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宏(甘肅省榆中縣中醫醫院)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骨關節炎的發病人群趨于年輕化。秋冬季早晚天涼,晝夜溫差大,會大幅增加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究竟什么是骨關節炎呢?骨關節炎怎樣預防和治療?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吧。
骨關節炎以關節軟骨損害為主,還會累及整個關節組織,為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病,會發生關節軟骨退變、纖維化、缺損、骨質增生,因此,又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等。其會影響全身多處關節,常見于負重部位。
原發性骨關節炎與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等關聯緊密,多為中年患者,多發生于負重關節、運動多的關節。由關節軟骨退變引起,且無明確全身或局部誘因,女性的發病率較高。與正常體重的人群相比,肥胖人群的膝關節炎發病率更高,是正常人群的4 倍之多。繼發性骨關節炎包括創傷性、感染性以及部分疾病引發的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主要特征是關節軟骨的退化和關節周圍結構的炎癥。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癥狀是關節疼痛,疼痛通常在活動或負重時加重,休息時會有所緩解。疼痛可能會逐漸加重,影響到日常生活。骨關節炎患者可能會感到關節僵硬,特別是在早晨或長時間靜止后,關節僵硬可能會導致活動受限。受累的關節可能會出現腫脹和水腫,這是由于關節內的炎癥反應引起的。隨著疾病的進展,骨關節炎可能導致關節的變形,例如手指的骨節變粗、膝蓋的彎曲畸形等。
1.基礎治療 骨性關節炎的早期預防和治療以基礎治療為主,包括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關節活動度訓練等,幫助患者掌握合理的活動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長途疲勞奔走、長久站立。
2.藥物治療 非處方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可減輕疼痛,緩解癥狀。局部止痛藥膏或凝膠如布洛芬凝膠等,可直接應用于患處,緩解關節疼痛。處方藥物鎮痛藥如可待因等,對于嚴重的疼痛有較好的緩解效果。關節內注射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透明質酸等,可直接注射到關節中,減輕疼痛和炎癥。病情調節藥物如膠原酶抑制劑等,可用于特定類型的骨關節炎治療。
3.手術治療 關節鏡手術(腕關節鏡手術、膝關節鏡手術等)是通過小切口插入關節鏡,清理關節內的損壞組織、刺激物質,修復軟骨損傷,減輕疼痛和炎癥。關節置換手術將損壞的關節部分或全部替換為人工關節,以恢復關節功能,減輕疼痛。關節骨切割術(高位截骨術、髖關節骨切割術等)是切割骨頭,重新定位關節,減輕骨頭之間的摩擦和壓力,改善關節功能。關節骨融合術(脊柱融合術、踝關節融合術等)是通過切割骨頭并固定,使關節完全融合,減少疼痛,改善關節穩定性。
4.重建治療 重建治療包括單髁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這一治療方法多用于干預措施療效不佳的患者,治療之前需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患者的主觀意愿及預期科學制定手術治療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便遠離“行走殺手”,保護好膝關節,走更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