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景文
受建筑行業發展的影響,暖通空調施工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醫療建筑中的暖通空調工程由采暖、通風以及空氣調節組成,其主要功能為調節建筑內部空間的溫度。暖通空調工程可有效改善空間內部的環境溫度和空氣清潔度,通過該工程的合理施工,能夠實現建筑內部空間的溫濕度科學調節,有利于優化用戶的使用感受,提升舒適度。應根據設計方案及現場情況進行施工,合理完成所有管線、空調、供暖等設備的布置,保障醫療建筑采暖通風系統的穩定運行。
醫療建筑暖通空調施工技術中,經常在供暖管道坡度設計方面出現問題,具體包括標高控制、管道支架等。主要原因是管道槽的坡度設計不符合實際需求,或者擺放管路的位置與實際要求不符[1]。
醫療建筑暖通空調施工工程龐大,相關管道復雜程度較大,用途各不相同。暖通空調的整體設計包括對排風管、送風管以及噴淋管等設備與管道的相關設計,在管道規劃與布局不合理的情況下,會引發管線標高、定位交叉嚴重的情況,導致施工難度提升。當設計圖紙表意不明時,貿然施工將造成先部署的管道拆卸容易,后部署的管道安裝困難等,該情況會導致部分管道被迫布置在不合理的標高上,進而對醫療建筑暖通空調的施工質量與進度造成嚴重影響。
醫療建筑暖通空調施工時,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是噪音問題,該問題主要源于各種設備內部元件的撞擊和過度摩擦。噪音的存在不僅嚴重干擾人們的生活,還會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進而對醫療建筑暖通空調的全壽命周期及工作質量造成不良影響[2]。
空調系統使用過程中,常存在結露滴水現象,其主要原因是管道保溫厚度不達標、管道連接失效以及管道材料質量較低等。目前,建筑暖通空調施工工藝中,冷凝管道的空間小、長度長,具有較高的施工難度,且吊頂可用標高較小導致坡度不足,容易在空調應用時形成負壓,導致冷凝水排水出現問題,造成結露滴水問題。
以山東省青島市某大型醫院項目為例,醫療綜合樓建筑面積224 050 m2,主樓高度為72.90 m,局部高度27.90 m,主樓17 層(含機房層),局部6 層。暖通空調施工工程根據原平面與院方要求,設計凈化區的空氣凈化空調系統。
室外設計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室外設計參數
3.2.1 醫療凈化工程
夏季空調設計最大負荷8 232.3 kW(含直膨式空調機組冷量261.5 kW),冬季空調設計最大熱負荷為6 095.9 kW(含直膨式空調機組熱量269.2 kW);凈化空調的獨立冷熱源選用5 臺四管制風冷螺桿式熱泵機組(額定的制冷量為1 225 kW),2 臺自然冷卻風冷冷水機組(額定制冷量為1 010 kW),設于裙房屋面;冷、熱水供回水溫度分別為7 ~12 ℃、45 ~40 ℃,風冷熱泵機組為核醫學提供冷量255 kW,為核醫學及地暖提供熱量520 kW。
3.2.2 凈化空調水系統
凈化空調水系統采用風冷熱泵機組定流量、末端變流量的一級泵系統,水泵先并后串與風冷熱泵機組壓入式連接。冷熱水各選用4 臺冷熱水循環泵(3 用1備);凈化空調水系統采用軟化水補水,由全自動軟水器制備;凈化空調系統循環水采用物化全程處理器進行過濾、防腐處理;凈化空調水系統采用風冷熱泵獨立運行時,用氣壓罐定壓,補水泵啟泵壓力為0.25 MPa,停泵壓力0.35 MPa,補水點和定壓點均設于水泵吸入管處[3]。
3.3.1 潔凈區與非潔凈區新風處理
潔凈區的新風,夏季工況時,先在新風空調凈化機組上降溫除濕至機器漏點,再經深度除濕后送入循環凈化機組;冬季工況時,先電預熱處理至5 ℃,后經新風機組過濾送入循環凈化機組。非潔凈區的新風由普通處理機組處理[4]。
3.3.2 除塵凈化
在凈化區域送風口處設置阻隔式高效過濾器,回風、排風口處設置阻隔式中效過濾器,非潔凈區域新風機組入口處設置粗效、中效兩級過濾器,過濾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殺滅顆粒物上附著的細菌等微生物。
同時,在風機盤管機回風管處設置復合式空氣凈化器,殺滅病毒、病菌等微生物。空氣凈化器的初阻力為30 Pa,粗效過濾器的初阻力為20 Pa,終阻力為70 Pa;中效過濾器的初阻力為50 Pa,終阻力為100 Pa。標本接收、脫水包埋以及取材室內設置甲醛檢測柱,冰凍切片、細胞室、切片染色以及特殊染色室內設置空氣質量檢測柱,根據空氣污染程度及時自動調節離子空氣處理主機的凈化強度,確保室內空氣恒定達標。每臺離子空氣處理主機都標配1 個臭氧探頭,以達到適當凈化的目的。
3.4.1 管材及連接
空調、通風工程風管板材厚度如表2所示。表2 中,低、中、高壓系統的壓力值分別為P 不大于500 Pa、500 Pa 小于P 不大于1 500 Pa、P 大于1 500 Pa;本工程空調通風系統百級層流病房按高壓系統選用,其他凈化區按中壓系統選用;非凈化區空調通風系統按中、低壓系統選用。

