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蘇一(南京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菀菀(廣西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專業類別:中國語言文學類
適合人群:對語言學感興趣,愛好閱讀,具有扎實的漢語基礎,善于寫作和表達;熱愛文字和喜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想從事語言文字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同學
選科要求:2023年新高考,3+3模式中,不限選考科目,3+1+2模式中,首選科目要求多半是物理歷史均可,小半為僅歷史,絕大部分不再做再選科目要求; 2024年新高考,絕大部分不限選考科目,少數院校要求必選歷史; 2023年老高考,文理兼招,以招文科生為主
:漢語“教”“學”的一體兩面
蘇一:說到漢語國際教育這個專業,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其實,漢語國際教育在2015年之前,是大名鼎鼎的對外漢語,簡單來說就是教外國人學漢語。這個專業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后,專門培養具有較深漢語言文化功底、熟練掌握英語,日后能在國內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或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實用型專門人才,在中國語言文學類中屬于比較熱門的專業,發展空間較為廣闊。
菀菀:漢語言文學可以說是中文系中招生最多、最知名的專業了,絕對是“書蟲”們的首選。該專業主要研究語言的本質、特點、結構、功能、起源和發展規律。一方面要探討和總結漢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另一方面也能為未來的漢語言發展開辟道路。漢語言文學專業素有“萬金油”之稱,與所有語言文字有關的工作都算“對口”。如果你為唐詩宋詞的婉轉音韻而心生陶醉,癡迷傳統文學遣詞造句的意境之美,對甲骨金文、篆隸行楷等古文字的演變饒有興味,那你一定不要錯過它!
蘇一:對比漢語言文學,我們還有另一個終極大Boss——第二語言習得。因此,我們在學習漢語言的過程中,常常還要注意其與第二語言之間的語法區別,學會同類兼并,明確區分。以英語學習為例,我們需要持續進行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視聽說、口語以及英漢互譯的練習,熟練掌握基本語法和口頭對話,自如運用所有詞根詞綴及其變體,根據一定條件、規則和排列,構筑起語言的摩天大廈。我們常常能在兩種不同語言的交織碰撞中迸發靈感,發現共性規律和特殊差異。我們甚至還會這樣大膽構想:只要我們掌握了足夠多的共性規律,就可以將其套用于絕大多數語言的學習上,即普遍語法,再根據普遍語法就能快速掌握任意一門語言了!
第二語言習得還可以從心理學的層面進行,如通過學習者的動作,比如眨眼頻率,來判斷學習者的心理狀態從而判斷他的習得過程,我們稱之為“眼動研究”,還可以根據神經系統判斷語言習得過程,使語言學習和神經科學產生聯系。
菀菀:漢語言文學專業可分為師范類和非師范類兩種,作為師范類院校的中文系學生,我也多多少少會接觸到一些教育相關的課程。與教外國人學漢語不同,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后面對的受教育人群主要是中小學生,授課難度更傾向于漢語語法和書面用詞的表達,需要在教育方法和教學技能上多下功夫。除了中文系普遍會學到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外國文學、中國古代小說、古今詩歌比較研究、文字學、訓詁學、現當代文學、語言的認知與基礎、邏輯學、民俗學、口才與演講等課程,還要練習三筆(鋼筆字、粉筆字和毛筆字)、教學設計、說課講課等。學習的內容雖然多,但是每一項都是非常必要的,是在為我們未來的就業打基礎,使我們在未來講解課文或者語文知識的時候有依據,讓我們明白教什么、如何教、怎樣教得好,專業技能就像一個工具,讓我們在教學中如魚得水。
:漢語的難,并不一樣
蘇一:其實,教外國人漢語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漢教專業基本上到大三就會開始實習。往屆會有很多機會可以本科出國去國外名校的孔子學院交流實習,對我們而言,這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漢文化,更是一個借鑒學習外國文化的好機會。像南京大學就有八大合作孔子學院可供本專業學生直接交流對接。但由于疫情原因,我們之前的實習大多采用線上漢語教學,但這面臨的困難一點也不比出國交流的少。
我作為漢語教學的主講就遇到了學員漢語水平呈兩種極端的情況。其中一位學員是準備來中國留學的英國高中生,沒有考過HSK(漢語水平考試),完全沒有漢語基礎,漢語詞匯量僅僅停留在“你好”“謝謝”等簡單日常用語水平。另一位學員是一個美國人,2002年曾經在廈門大學學習中文,通過了HSK最高級,之后便在中國定居,與中國人交流沒有阻礙困難,他學習中文的時間甚至比我還長!
