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羽

平介Parallect
扎根長三角地區的多元化設計事務所,于2017 年在荷蘭鹿特丹創立,現于上海、蘇州兩地設有工作室。致力于為不同語境下的空間提供富有實驗精神的設計思路,追隨使用者的平行視角,介入空間,強調設計的體驗性。
是一個廣義設計的小組,建筑、室內空間設計是事務所切入市場的主力視角,與此同時,還將專業領域擴展至裝置藝術、景觀、平面、展陳、城市規劃等多類型項目,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策劃”“設計”“內容”“研發”,在事務所看來是邊界模糊的近義詞,皆是完成一個作品所需具備的必要因素。

肖明峰
畢業于蘇州大學建筑學院,就職于上海平介建筑設計事務所,有豐富的室內設計經驗,擅長突破傳統的空間視覺設計與把控,對異形空間設計、功能與視覺語言間的平衡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2 爆炸分析圖

3 平面布置圖

1 漣漪形格柵吧臺
設計年份:2021 . 8 ~ 2022 . 12
設計團隊:肖明峰、陳磊、楊楠、 孔祥鵬
項目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東太湖大道三區
建筑面積:300 m2
空間攝影:顏社視覺

1 多功能中島區

2 統一的流線形態劃分不同區域

3 聽讀區細節

4 入口有聲地圖導覽

5 “有聲東太湖”線下體驗
“空間的設計,它所承載的是文化、文明以及所要應對的環境因素。”
——馬里奧·貝里尼
東太湖慧客廳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東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本次項目在不改變原有建筑墻體的前提下,結合地方特色,圍繞東太湖、黨建文化加強文化主題規劃設計,打造出一個時尚、智慧、動感的新型特色文化空間。
如今人們已習慣了快節奏生活與碎片化閱讀,導致傳統閱讀空間被大幅壓縮。以“聽見東太湖”為主題的有聲故事庫在線上為人們種草太湖的景觀文化,找回那段失去的閑散時光。東太湖慧客廳仿佛是一個線下窗口,與有聲故事一同為人們展現東太湖。場地的左側是充滿現代科技感的展廳,一個大型沙盤將展廳與慧客廳相隔,科技帶來的冰冷質感與文化故事的溫暖氛圍也在整個空間中完美融合。
東太湖慧客廳整體風格以原木色為主,聲音流淌在木質紋路中,給人以溫暖、舒適的感覺。慧客廳的設計靈感則來源于太湖景區的代表元素——太湖水面泛起的漣漪與聲波十分相似,設計者從中提取了圓形元素;而湖灣的整體外形又與水流的形態十分相似,從中提取了流動的概念,層層圓形與流動的線條相結合,生成了整個展廳的空間。

1 入口處看向聲創小劇場
在實際展廳中,圓形部分對應是一個聲創小劇場,配置一塊活動大屏區,相對封閉;而劇場外部的主廳囊括了入口吧臺、文創展示臺、休閑區及有聲圖書館幾個分區,設計團隊采用化零為整的方法,改變之前空間被不同設計語言打散的情況,用統一的流線形態劃分不同區域。
展廳入口處的吧臺設有漣漪形格柵來適應建筑的斜立面,在增強視覺效果的同時,也具備了展品陳列功能,吧臺一側放置有手繪地圖和座椅。
水流的元素貫穿了主廳的整體設計。設計師采用水流的形態將整個空間包覆,所有墻體都由漣漪型的格柵構成,在視覺方面讓游客們感受到回蕩在整個空間內的聲音。除此之外,富有流動感的墻面容納了“聲音明信片”“聲音檔案館”、“聲音工作坊”等功能,靠窗一側的“耳機森林”“文創展示”及“休閑座椅”等空間也是依據相同的理念設計而成。展廳內的座椅與展臺也都依托水流形態延伸而成,與墻面風格統一。配合展出的有聲文創與定制產品,東太湖的特色滲透在每個細節之處,通過聲音與空間傳遞給游客。

2 有聲圖書館及朗讀亭
主廳內設有幾個獨立的多功能中島,主中島可同時用作座椅、桌面及展陳使用。在常規布置模式下,三個中島分別為三個展臺;撤去展品后,活動模式下中島可作為桌面供游客使用。
圓形的聲創小劇場整體設計風格也與展廳相近,漣漪的形態覆蓋整個空間,形成可容納多人的階梯,用于后期作為喜馬拉雅系列IP 分享活動時來賓們的互動交流區。地面上的圓環仿佛象征著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思想的電波碰撞,在劇場內激起層層漣漪。屋頂的燈飾與此相呼應,不銹鋼頂面仿佛水面,倒映著整個劇場。小劇場外部分割出一個小型直播空間,以玻璃隔間的形式鑲嵌在流動的墻面中,隔絕外部聲音,滿足對直播活動的需求。
東太湖慧客廳的建成,為太湖景區增添聲音的溫度,也為悠久的太湖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更多人可以在這里聽見東太湖,聽見時尚,聽見智慧,聽見運動。

3 聲音明信片

4 從內側看向文創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