表2 風管板材厚度(單位:mm)
風管連接方式較多,根據國家標準,主要包括以下3 種連接方式。一是C 形插條連接,D(b)不大于630 mm。先后連接風管水平、垂直的C 形插條,然后將垂直插條折成直角并貼合上下水平插條端部,貼合位置通過密封膠密封。二是薄鋼板插接法蘭連接,1 250 mm 小于D(b)不大于2 000 mm。基于管口四條邊長選擇對應的法蘭條并插入四邊,通過沖壓法對其進行固定,在法蘭面附近均勻涂飾密封膠,同時采用法蘭夾扣合兩段風管并通過螺栓將四角擰緊,最后需要擰緊所有法蘭。三是角鋼法蘭連接,D(b)大于2 000 mm。通過鉚釘連接風管角鋼法蘭,將管口翻邊,確保寬度相同且大于6 mm,保持法蘭角鋼平直,確保法蘭焊縫無孔洞、假焊縫等情況,控制法蘭平面度不大于2 mm。普通空調、通風管采用薄鋼板法蘭風管(共板法蘭),凈化風管通過角鋼法蘭連接,同時根據潔凈等級密封凈化風管。
3.4.2 風管加固
風管的加固方法包括管內外加固、管壁壓制加強筋等,按照其外形差異選用加固配件。例如,矩形應用角鋼、輕鋼型材等,球形則采用角鋼。管段邊長不小于800 mm的風管采用壓筋補強法進行加固,管段邊長大于1 250 mm 的中、高壓風管采用加固框進行加固。針對高壓風管的單咬口縫,應采取避免交口脹裂的加固策略[5]。
3.4.3 風管支吊架
全部風管均需部署對應支吊架,根據牢固、可靠的原則與實際情況確定支吊架的固定位置及形式。同時,需在風管和支吊架中布設厚度大于絕熱層厚度的絕熱襯墊,根據襯墊材質完成防腐處理。在風口、檢查口等操作位置不應布設支架,應將支架設立在距風口小于200 mm處,矩形的截面面積大于0.38 m2和圓形直徑大于0.7 m 的風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
3.4.4 風管安裝
當風管穿越防火墻時,需要布設壁厚小于1.6 mm 的鋼制預埋管,利用不燃柔性材料密封風管與防護套的縫隙;穿越其他墻體時需設置預留洞,預留洞尺寸為風管尺寸+100 mm。
除注明外,預留洞洞頂或管頂應貼梁底。加工、安裝風管時,需在風管的合適位置部署測定孔,該位置應為不形成渦流的區域,且要方便測量與觀察。連接風管與角鋼法蘭時,需保證風管翻邊平整并緊貼法蘭,
寬度應不小于7 mm。用于5 級和高于5 級潔凈度級別的場合時,角鋼法蘭上的螺栓孔和管件上的柳丁孔孔距均不應大于65 mm,5 級以下時不應大于100 mm。同時,要求連接空調通風管的密封材料應平整粘牢在法蘭上,當密封墊都壓緊后,其內側應與風管內壁平,不得凸入風管內。風管管段之間應采用可拆卸形式進行連接,管段長度1.8 ~4.0 m。當風管穿越變形縫墻體時,應當布設大于1.6 mm 的鋼制防護套管,并通過柔性防水材料封堵風管與套管之間的縫隙。風管與帶震動的設備連接時需布設柔性軟管,長度為150 ~300 mm。
3.4.5 風機、風口與風閘安裝
除注明外,磁防護手術室的磁防護區內風管、通風口、送風天花及風閘采用不銹鋼制作,其他空調通風口均采用鋁合金制作,設置在外墻上的風口采用防雨風口。新風送風口連接支管處均設置定風量閥,當風閥高度小于200 mm 時,可用單葉調節閥;大于200 mm 時,均采用多葉調節閥。防火閥宜靠近防火分隔處設置,并宜設置在氣流流動方向的上風側;風管穿過空調以及通風機房隔墻需要設置防火閥時,宜設置在機房內測,防火閥與防火隔墻的間距不宜大于200 mm。
3.5.1 管材及連接
鋼制管道及其連接方式如表3 所示。空調循環水在冷卻水管DN ≤150、150<DN <350、DN ≥350 三種情況下,對應采用加厚熱鍍鋅鋼管、熱軋無縫鋼管以及螺旋焊縫鋼管。

表3 鋼制管道及其連接方式
3.5.2 試壓
根據《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范》(GB 50738——2011)進行分區分段試壓,在試壓為0.75 MPa 下穩壓10 min,檢測壓力是否出現降低、滲漏的情況,管道是否存在變形,然后將壓力降至工作壓力,檢測1 h 內管道是否存在泄露。當所有管道都連通后,開展通水系統管道的整體試壓,試壓為1.2 MPa,穩壓10 min,檢測管道是否存在滲漏,然后將壓力降至0.8 MPa,檢測管道有無滲漏。
3.5.3 沖洗
試壓合格后對管道展開沖洗,在沖洗前需設計好沖洗方案,必要時采用布設臨時管道旁通等方案,保證沖洗水流不接觸所有設備且流速不小于1.5 m/s,排出口的水流顏色與透明程度目測同入水口相同,排出的管道沖洗水應排放到安全的排水系統內。
隨著暖通空調施工技術的發展,醫療建筑暖通工程的安裝質量、效率以及節能效果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施工技術要防止出現常規安裝后可能存在的問題,保障醫療建筑暖通空調工程的良好應用,給人們帶來愉悅的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