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斯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對居民的消費觀和財富管理的影響已經成為熱議話題。許多人的消費觀念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比如原來許多人都依賴分期消費或者超前消費,但是現在逐漸意識到存款的重要性。那么疫情下民眾究竟對理財保持什么態度?理財觀念產生了哪些變化?理財機構如何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對此,本文從理財的影響因素出發,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遼寧省葫蘆島市疫情背景下的理財現狀和傳統理財、新型理財兩種理財形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對理財機構未來的發展給出建議,以此來探究疫情背景下中小城市理財行業的發展方向,為這些城市的理財行業提供借鑒。
根據調查信息的統計,疫情下葫蘆島市居民的投資方式主要以銀行活期定期存款、房地產等傳統理財方式為主;基金、保險等新型理財方式也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調查結果顯示,葫蘆島市居民對理財知識的了解度還不足30%,但是了解的意愿高達了76.13%,表明理財行業大有可為。但居民對理財產品的信任度僅為11.93%,大部分人都是出于不信任或者觀望的狀態,這種情況下,理財機構更要抓住機會,因需施策,借助防治疫情的東風實現理財行業的轉型。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幾個重要階段,每個人在每個階段的需求都是不同的,追求的生活品質也有所不同”。現在看來,人們越來越追求更高的幸福指數,但隨之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增加,資金的保值和增值成為每個階段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但因為各個階段的情況不斷變化,只有選擇適合自己、適合當下的投資理財產品,才能實現資產合理分配。
馬斯洛將人們的欲望從下至上分為五個層次。生理和安全需求是最低、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是社會需求。只有從根本上滿足了低水平的需求,高水平的需求才會出現。簡而言之,需要尊重個人發展。在每個階段中,金融機構都會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投資和財富管理產品,從而改善他們的財富管理經驗和理財理念。根據這些理論,提出假設:
假設1:傳統理財方式下,年齡、年收入水平、信息獲取難度對理財產生正向影響;家庭情況、對理財產生負向影響;居住地、學歷、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理財知識了解程度、投資環境對理財沒有產生影響;年齡對理財產生影響最大。
假設2:在新型理財方式下,居住地、年收入水平、家庭情況、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信息獲取難度對理財產生正向影響;年齡、學歷、理財知識了解程度、投資環境對理財沒有影響;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對理財的影響最大。
本文數據來自2021年1月至3月期間葫蘆島市居民的抽樣調查,共回收了443份有效問卷,由于受疫情影響,問卷均采用網絡調查方式收集。
本文的總因變量為“葫蘆島市居民的理財行為偏好”。根據金融工具的歷史發展順序,將居民的回答共分為傳統理財方式“Y1”(將銀行活期定期存款、房地產和貴金屬投資歸為一類),以及新型理財方式“Y2”(將債券、股票、基金、保險、信托、期貨,外匯及其他歸為一類)兩大類。根據生命周期理論和需求層次理論確定了本文的自變量,具體變量的定義及賦值見表1。

表1 變量選取及賦值
根據本文變量的選取,以下的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其精簡的表達式為:
式(1)中p為事件發生的概率,1-p為時間不發生的概率,α0為常數項,αn為回歸系數,Xn為自變量,e為隨機干擾項。
本文通過SPSS25.0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對變量的頻率分析和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樣本沒有異常值,數據質量較好(受篇幅限制,結果沒有展示)。并在此基礎上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傳統理財方式下,Y1與年收入水平X4、理財知識了解程度X7、信息獲取難度X9具有相關性。新型理財方式下,Y2與居住地X2、學歷X3、年收入水平X4、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X6、理財知識了解程度X7、投資環境X8、信息獲取難度X9具有相關性。

表2 Pearson相關性結果
首先對Y1、Y2兩個模型進行一個有效性分析,P值均小于0.05,通過似然比檢驗。然后將年齡X1、居住地X2、學歷X3、年收入水平X4、家庭情況X5、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X6、理財知識了解程度X7、投資環境X8、信息獲取難度X9作為自變量,將傳統理財、新型理財作為因變量分別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式(1)和表3的數據結果,可以得出Y1、Y2的模型如下:
式(2)(3)中p代表因變量為1的概率,1-p代表因變量為0的概率。
根據表3分析可知,在傳統理財方式下,年齡X1的回歸系數是0.602(z=2.835,p=0.005<0.01),說明年齡在0.01水平下對Y1正向影響。居住地X2的回歸系數是-0.126(z=-0.374,p=0.709>0.05),不在置信區間內,說明居住地對Y1沒有影響。學歷X3的回歸系數是0.107(z=0.816,p=0.415>0.05),不在置信區間內,說明學歷對Y1沒有影響。年收入水平X4的回歸系數是0.101(z=1.82,0.1>p=0.07>0.05),說明年收入水平在0.1水平下對Y1正向影響。家庭情況X5的回歸系數是-0.487(z=-2.216,p=0.027<0.05),說明家庭情況在0.05水平下對Y1負向影響。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X6的回歸系數是0.040(z=0.167,p=0.867>0.05),不在置信區間內,說明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對Y1沒有影響。理財知識了解程度X7的回歸系數是-0.260(z=-1.298,p=0.194>0.05),不在置信區間之內,說明理財知識了解程度對Y1沒有影響。投資環境X8的回歸系數是-0.106(z=-0.480,p=0.632>0.05),不在置信區間之內,說明投資環境對Y1沒有影響。信息獲取難度X9的回歸系數是0.251(z=2.64,p=0.006>0.05),說明信息獲取難度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下對Y1正向影響。

