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嬌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65000)
天然氣管道閥門具有截止、導流以及分流等功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很容易出現內漏現象,其主要原因歸結為以下三點: 密封面腐蝕,天然氣管道閥門多為金屬材質,由于長時間裸露在外,管道閥門密封面易被腐蝕,使管道的密封性下降;閥門安裝時未嚴格按照要求,安裝順序不合理,導致閥門內的球體造成損壞;焊接時焊渣或者管道內的異物對閥門密封面損壞。如果沒有有效控制內漏的閥門,將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內漏閥門數量占天然氣管道閥門總量的5%~8%,閥門內漏量約占天然氣泄漏總量的50%,因此對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最早對天然氣管道閥門的控制方式主要為人工方式,控制效率較低,后來相關學者提出了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自動控制方法,但是國內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相關技術和理論還不夠成熟和完善,現有的控制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控制效果較差,控制后閥門內漏量仍舊比較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基于PID算法的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自動控制方法,以期提高天然氣管道輸送的安全性。
天然氣管道閥門內漏最明顯的特征為聲音異常,無內漏的管道閥門只有管道內天然氣體流動與管道壁摩擦的聲音,發射聲信號非常微弱,并且呈規律性變化。當管道閥門密封性下降,出現明顯的內漏現象時,天然氣流體從閥門縫隙流出,泄漏源處天然氣能量快速釋放,泄漏流體的渦流產生泄漏聲源,因此可以通過聲波傳感器獲取閥門在時域上連續變化的發射聲信號[1],判斷天然氣管道閥門狀態,為后續閥門控制提供依據。根據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自動控制實際需求,選用體積小、靈敏度較高的SFAWE/56945型聲波傳感器,將其安裝在管道閥門的兩側,靠近閥門密封面,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聲波傳感器的采集頻率、增益、工作頻率等參數,利用讀卡器讀取聲波傳感器采集的發射聲信號,并將其上傳到計算機上。
為了方便后續提取到管道閥門的異常特征,對獲取的發射聲信號進行平移、放大等變換處理,調節發射聲信號在頻域和時域內的特征,實現對發射聲信號的增強,其變換公式[2]如式(1)所示:
(1)
式中:di(t)——變換后第i個天然氣管道閥門t時刻的發射聲信號;a——平移尺度因子;e——放大尺度因子;b——時窗的寬度。
利用小波包分解法分析管道閥門發射聲信號,提取閥門內漏特征,識別出內漏異常的閥門,并將其作為控制特征向量[3]。將一組連續變換的發射聲信號定義為小波包K并通過離散化處理,實現對K的分解,假設分解層數為3層,分解尺度為k,小波包分解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C,Cj,Cr表示分層級分解中的低通濾波;D,Dj,Dr表示分層級分解中的高通濾波。

