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資租賃將融資與融物、金融與實業聯結為一體的屬性,得以迅速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在市場份額上,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組成了全球租賃市場的主體,美國、中國、英國市場規模分居全球租賃市場前三位,中國租賃業規模已突破萬億美元。
目前,全球租賃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正逐漸發展成為與銀行信貸、證券并駕齊驅的三大融資工具之一,成為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重要行業。中國的融資租賃業發展已有40余年的歷史,歷經幾起幾落。最近10多年來,融資租賃不僅為實體經濟注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培育、促進國內高端制造業發展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融資租賃的發展成就
作為一種發展十分迅速的金融服務產業,融資租賃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
一、全球融資租賃業情況
融資租賃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于50年代末擴展至加拿大和澳大利亞,60年代傳入歐洲和日本,70年代末才擴散到拉美及亞非等發展中國家??傮w來看,融資租賃業務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目前歐美市場滲透率(通過租賃實現的設備投資占設備總投資的比例)普遍在20%―40%左右,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現狀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融資租賃起源于改革開放以后。當時為了引進外資,國家原副主席榮毅仁創辦的中國中信集團與日本的東方租賃株式會社合作,于1981年4月成立了中國東方租賃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融資租賃公司。此后20余年,由于風險管理能力較弱、主體責任不清晰等原因,融資租賃公司開始出現大量風險事件,行業也經歷了幾起幾落。
關鍵的變化發生在2007年,原銀監會下發了《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規定銀行可以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由國務院確定試點的首批5家金融租賃公司,即工銀租賃、建信租賃、交銀租賃、招銀租賃、民生租賃相繼成立。隨著金融租賃公司的加入,整個融資租賃行業被迅速激活。特別是在2015年,國辦發的68號、69號文,這是首次在國務院層面明確了融資租賃對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此后融資租賃的發展再次加速。
截至2021年末,全國金融租賃公司68家,融資租賃公司的數量超過1萬家,把金融租賃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合并計算,整個行業的資產規模超過7萬億元。融資租賃被普遍認為是一種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金融業態,在國外這也是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間接融資渠道。
以國產大飛機C919所處的航空領域為例,2007年前后,中國的飛機租賃市場幾乎看不見中資飛機租賃公司的身影。據統計,2010年以前,我國的民航機隊約有1900架飛機,其中1200架飛機是通過外資飛機租賃公司引進的。到如今,中資租賃公司不僅完全占領了國內的飛機租賃市場,更有甚者,在中東歐等地區與全球領先的租賃公司展開了競爭。
三、發揮“融資+融物”特征,支持實體經濟
從衡量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市場滲透率來看,2019年我國僅為7%左右,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按照我國20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18907億元來計算,如果達到歐美國家水平30%左右的平均滲透率,我國的租賃規模應在16萬億元左右。目前的7萬億元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潛力巨大。
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緊緊抓住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機遇,積極探索實踐結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逐步成長壯大,為豐富完善我國金融體系,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的發展,已經奠定了融資租賃發展的雄厚基礎,形成了后發優勢,其中金融租賃公司也已經成長為我國金融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我國融資租賃業務還處在初級階段,主要業務模式以售后回租、直租等為主,部分頭部企業在專業化細分市場具有較好的發展,經營性租賃業務模式在我國也有廣泛的使用,比如在飛機、船舶領域。由于金融資源分配呈現梯次性特征,資金端與資產端的優勢錯配下,轉租賃也成為行業內較為普遍的業務模式。
從投放行業的分布來考量,金融租賃公司租賃資產主要分布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熱力燃氣及制造業等重資產行業,上述行業均為資金密集型領域,資金需求旺盛且業務模式相對成熟,為金融租賃公司主要業務投向。
融資租賃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近年來,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的相關監管規則、法律法規、財稅配套政策得到完善,權威的租賃物登記公示系統正逐步健全,行業征信體系已經建立,這意味著融資租賃行業的四大支柱體系都已建立,為行業下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環境支持。
一、國家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融資租賃業態作為資本與產業相連的重要紐帶,在當前我國經濟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背景下有著重要的作用,國家對融資租賃行業也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與鼓勵,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使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完善。