表3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在新型理財方式情況下,年齡X1的回歸系數是0.021(z=0.109,p=0.913>0.05),不在置信區間內,說明年齡對Y2沒有影響。居住地X2的回歸系數是0.364(z=1.76,0.1>p=0.08>0.05),說明居住地在0.1水平下對Y2正向影響。學歷X3的回歸系數值為0.103(z=0.589,p=0.556>0.05),不在置信區間內,說明學歷對Y2沒有影響。年收入水平X4的回歸系數是0.176(z=2.12,0.01<p=0.04<0.05),說明年收入水平在0.05水平下對Y2正向影響。家庭情況X5的回歸系數值為0.061(z=2.23,p=0.04<0.05),說明家庭情況在0.05水平下對Y2正向影響。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X6的回歸系數是0.598(z=2.521,p=0.012<0.05),說明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在0.05水平下對Y2正向影響。理財知識了解程度X7的回歸系數是-0.063(z=-0.346,p=0.729>0.05),不在置信區間內,說明理財知識了解程度對Y2沒有影響。投資環境X8的回歸系數是0.005(z=0.023,p=0.981>0.05),不在置信區間內,意味著投資環境對Y2沒有影響。信息獲取難度X9的回歸系數是0.269(z=1.72,0.1>p=0.06>0.05),說明信息獲取難度在0.1水平下對Y2正向影響。
根據式(2)和式(3)可知,在傳統理財方式下,年齡X1對Y1的影響作用是最大的,年齡每增加1個單位Y1隨之增加0.062個單位。因此,在傳統理財方式下應該著重關注年齡因素的影響作用。在新型理財方式下,風險及收益X6的接受程度對Y2新型理財的影響作用是最大的,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每增加1個單位Y2隨之增加0.598個單位。因此,在新型理財方式下應該著重關注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因素的影響作用。可見在不同的發展時期,群眾有不同的理財需求,理財的主要影響因素也隨之發生變化。
結論包括:(1)從模型回歸結果看出,年齡、年收入水平、信息獲取難度對傳統理財產生正向影響;家庭情況對傳統理財產生負向影響;居住地、學歷、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理財知識了解程度、投資環境對傳統理財沒有影響;且年齡對傳統理財的影響最大。居住地、年收入水平、家庭情況、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信息獲取難度對新型理財產生正向影響;年齡、學歷、理財知識了解程度、投資環境對新型理財沒有產生影響;且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對新型理財的影響最大。葫蘆島市居民在疫情中更愿意選擇穩健的傳統理財方式,尤其是銀行存款方面。(2)通過問卷發現,葫蘆島市居民對于理財不了解的人數達到了40%,剩下的也都對理財了解不多。但是葫蘆島市居民對于了解理財的意愿還是非常強烈的,百分比幾乎達到了80%。(3)在影響個人投資理財方式的排序中,收入水平的綜合得分是4.63,遠遠超過其他因素
1.著重關注主流因素的變化。從問卷來看,疫情下選擇傳統型理財工具的居民占大多數,那么根據模型,年齡對傳統理財的影響最大;風險及收益的接受程度對新型理財的影響最大。根據哲學中辯證法的矛盾理論,葫蘆島市的理財行業還是要著重關注這兩個主流因素的變化,才能緩解疫情對理財行業的消極影響,加速進入新型理財的階段。
2.加強理財知識宣傳力度。基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疫情下的葫蘆島市居民現在對于理財了解程度不高,但葫蘆島市居民想要了解理財的意愿比較強烈。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加強理財知識宣傳力度。面對現在五花八門的新型理財產品,居民們即使有心也無力,對于葫蘆島市居民,新型理財產品的簡便易懂非常重要。
3.根據疫情下產生的新型需求開發新型產品。疫情情況下有許多因為經濟收入減少而頭疼的人們,一方面是超前消費,沒有存款;另一方面是車貸房貸的壓力。針對此類群體,理財機構可以實施私人訂制型的理財規劃或者開發一種適宜的新型長期理財產品,在為人民服務的同時也可以實現企業的長期續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