系統數據很多情況下都不能實現直連;與校外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和銀行數據更加難以共享,雖然存在部分聯系,但由于技術限制和各部門系統數據協調問題,并不能實現實時連接,也無法實現數據精準匹配和自動執行功能,數據的公開性和效率不高。存在數據被篡改和隱藏的可能,數據真實性和安全性不高、抗風險能力不強。存在財務報賬審批報賬時間長、數據核對繁雜,難以審核驗證、事后監督成本高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校財務數據共享和報賬工作的“零接觸”,需要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系統優化和平臺搭建。
區塊鏈是一種由各地位均等的節點按時間順序以鏈式方式組成的數據結構,實現數據鏈條的追本溯源,通過共識算法和智能合約技術,保障數據的不可篡改,實現數據運行的安全、高效、公開透明。
區塊鏈技術可實現共識算法和智能合約,具有以下特點:(1)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技術使得區塊鏈的每個節點的地位均等,每個節點均可存儲數據、驗證和傳播數據,并不存在連接區塊的中心節點。在區塊鏈系統中,財務系統并非中心系統。(2)去信任化。使地位均等、權利均等的節點達成一致意見的共識機制,可保障所有節點中超過51%達成一致結果的情況下,才可通過交易,生成財務記賬。這意味每一節點了解各節點的所有信息,想要篡改內容,需要修改超過半數以上的節點,篡改成本非常高,風險性強。(3)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可使符合既定程序和商業邏輯的代碼自動執行,執行效率高。(4)透明度高。區塊鏈鏈式結構是指以最佳工作結果建立的新區塊之間可環環相扣形成最長的主鏈,使各節點前后連接,實現鏈條節點追本溯源,提高數據透明度;同時,時間戳技術可在每個區塊頭進行時間標記,使各區塊按時間順序連接,每個交易被添加區塊鏈時,都會加蓋時間戳,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
平臺包括高校的資產、財務、教務、科技等內部職能部門,也包括與高校對接的銀行和政府平臺、企事業單位等。在平臺中,只有參與者達成共識的報賬業務才能被認可并繼續進行。基于共識協議,在區塊鏈中可構建基礎區塊,如高校內部區塊包含科研模塊、教務模塊、財務模塊等,高校外部包括政府區塊、銀行區塊、企業區塊等。同時,基礎層還包括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等計算服務和基礎設施。技術層是服務層,也是關鍵層,包括網絡層、共識層和合約層,保障共享平臺和報賬工作的安全和高效。網絡層涵蓋節點的接入方式及相關網絡管理,每個登錄用戶的信息會被運算生成唯一一個哈希值保存到區塊鏈中,只有通過區塊鏈中的簽名技術授權并認證的用戶才被允許接入網絡,保證用戶身份信息的安全性、財務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區塊鏈鏈式結構意味著高校財務的任何歷史交易都能形成彼此獨立又先后鏈接的節點,任何交易都能追本溯源。區塊鏈時間戳技術特點可將交易過程進行時間標記、可實現歷史重現,也有利于會計歷史成本管理和審核。而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使得高校財務報賬并不以財務系統為核心,各參與報賬的區塊均地位平等,校內校外每個區塊就能實現數據驗證、存儲,每筆業務均可查閱和驗證。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重復報銷或造假行為,實現政銀企之間的數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建立高校財務報賬工作的信任機制,只有達成一致的信息才會被記錄和認可。合約層涵蓋各種可被執行的腳本程序、算法機制。基于財務管理制度、高校部門規章制度、會計法律法規、政銀企合作規則等形成的智能合約可存儲在區塊鏈上,當區塊鏈中交易信息符合合約要求后將自動觸發機制,實現實時支付。合約層具有可編程特點,是區塊鏈實現可編程的基礎(圖2)。

圖2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高校財務共享和報賬平臺
在疫情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可使高校財務共享和報賬平臺各區塊之間實現數據直連,改變傳統以財務系統為中心的局面,使財務報賬實現原始交易記錄及憑證的收集和掃描、制單和簽批、賬務處理和賬簿保管以及事后監督審查全流程工作的線上無紙化、線下“零接觸”,減少數據篡改和偽造的可能性,提高數據的真實性和抗風險性。各區塊數據可實現共享,數據信息的透明度高。在區塊鏈財務報賬平臺中,一旦檢驗到的數據信息符合既定報賬規程和邏輯,交易信息會立即被自動執行,并形成新的區塊,可有效縮短報賬時間、壓縮信息核對和驗證成本,減少管理機構和審計機構的支出,實現高校財務工作的安全、高效和低成本。今后,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進一步實現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轉型和優化,實現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能,值得進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