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全,陳 林,王杜紅,鐘 飛,尹念春*
(1.四川省蓬溪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蓬溪 629100;2.四川省遂寧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遂寧 629000)
血清學樣品主要包括全血樣品、抗凝血樣品以及血清樣品。
1.1 全血樣品采集 全血樣品主要用于分離制備血清并檢測血清中的抗體,常用來評價免疫效果。采集全血樣品前要了解畜禽健康狀況及免疫狀況,一般懷孕、發病畜禽不予采樣,畜禽免疫2~3周后方可采樣。采樣要嚴格遵守《動物疫病采樣技術規范》(DB51/T 949-2018),按照適時、典型、無菌、適量和生物統計的原則進行采樣。用于抗體檢測的全血樣品,一般家畜采集5~6 mL,家禽采集3~5 mL。用于病原學檢測的全血樣品,采集量可適當減少一些。
家禽一般于翅下靜脈采血,用靜脈采血針配合真空采血管進行采樣,其優點是回血快速、不易溶血、不受外界污染,缺點是除保定人員外,一般還需一人配合將靜脈采血針的另一端插入到真空采血管中。也可用5 mL 一次性注射器進行采樣,其優點是方便快捷,缺點是將血液轉移到樣品采集管時,如操作不當(如用力猛推),容易導致溶血。
采集豬全血樣品,小豬一般用5~10 mL注射器采集前腔靜脈血。大豬可用保定繩或保定桿保定后,采集前腔靜脈血,注意每采集一頭豬,要對保定繩或保定桿進行消毒。在運輸車上或者其他不方便對豬進行保定的情況下,可用一次性三棱針或較粗大的針頭刺破耳靜脈,讓血液直接滴入采血管。每采集一頭豬,要更換一次三棱針或針頭。
羊一般用5 mL 注射器于頸靜脈采血。牛一般用三棱針或較粗大的針頭刺破耳靜脈,讓血液直接滴入采血管,也可用腕力瞬時將針頭刺入頸靜脈,再套上注射器抽取血液或直接用樣品采集管接取血液。在牛保定良好的情況下,可用帶短粗針頭的注射器在尾靜脈采血。采集牛全血時,要注意防止牛側踢傷人。
1.2 抗凝血樣品采集 抗凝血樣品采集方法與全血樣品相同,但是需要使用抗凝管。常用抗凝劑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肝素、枸櫞酸鈉和草酸鈉等。
進行非洲豬瘟監測時,要使用含有EDTA 的無菌采血管,否則影響實驗結果。大豬采血需一豬一繩保定,繩用完銷毀,否則會傳播疫病。采樣人員要佩戴手套,采集一頭豬更換一副手套,并確保衣服不接觸豬的頭部。
1.3 血清分離制備 血清分離制備采用自然析出法,全血采集后,試管約45°傾斜放置,直到析出血清為止,中途不能變換傾斜角度,不能劇烈顛簸,不能置于0 ℃以下冷凍儲存。一般室溫下靜置0.5~2 h 即可析出血清,也可放在2~8 ℃冰箱中靜置,慢慢析出血清。
如急需檢測或在靜置下沒有析出血清,可采用離心分離法。離心轉速要適宜,不能過低,否則無法分離血清,轉速也不宜過高,否則易導致紅細胞破裂而產生溶血現象。離心機轉速調至2 500~3 000 r/min,離心2~3 min 即可分離出血清,沒有分離出血清的,可輕輕攪拌全血后再離心。離心時離心管要一對一對配平,對稱放置,保持對稱的兩邊重量大體一致,否則離心時離心機會發出刺耳的震動聲,甚至導致離心機損壞。
2.1 組織樣品采集 夏季應在6 h 內,冬季應在24 h內采集死亡畜禽的組織樣品。一般先采集肺臟、肝臟、脾臟、扁桃體、淋巴結等實質臟器,再采集腸管、氣管等。采集的臟器組織塊放入無菌容器內,每塊組織單獨放在無菌容器中,并注明采樣動物名稱、采樣日期、采樣組織名稱等。組織樣品按要求采集,組織塊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一般采成1~2 cm3的小方塊為宜。
2.2 拭子樣品采集 禽類常采集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采樣時將棉簽插入咽、腔捻轉2~3圈,兩個拭子一并置入盛0.8 mL 左右生理鹽水或0.01 M PBS(含雙抗)的1.5 mL離心管中。其他動物拭子采集類似,環境拭子的采集要注意多點位、代表性。
