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錫,于苗苗,付桂萍,管凱莉,李志廣
(青島新希望琴牌乳業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000)
鉛能使兒童發育遲緩,對其智力造成影響。血管和造血系統被鉛侵害后,會發生病變[1]。乳制品中鉛的檢測多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配合石墨爐原子化器進行,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具有進樣量少、原子化效率高、檢出限低的優勢[2]。但操作時若前處理消解不良或者儀器關鍵參數設置不當等,則會出現干擾信號較高、重復性偏低的情況。本實驗分別研究了前處理中硝酸的添加量以及基改劑濃度、灰化溫度和原子化溫度4 個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最終得到適合當前實驗室的前處理步驟及儀器參數。
本實驗用到的材料與試劑如表1 所示。
表1 材料與試劑
本實驗用到儀器與設備如表2 所示。
表2 儀器與設備
本次實驗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鉛的測定》(GB 5009.12—2017)中的第一法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進行生牛乳中鉛含量的測定。
稱取陰性本底生牛乳1 g 至消解管中,加入1 mg·kg-1的 鉛 標 準 溶 液50 μL 制 成 理 論 濃 度 為50 μ·kg-1的加標樣。每個樣品中添加3 mL 硝酸,混合均勻后再加入2 mL 雙氧水,組裝消解罐并使用微波消解儀進行程序消解。消解參數:在110 ℃、10 ATM 壓力下消解3 min,隨后升溫升壓至150 ℃,20 ATM 保持3 min,最后升溫至180 ℃,30 ATM 保持10 min。消解完成后冷卻,用超純水潤洗消解罐蓋子上殘留液體后轉移至消解管內后放置于趕酸儀器中進行趕酸。趕酸儀設置溫度為150 ℃,趕酸至管內殘留體積約為0.5 mL 時停止趕酸。轉移消解液于10 mL 比色管中,潤洗消解管內殘留消解液,使用超純水定容至10 mL,搖勻后上機檢測。
基改劑選用0.5%磷酸二氫銨,原子吸收載氣調整至0.2 ~0.3 MPa。設置元素燈電流為4.0 mA,干燥溫度為100 ℃,灰化溫度為600 ℃,原子化溫度為2 000 ℃[3]。石墨爐程序升溫很難避免待分析物和基體同時原子化,因此有效的背景校正是必要的[3],本次實驗開啟扣背景測量模式。
硝酸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的強酸,是重要的硝化試劑,隨著溫度和濃度的增加,硝酸的氧化能力增強。被測金屬被硝酸氧化后變為硝酸鹽,其溶解度增大,利于后續測定。前處理時,分別添加1 ~5 mL 硝酸,其余實驗步驟和儀器條件按1.3 項實驗流程進行。其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硝酸體積對加標樣品回收率的影響
隨著前處理硝酸體積的增加,樣品的吸光度和回收率呈增大趨勢。硝酸體積≥3 mL 時,回收率和吸光度基本穩定,但過多的酸會導致外來引入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以及趕酸時間的延長;硝酸體積<3 mL時,樣品的消解效果較差,導致回收率不符合要求,因此綜合考慮后,建議選取3 mL 或4 mL 硝酸用于實驗前處理。
實際檢測過程中為了增加待測樣品溶液基體的揮發性,或者為了提高待測元素的穩定性,會向樣品中加入一些試劑用以提高樣品耐受的灰化溫度。特別是當基體成分復雜時,加入基體改進劑能夠更好地去除復雜基體造成的干擾,提高靈敏度和準確度[4]。本實驗研究0 ~1.0 g/100 mL 的磷酸二氫銨溶液作為基體改進劑時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步驟和儀器條件按1.3 實驗流程進行,實驗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不同基改劑濃度對加標樣品回收率的影響
當基改劑濃度超過0.2 g/100 mL 時,加標樣品的吸光度不再發生明顯變化,而使用純水作為基改劑時,通過工作站配制的石墨爐觀察窗可以發現在灰化過程中,樣品有輕微的迸濺顯現,這有可能是由于未加基改劑導致樣品回收率偏低且重復性不好。常規檢驗中,選取0.2 g/100 mL 及以上的磷酸二氫銨溶液作為基改劑可以實現較好的吸光度及回收率。
灰化階段處于干燥階段和原子化階段之間,其作用是除去樣品基體中的干擾組分。如果灰化溫度過低,會導致基體中干擾組分清除效果不好,導致樣品檢測結果重復性差,影響檢測結果;而灰化溫度過高又會導致待測樣品迸濺,造成樣品損失,同樣會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所以選取合適的灰化溫度是至關重要的。本實驗選取灰化溫度為500 ~700 ℃進行實驗,其實驗步驟和儀器條件按1.3 實驗流程進行,實驗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不同灰化溫度對加標樣品回收率的影響
當灰化溫度為500 ℃時,本底樣品和加標樣品的吸光度水平較低,且回收率僅有60%左右。隨著溫度的升高,樣品整體的吸光度和回收率均出現明顯的上升,在灰化溫度為600 ℃時回收率穩定,600 ℃以上時,回收率和吸光度出現一定的波動,故選取600 ℃作為實驗的灰化溫度。
原子化階段是整個實驗最關鍵的步驟,石墨爐內原子化的效果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本次實驗選取1 800 ~2 200 ℃進行實驗,其實驗步驟和儀器條件按1.3 實驗流程進行,實驗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不同原子化溫度對加標樣品回收率的影響
在原子化溫度低于2 100 ℃時,加標樣品的吸光度和回收率隨著原子化溫度的升高而逐漸提升,并于2 100 ℃時達到最高。繼續升高溫度,加標樣品的回收率和吸光度開始降低。所以2 100 ℃是較為合適的原子化溫度。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檢測的吸光度及回收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硝酸體積為3 mL 及以上時樣品回收率和吸光度趨于穩定;使用0.2 g/100 mL的磷酸二氫銨作為基改劑可以滿足實驗要求,但基改劑濃度過低會導致樣品在加熱階段在石墨爐內迸濺,導致回收率和吸光度大幅降低;灰化溫度和原子化溫度是實驗的關鍵,當灰化溫度高于600 ℃、原子化溫度高于2 100 ℃以后,樣品的回收率、吸光度均有明顯的下降。王鳳嬌等[5]對大米中鉛進行檢測,發現灰化溫度和原子化溫度達到特定溫度后,吸光度開始下降,與本實驗結論基本相符。綜上,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石墨爐法檢測鉛含量時,可以通過本研究的幾個方面去摸索和調整前處理的方法和設備參數,以達到較好的實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