融資租賃行業發展與宏觀經濟息息相關,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和改善,將給融資租賃行業帶來更好的發展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的崛起,都將迸發出多種金融服務需求,這給融資租賃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二、國家戰略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近年來,國家推動“工業制造2025”“新基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工業制造升級,鼓勵裝備制造產品“走出去”和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為金融租賃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1.《中國制造2025》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被認為是中國版的“工業4.0”白皮書,是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的助推器?!吨袊圃?025》重點強調了鼓勵符合條件的制造業貸款和租賃資產開展證券化試點,支持重點領域大型制造業企業集團開展產融結合試點,通過融資租賃方式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2.新基建投資
以新基建為代表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融資租賃而言是一個建立新的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的商業模式的機會,融資租賃在服務新產業、新領域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更新、拓展,可以進一步提升自身對項目的管控能力,更好地發揮租賃資產價值管理、資產配置、以租促產的功能優勢。
新基建的“新”體現在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這些“新”能夠給各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和機會,助力產業的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驅動下,層出不窮的新應用場景出現,新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孵化。同時,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也讓傳統產業實現增量變革。
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的崛起主要是產業結構的升級催生出來的市場需求所致。在這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融資租賃依靠其“融資+融物”的雙重特性,在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變革方面,可通過盤活企業存量資產,促進設備及技術的更新換代。與此同時,在科技型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中,融資租賃可以通過業務模式的創新,幫助創新企業實現資本聚集和資產的形成。
融資租賃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
轉型升級是融資租賃公司的必答題。在中國,融資租賃這一業態已被廣大實體企業所熟識,而伴隨著實體經濟的轉型,融資租賃行業也進入了以服務產業經濟為轉型方向的新發展階段。
一、融資租賃公司轉型三大出發點
在前一階段,融資租賃公司大量從事售后回租業務,客戶選擇上以政信類客戶為主,規模得以迅速擴大,整個行業的市場影響力也得以增強。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過度依賴類信貸業務,融資租賃公司的專業化能力遲遲沒有建立起來。
發展中的問題,發展中解決。融資租賃具有“融資+融物”的功能,很多場景中是通過“融物”來實現“融資”的目的?,F代意義的融資租賃,“融物”是本源,“融資”同樣也是本源。前一個階段過度強調了“融資”,下一個階段,方向盤該往“融物”方向打一打。從現階段來看,已有部分企業率先做出了嘗試。例如,獅橋租賃專注從事商用車金融業務,客群累計擁有57萬個卡車司機,支持客戶購買卡車新車和二手車數量就超過60萬臺。
資產荒是當前債權類金融機構的痛點,處在轉型之中的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感受尤其明顯。選擇什么行業來配置資產,應從這三個維度來考量:其一,天花板要足夠高。例如,飛機、船舶、汽車等行業規模龐大,又有成熟的二手市場,適合租賃的介入。其二,租賃物要合規。租賃物是融資租賃交易結構的核心,模式的創新圍繞租賃物展開,合規則是前提和底線。其三,最好能借助到股東的資源稟賦。
二、發揮異于銀行的差異化優勢
對于融資租賃企業來講,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未來要堅定信心。壓縮政信類業務,租賃物合規要求加強等,這些并不能動搖融資租賃存在的根基,相反,倒逼的方式,給加快轉型提供了一個契機。融資租賃公司要和以往類信貸、壘城投的發展方式作別,更多從事直租、經營性租賃等復雜度更高的業務。
數字化、專業化和資產管理能力是未來融資租賃企業轉型的三個關鍵詞。近些年來,整個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加速向數字化轉型。作為金融業態的一種,融資租賃也開始加碼數字化轉型,提升科技賦能的能力。
專業化和資產管理能力其實也是融資租賃區別于銀行信貸的關鍵所在。銀行信貸的評審邏輯是基于主體信用,倚重強抵押擔保,在這一邏輯下,中小企業主體信用較差,又缺乏抵質押物,自然很難拿到銀行的貸款。
融資租賃由于加入了租賃物的元素,其評審邏輯的構建應該更多地基于租賃物,要對租賃物有把控能力,而不是緊盯企業的主體信用。有了成熟的租賃物二手市場,也有了全流程的資產管理能力,融資租賃完全有條件走出一條區別于銀行信貸的發展道路。
展望將來,還會陸續有一些租賃公司進入千億之列,但融資租賃行業頭部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不會有太大變化。更多的精彩將來自細分市場,例如乘用車、商用車、電腦、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將逐漸跑出若干家“小而美”的融資租賃公司。(作者簡介:聶偉柱,全球租賃業競爭力論壇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