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麗,李 強,舒長斌,王小強,楊舒慧,王 恒
(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地域遼闊,畜禽遺傳資源豐富,加快摸清全省畜禽遺傳資源家底,對于推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促進畜禽種業振興具有積極意義。根據農業農村部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的總體安排,四川省認真組織開展了全省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在全國普查辦的有力領導下和國家、省級指導專家、各級普查辦、測定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普查工作穩步向前推進。
1.1 加強普查工作組織領導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認真貫徹落實部省關于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的決策部署,賡即成立全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普查辦公室,切實加強對全省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
1.2 壓實各地普查屬地責任 將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納入市(州)政務目標考核、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范圍予以重點推進,明確各地對組織開展普查工作具有屬地責任。
1.3 強化專家技術支撐 廣泛組織動員科研院校專家團隊參與普查,組建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專家組,爬高山、越深谷、渡大河,為全省面上普查、性能測定和報告編寫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1.4 科學制定實施方案 根據上級通知,結合四川實際,研究制定《第三次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施方案(2021~2023年)》等一系列工作方案,為全省普查工作描繪了路線圖、確定了時間表。
1.5 強化要素保障 普查工作啟動以來,省級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 700 萬元支持普查工作開展。同時,為每一個測定品種選派國家級專家、省級專家和省級聯絡員各一名,組建測定工作小組,形成普查工作合力。
1.6 加強調度指導 建立工作調度推進機制,定期跟蹤普查進度,印發工作進展通報。相關負責同志率隊奔赴普查任務重、工作進展滯后的市(州)實地指導,督促加快工作節奏。
1.7 聯動協同推進任務完成 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各級普查辦、指導專家、性能測定相關單位多方協同發力,穩步推動覆蓋全省21 個市州183個縣(區)3 110個鄉鎮(街道)34 424個行政村(社區),囊括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及蜂、蠶的全面普查。
兩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技術專家及有關單位集中力量、勇挑重擔,全面完成面上普查任務,上報有效普查數據2.3萬余條,登記畜禽蜂資源數量1 043.8萬頭(只、匹、羽、箱)。重點圍繞體型外貌、特征特性、優異性狀,開展了80個畜禽蜂和232 個蠶資源的生產性能現場測定,觀測畜禽蜂蠶3.1萬余頭(只、匹、羽、箱),填報性能測定數據4.7 萬余條,形成了四川省畜禽蜂蠶資源狀況報告和各品種調查報告。發掘畜禽蜂新資源17 個,其中涼山黑綿羊、亞丁牦牛等8 個新資源成功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對四川麻鴨等4 個畜禽資源開展了搶救性保護,新采集、制作和保存畜禽遺傳材料7.5 萬份。印發普查手冊10.4 萬余冊,累計宣傳報道3 000 余次,成功舉辦種質資源普查成果展,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宣傳推介畜禽遺傳資源。實現了普查品種、關鍵指標和普查區域的全覆蓋,加強了社會大眾參與畜禽資源普查、保護畜禽資源的意識,為順利完成普查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3.1 摸清了資源家底 根據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結果,原產于四川省的畜禽遺傳資源有79個,其中地方品種61個,培育品種(配套系)18 個,群體規模達857 萬余(頭、只、匹、箱)。大白豬、長白豬、杜洛克豬、巴克夏豬、皮埃西豬、荷斯坦牛、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娟姍牛、波爾山羊、羅曼蛋雞、美國王鴿、青紫藍兔、新西蘭白兔、加利福尼亞兔、伊拉肉兔、齊卡肉兔、伊高樂肉兔、純血馬、溫血馬、設特蘭馬21 個引進品種(配套系)在四川省有分布。
與上次調查相比,增加了金川牦牛、昌臺牦牛、亞丁牦牛、歐拉羊(賈洛型)、涼山黑綿羊、瑪格綿羊、勒通綿羊、南充黑山羊、廣元灰雞、平武紅雞、羌山云朵雞、黑水鳳尾雞12 個地方品種和川藏黑豬、天府肉豬、川鄉黑豬、天府黑豬、蜀宣花牛、簡州大耳羊、大恒699肉雞、大恒799肉雞、溫氏青腳麻雞2 號、天府肉雞、天府農華麻鴨、天府肉鵝、川白獺兔、蜀興1號肉兔、天府黑兔15個培育品種(配套系)。
3.2 揭示了優質特性 重點圍繞畜禽資源的體型外貌、特征特性、優異性狀等開展了現場測定,收集了全省畜禽資源表型特征數據,揭示了部分資源蘊含的優異特性。
如成華豬具有肉質優良、皮厚的品種特征,附帶厚皮的成華豬肉是制作傳統經典川菜“回鍋肉”的絕佳食材。麥洼牦牛肉質具有大理石花紋,富含礦物質元素,熱量和脂肪含量低,是純天然綠色食品。涼山黑綿羊全身被毛黑色,尾部披著裙簾。四川山地烏骨雞具有烏皮、烏肉、烏骨等“十全烏”特征,肉蛋品質高,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四川白兔性成熟早、耐受血窩、配種性能強、肉質鮮嫩。阿壩中蜂個體大、吻長、采集力強,溫順,群勢增長速度快。
3.3 發掘鑒定了一批新資源 以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為契機,四川省上報新發現畜禽蜂資源17個。涼山黑綿羊、瑪格綿羊、勒通綿羊、南充黑山羊、亞丁牦牛、羌山云朵雞、黑水鳳尾雞、平武紅雞8 個新資源已成功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涼山黑綿羊、瑪格綿羊獲評“2021年全國新發現十大優異畜禽遺傳資源”,南充黑山羊、勒通綿羊獲評“四川省新發現優異種質資源”。
3.4 搶救性保護與應保盡保成效顯著 2021 年以來,四川省安排專項資金對宜賓水牛、川南山地牛、白玉黑山羊、四川麻鴨開展搶救性保護,加大活體保護力度,緩解群體數量下降趨勢。省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切實發揮“異位保護”功能,新采集、制作和保存畜禽遺傳材料7.5萬份,總量突破19萬份。建立45個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庫)和7個地方豬備份場,組織簽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協議,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努力實現“應保盡?!?。
4.1 起草編撰高質量省級志書 省級志書是四川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的標志性成果,全省將組織相關品種負責專家,根據此次普查結果和歷史數據,編撰高質量的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志。
4.2 扎實抓好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一是繼續支持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建設。除爭取中央資金對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支持外,還要爭取省級財政持續加大對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地方豬備份場和搶救性保護品種的補貼。二是開展畜禽遺傳資源遺傳物質收集和保存工作。繼續對未保存遺傳材料的畜禽資源開展遺傳物質收集、制作和保存,提升資源保護“安全系數”。
4.3 推廣培育畜禽優良品種 一是加大優良品種宣傳推廣。梳理全省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中發現的畜禽品種,結合品種特征特性、養殖環境條件和市場產品需求,在適宜區域進行宣傳推介,讓“川種”走出去。二是加強優良品種選育培育。推進畜禽聯合育種攻關,開展畜禽新品種(配套系)選育,以各具特色的地方畜禽品種和國外引進品種為育種素材,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川種”新品種,提升四川省畜禽種源的自主供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