圖1 小波包分解過程示意

根據上述分解法,計算信號的子空間信號能量,如式(2)所示:
Ej=∑|Sj(h)|
(2)
式中:Ej——發射聲信號第j層子空間信號能量值;Sj——發射聲信號第j層子空間信號數值;h——子空間信號長度[5]。
將發射聲信號各個空間段能量歸一化處理,如式(3)所示:
(3)
式中:P(Ej)——歸一化處理后的發射聲信號各個空間段能量,即分解后的子空間能量在重構信號能量中存在的概率;Aj——在第j層任意一個節點的重構信號[6]。
再利用傅里葉變換求出發射聲信號子空間功率譜密度值,如式(4)所示[7]:
(4)
式中:F——發射聲信號子空間功率譜密度值;T——發射聲信號采樣頻率;Q——發射聲信號采樣點數量;L——發射聲信號的離散傅里葉變換。
根據子空間功率譜密度求出發射聲信號聲功率,由于發射聲信號聲功率與管道閥門內漏率呈線性關系,進而可以求出天然氣管道閥門內漏率,如式(5) 所示:
Pt=logFW+c
(5)
式中:Pt——天然氣管道閥門在t時刻的內漏率;W——天然氣管道閥門發射聲信號聲功率;c——系數,通常情況下該系數取值0.1。
當式(5)計算結果大于零時,則表示天然氣管道閥門內漏異常,為遠程自動控制目標。
根據識別結果,利用PID算法對天然氣管道閥門開關進行遠程控制,其控制流程如下:
1)初始化。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天然氣管道閥門初始誤差,如閥門正常工作則初始誤差為0[8]。
2)對天然氣管道閥門數學模型的輸入、輸出初始化,同樣將模型的輸入和輸出參數初始化設定為0,天然氣管道閥門數學模型如式(6)所示:
V={u,p,z}
(6)
式中:V——天然氣管道閥門數學模型;u——管道閥門開關狀態;p——閥門壓力參數;z——管道閥門慣性系數。
3)設定PID規則,“1”表示天然氣管道閥門開關開啟,“0” 表示天然氣管道閥門開關關閉[9]。定義任何時刻天然氣管道閥門狀態誤差不為零,將管道閥門狀態由“1”修改為“0”。
4)輸入式(5)計算結果,將其作為輸入值,將其對應的管道閥門設定為控制對象[10],計算出時刻的狀態誤差,如式(7) 所示:
αt=|Pt-γ|
(7)
式中:αt——天然氣管道閥門t時刻狀態誤差;γ——理想化的天然氣管道閥門狀態。
5)根據PID規則,執行控制策略如式(8) 所示:
Vu=0, ifαt≠0
(8)
6)控制任務結束,返回步驟2)對下一組輸入信號計算。按照以上步驟,控制內漏異常的管道閥門開關,及時關閉狀態異常的閥門,從而實現基于PID算法的閥門遠程自動控制。
以某天然氣管道為實驗對象,該管道共裝有8臺DN1200的閥門,管道壓力為15 MPa,閥門材質為碳鋼。管道內徑為25 mm。由于該管道閥門使用時間比較長,部分已經出現老化現象,從而經常出現內漏,采用PID計算方法對該閥門進行遠程自動控制。
根據該管道閥門實際情況,準備了8個聲波傳感器,安裝和功能校正后,將傳感器的工作頻率設定為180 kHz,增益參數設定為(30±1) dB,采樣頻率設定為200 kHz,傳感器頻率范圍為4 kHZ~18 MHZ,設定完技術參數后,開始采集管道閥門聲音信號,實驗共采集到0.15 GiByte的天然氣管道閥門聲音信號數據。實驗中通過氨氣瓶向各臺閥門上游的管道注入4.5 MPa氨氣,利用氨氣代替天然氣,保證實驗安全。以氨氣泄漏時刻8:30開始,根據閥門內漏情況遠程控制閥門,8臺閥門全部關閉即為控制成功。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自動控制狀況見表1所列。

表1 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自動控制狀況
從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在3 min內對該管道8臺異常閥門均進行了關閉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為了進一步驗證該次設計方法的可行性,將控制后閥門內漏量作為實驗指標,實驗時間為24 h,使用測量儀器應用兩種方法并進行對比,兩種方法應用后閥門內漏量對比見表2所列。

表2 兩種方法應用下閥門內漏量對比 L/d
通過分析表2數據,應用設計方法后,閥門最大內漏量僅為0.32 L/d,管道閥門內漏量最少僅為0.05 L/d,說明設計方法對閥門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夠及時關閉異常的閥門;而應用傳統方法,閥門最大內漏量為19.34 L/d,閥內漏量最少為14.15 L/d,遠遠高于設計方法。因此,實驗結果證明,在控制精度方面,設計方法優于傳統方法,更適用于天然氣管道閥門的遠程自動控制。
本文將PID算法應用到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自動控制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控制方法,并通過實驗驗證了該思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該方法不僅有助于減少管道閥門內漏的經濟損失,而且還能夠提高閥門控制的自動化水平,同時該PID算法在天然氣管道閥門自動控制中應用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但是由于該方法尚未在實際中得到大量操作和應用,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今后會進一步優化該PID算法,豐富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控制理論,同時為天然氣管道閥門遠程自動控制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