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朋 孟曉靜 姜家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迫切要求培養造就一支三農隊伍。
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
山東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抓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個“牛鼻子”,科學謀劃,精心安排,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識,實踐效果逐步顯現。
從鄉村人才振興的推進情況看,山東省圍繞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等關鍵環節,統籌推進政策創設和政策整合,建立重點人才政策清單,形成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方案》為主體,以《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等配套措施為支撐的鄉村人才振興政策體系,持續深化鄉村人才體制機制改革,通過教育培訓、招才引智、“雁歸興鄉”、“萬名干部下基層”等舉措,培育和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加強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實施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2012年起,每年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萬名以上,有效提高了基層農技人員的數量與綜合素質。二是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2017年12月,山東省委組織部、省農業農村廳等多部門出臺《山東省加強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的二十條措施》,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和人員的管理體制、培養機制、服務保障機制、激勵考核機制,在職稱評審、培養選拔、待遇保障等方面強化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扶持,確保廣大農技人員安心扎根基層,更好地服務“三農”。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8年,山東省委組織部、省農業廳等六部門制定出臺了《山東省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實施辦法》,開展公費農科生,為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歡迎”的農業技術推廣亟需人才起到了促進作用。四是強化優秀鄉鎮農業技術人員選樹。為樹立標桿,表彰先進,激勵廣大鄉鎮農技人員干事創業,打造一支高素質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已連續開展九屆鄉優評選工作。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2012年起,探索總結出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生產經營、專業技能、專業服務“三類協同”的培育模式,圍繞能力提升和創新創業,實施精準培育、系統培訓,每年培訓高素質農民4萬余人。二是開展“齊魯鄉村之星”選拔。充分發揮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在引領和服務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自2009年起,組織開展齊魯鄉村之星選拔工作,已累計選拔近1700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三是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2017年,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完善支持創新創業政策措施,鼓勵返鄉下鄉人員發揮自身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開展多元化創業創新,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09年以來,山東省農廣校堅持面向新型農民開展創業培訓,累計培訓2.5萬人。四是開展村書記培訓。2018年以來,省委組織部、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每年組織開展2000名村黨組織書記培訓,進一步發揮村書記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提升勇擔職責使命的能力素質。
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2010年,全面啟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工作。以健全完善運行機制為抓手,積極探索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按照“首席專家+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模式,建設27個創新團隊,共聘任400多名專家,涵蓋100多家省、市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及部分企業。為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研與產業緊密結合探索了有效途徑。
鄉村人才隊伍作用發揮明顯
各類鄉村人才活躍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發揮著聰明才智,在推廣農業新技術、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安置農村勞動力就業、活躍農村經濟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一是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領辦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方式,帶動本村、周邊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標準化。二是促進了科學技術和信息傳播,他們對新技術學得快,對市場信息敏感,是上連技術專家、下連一線農民的橋梁和紐帶,既是學習、應用、傳播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主要渠道,又是把新信息、新思想、新理念、新生活方式引入農村的重要力量。三是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辦各類經濟實體,安置了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增加了農民非農產業經營收入。四是帶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他們是農村生產力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他們活躍在農村,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推進鄉村人才隊伍建設轉型升級
當前,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許多不足,如農業農村人才總量不大、素質不高,山東省農村實用人才總數占農村勞動力比重不到10%;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基礎研究不夠,缺乏有針對性、實效性和系統性的培訓資源和培訓保障;農村人才管理評價缺乏專門機構和評價指標,扶持激勵政策零星分散,沒有統一的管理體系等。為深入推進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提高對鄉村人才工作認識。正確認識和把握鄉村人才振興的戰略地位,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前提。提高對鄉村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各級各部門將人才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堅持科學謀劃,對標鄉村振興戰略,在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中處理好短期效益和長期規劃的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聚焦階段任務,做好鄉村人才建設長遠規劃。
強化基層黨組織人才培養。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戰斗力的基礎,選優配強農村基層組織,鼓勵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畢業生、退役軍人中的黨員競選村黨組織,改善村級黨組織年齡和知識結構。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培訓,提升服務能力,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瞄準產業科學引才育才。強化產業引才,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等平臺建設,搭建鄉村引才聚才平臺;強化就地育才,充分發揮農廣校等培訓機構作用,整合各類涉農培訓資源,構建“一主多元”鄉村人才培養管理體系,創新完善訂單式培養、師傅帶徒、團隊帶班等多種培養模式,建立健全考核評價、跟蹤服務機制,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各類農業服務組織。
拓展鄉村人才服務范圍。加快推進農村人才工作,強化農村文化旅游體育、基層黨組織、生態文明、規劃建設等領域人才培養,以更廣闊視野拓寬鄉村人才來源。創新人才管理機制,設立鄉村人才管理專門機構,探索建立鄉村人才信息庫,繪制鄉村人才地圖,完善省、市、縣、村有機銜接的工作體制。堅持完善選派制度,充分發揮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服務隊等帶頭人示范引領作用,培育鄉村創業創新帶頭人,拓展人才培養渠道。
優化鄉村人才發展環境。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人才作用的發揮。優化人才發展服務環境,強化服務意識,優化人才發展政策環境,建立健全扶持保障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創設鄉村人才建設發展、引進培養、激勵保障、評價考核、選拔任用等相關的綜合性配套政策,最大限度調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廣泛宣傳鄉村人才工作政策,營造良好愛人才、用人才的輿論環境;深化鄉村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流動、激勵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務鄉村激勵機制,激發鄉村人才干事創業和實現價值內生動力。
(作者單位:1.山東省農廣校?2.昌邑市畜牧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