這處于兩個極端的學員讓我一開始有些無從下手,一個不知道怎么開始教,因為教漢語不能僅僅是把漢語翻譯成英語,就像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需要英語語境一樣,教學漢語時同樣需要漢語作為語言中介,簡單來說就是用漢語教漢語,所以這對于要教授完全不懂漢語的學生的我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而教另一位中文水平很高的學員則是不知道該去教什么,以時間為維度,那位學員比我學習漢語的時間還要長,以語言使用為標準,交際是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功能,他也完全沒有問題。
我只得回顧之前學習“第二語言習得”中的知識,逐一突破。對于毫無漢語基礎的學員,需要稍微借助他的母語英語,但不是將其作為中介去翻譯,而是找到普遍語法規律,對比分析,通過兩種語言的共同點減少漢語學習者的畏難情緒,快速起步;對漢語水平較高的學員,找他作為第二語言習得者和母語為漢語的我在漢語使用上的區別,我發現他的漢語口語語序有英語語序的影子,語法結構也受母語英語的影響,有的語調也不標準……發現這些問題后,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再加入中華文化的背景,如“紅”的引申義……我終于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后來的教學中,我又不斷冒出一些新想法,還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去搭建對外漢語教學平臺,這些經歷增長了我的教學經驗,使我的教學體系變得更為立體豐富,甚至還小小地實現了經濟獨立。
菀菀:作為萌新,剛開始上現代漢語課時,本以為不就是簡簡單單的a、o、e、i、u、ü嗎,拼音誰不懂啊,學到后面才發現自己是多么的無知和愚蠢。現代漢語對于我們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它包括了語音、語匯、語法、語用等內容,這些在我們的小初高階段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只是到了大學才被作為一門語言理論課程系統地學習罷了。對于現代文學課,我特別特別想說的是,真的要好好看書,多多看書。高爾基曾說:“文學使思想充滿血和肉,它比科學和哲學更能給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說明性。”是的,讀文學作品,能豐富精神世界,能鍛煉我們良好的閱讀以及寫作習慣,使我們擁有不俗的寫作能力及表達能力、辯論能力等。而且讀多了你才能知道老師的套路,更有利于你應對這門學科的各種考試。
中學那幾年,家里的《讀者》《青年文摘》《意林》堆了厚厚幾沓。我不知看了多少本小說,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人文書籍。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興趣,就是在那時生根發芽,但是上了大學后,我發現,它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樣,小說寫作、中國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魯迅研究、英語文學選讀……每一門課于我而言就像一個新的游樂園,每一次上課就如同一場游戲、一片大海,我背著書包在里面浮沉,清涼有力的浪一下又一下地拍打著我,讓曾經自認為飽覽群書、博學多才的我,明白自己觸到的只是浩如煙海的文卷中的冰山一角。
:學文,更學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蘇一:都說文科專業千千萬,漢教占一半。我覺得用“交叉”來概括漢語國際教育這一專業再合適不過,它涉及的領域多而廣,除了漢語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第二語言習得,還有我們專業獨有的很多傳統文化課程,比如書法、插花、茶藝、中國結、古琴、圍棋,等等,感覺畢業后才藝技能刷到滿點,哪天穿越回古代也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我們不僅在課堂上要學的東西很多,私底下也要下苦功夫花費大量時間鉆研,不然學到的知識容易流于表面,徒有一個外殼,內里空空如也。
菀菀:從情感上講,漢語言文學是一個“理想大于實際功用”的學科。除開能力的鍛煉,更多的是“完善性格的養成”,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修煉人格的學科。思想深邃、有人文關懷,理智、正直、兼修禮儀和學識,是漢語言學子最理想的學成狀態。當然,這些秉性如果能和現實環境尤其是未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相結合,做到“內圣外王”,則幾乎做到了普通人的極致。
蘇一:“我心灼灼向星漢,星漢熠熠入夢來。”這大概就是對我們漢教學子的未來最貼切的形容。
作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往世界各地的國際漢語教師,我們將遍覽牛津劍橋圖書館的珍貴藏書,或棲息在挪威卑爾根的某個角落;我們會嘗試去打破偏見,將中國聲音傳遍世界。中國不僅有充滿靈氣的大熊貓、丹頂鶴,也有秀美的江河山川;不僅有精美絕倫的傳統剪紙和刺繡,更有隨時隨地、智能便捷的mobile pay……這是一個文化多元且充滿活力的國度,而了解這一切的必不可少的媒介,就是漢語。
我們可以選擇遠走他鄉奔赴天涯海角,也可以扎根本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可以尋找同行人一起構建漢語教學的平臺,我們也可以作為漢辦志愿者自由獨行。只要足夠強大,我們就有多種選擇,我們也有無限可能。
菀菀:要問我為什么選擇漢語言文學,因為漢語言文學承載著我的“詩與遠方”和難以言說的向往。但是,魯迅曾說過一句話:“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我的選擇,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專業只是一個大方向的選擇,很多優秀的從業者也并非都是科班出身,與其過多思考未來如何,不妨先思考:什么是大學?在大學我能夠收獲些什么?如果想要遵循內心,就請以理想為馬;如果要為長遠考慮,就請為職業規劃早做準備,而一旦做了決定,就請不要輕易放棄。
報考指南
1.招生院校多,看清培養特點
據統計,目前全國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院校多達600所。這些招生院校中,既有知名學府,也有師范類院校,還有語言類院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都有招收院校。
不同學校中文系本科學習的專業方向不盡相同,分別為師范類方向、非師范類方向、高級涉外文秘方向、比較文學專業方向。這四個專業方向培養側重點不同,師范類主要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非師范類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文字表達能力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高級涉外文秘專業方向主要培養高級文秘專業人才,而該專業對外語的要求高于以上兩個專業方向;比較文學專業方向主要培養熟悉中西文化,并能夠熟練使用漢語與英語雙語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按大類招生,弄清專業方向
除了單獨的專業招生形式以外,很多院校都以“中國語言文學類”的大類形式招生。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30余所大學往年都是按照“中國語言文學類”大類的形式招生。考生家長在報考時,最好看一下大致包含的專業方向。
3.明確專業選擇,做好職業規劃
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文科畢業生的職業選擇與專業相關性較低,畢業后,從事與專業對口職業的學生甚至不到一半。中文類專業本科畢業后是繼續深造還是步入工作崗位主要看個人意愿。
如果對中文專業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日后從事這一領域及與之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例如,去初、高中擔任語文教師,或者在大學中文系、新聞系任教,那么,選擇讀碩士乃至博士是必要的;如果打算本科畢業后直接就業,可以考慮選修一些實務課程,如應用寫作、秘書學、公共關系學等,還可以跨專業選修新聞學、經濟學、法學等課程,成為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