2.3 家畜OP 液采集 家畜口蹄疫的病原學監測需要采集OP液(食道咽部分泌物)。家畜采樣前禁食12 h以上(可適量飲水),避免采樣時胃內容物返出污染OP液。
OP液探杯用前徹底消毒。家畜站立保定,打開口部,將消毒探杯伸入到食道上部,隨著吞咽動作進入,切勿用蠻力,避免插入氣管或造成食道咽部損傷。進入后,在食道上部10 cm 左右輕輕反復移動3 次,再將探杯拉出。若采集的樣品有胃內污染物,需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家畜口腔后重新采樣。采樣后,將探杯采集到的OP 液倒入帶蓋的滅菌離心管中(離心管事前加入10 mL的PBS液,用PBS沖洗探杯并倒入離心管內)。離心管密封、搖勻、編號后放入冷藏箱或冰箱中冷凍保存,盡快送檢,如不能及時送檢,應置于-30 ℃冷凍保存。
探杯使用后徹底消毒,每頭家畜采樣后都要進行清洗消毒,防止污染導致實驗數據不準確。應經常檢查探杯質量,避免探杯斷裂進入動物體內或探杯損壞對動物造成損傷。
牛結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慢性消耗性傳染病,奶牛的易感性較高。診斷牛結核病常采用結核菌素(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應嚴格按照《動物結核病診斷技術》(GB/T 18645-2020)進行結核病監測。出生20 d 的牛即可采用牛型PPD 進行試驗,皮內注射時,斜直進針后回抽針芯,若有回血,表明針頭刺入血管內,此時應稍拔針,不見回血時再注射結核菌素。注射應緩慢,拔針后應無液體滲出。陰性牛和疑似反應牛于注射后96 h 和120 h再各觀察一次,以防個別牛出現遲發型變態反應。判為可疑反應的,42 d 后進行復檢,結果仍為可疑或陽性的,判為陽性。
4.1 重視人員安全 開展采樣和牛結核病監測工作時,人員要穿戴好口罩、乳膠手套、防護服、防護帽、膠靴等防護用品。開展布魯氏菌病等易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動物疫病的采樣監測時還需戴上護目鏡。
穿防護用品務必按照以下步驟:戴口罩—戴帽子—穿防護服—戴防護眼鏡—穿鞋套或者膠鞋—戴手套。脫防護用品務必按照以下步驟:摘下防護眼鏡—脫掉防護服—摘下手套—脫掉帽子—脫掉膠鞋或鞋套—摘下口罩。規范使用防護服務器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員安全。樣品采集完成后,嚴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妥善處理相關污染物品,避免造成人畜感染和環境污染。
4.2 重視動物福利 開展畜禽樣品采集和牛結核病監測要規范操作,動作輕柔,避免大力驅趕,暴力保定,減少對動物的刺激。采血時可由養殖場(戶)的飼養管理人員對動物進行保定,采血人員由側面逐漸靠近動物,采血前輕摸動物頭面部,安撫情緒,盡量讓動物保持安靜,避免產生應激反應。進行血清學樣品采集時,動物保定一定要牢靠,小畜禽保定不牢靠,不容易采集到全血,大家畜保定不牢靠,不僅不易采到血,還容易導致人員受傷。采血完畢要及時壓迫止血,以免形成血腫。水禽采血后不要立即放入池塘,以防傷口感染。
4.3 規范操作 采樣務必要注意樣品的代表性、時效性和針對性,避免無效采樣、重復采樣。樣品采集,特別是病原學樣品采集要無菌操作,并做好樣品的運輸和保存,確保樣品質量。監測牛結核病,牛的保定一定要牢靠,要特別注意人員安全,防止發生人員被撞傷、踩傷、壓傷等安全事故。注射結核菌素,拔針后有腫脹(突起),邊緣無明顯浸潤、無藥液流出表明皮內注射成功。最好由同一人測量皮褶厚度,以免結果出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