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貞,權 冉,付 強,葛麗娟,袁圓圓,張成遠,李建林,史慧君
(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與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羊邊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同屬于黃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屬(Pesztivirus)[1],是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的主要病原,易感動物有牛、羊、駱駝等[2]。BVDV感染后會損傷機體的呼吸和生殖系統[3],且病毒會攻擊免疫系統,使機體產生免疫抑制[4],隨后出現繼發感染,對組織、器官等造成嚴重損傷。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進出口運輸頻繁,促進了BVDV的傳播,對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危害,并且對相關生物制品的安全性產生了不利影響。BVDV病毒的致病機制復雜,感染范圍較廣[5],明確該病毒的感染機制可以為預防和治療BVD提供高效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熱休克蛋白90 β家族成員1(heat shock protein 90 beta family member 1,HSP90B1)是一種由內質網應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誘導的蛋白[6],屬于熱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 kDa,HSP90)家族,在蛋白折疊和質量控制中發揮關鍵作用[7],對Ca2+穩態、ERS以及宿主防御有重要影響[7-8]。HSP90家族的分子伴侶活性對于病毒蛋白的組裝、成熟和維持都有重要作用,如在麻疹和尼帕病毒的L聚合酶折疊中的作用[9],并且能夠參與到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和鼻病毒等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衣殼加工和組裝[10]。有研究顯示,調控HSP90B1表達可以抑制黃病毒的復制,包括登革熱病毒和寨卡病毒[11],能夠導致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細胞中CD4受體的表達顯著增加[12],HSP90B1蛋白表達的差異可能是PEDV致病性差異的原因之一[13],還有研究發現病毒糖蛋白E2能夠激活ERS反應并誘導HSP90B1的轉錄,敲低HSP90B1能夠抵消E2的抗細胞凋亡作用[14]。課題組以往研究使用BVDV感染胎牛腎細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細胞后進行蛋白組學分析,結果與空白組相比HSP90B1極顯著性差異表達,以此推測HSP90B1可能是影響BVDV復制的關鍵基因之一,使用BVDV感染MDBK細胞后,通過蛋白和mRNA水平檢測了HSP90B1的表達,再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敲除MDBK細胞的HSP90B1基因,構建HSP90B1 KO細胞,感染BVDV后,通過免疫熒光,qRT-PCR,病毒滴度以及CPE檢測病毒的復制情況,結果顯示BVDV感染MDBK細胞后,HSP90B1的蛋白水平和mRNA的轉錄水平均顯著性上升,敲除MDBK細胞的HSP90B1基因能夠顯著性抑制BVDV的復制,為研究BVDV的致病機制以及BVD的綜合防控奠定基礎。
BVDV TC分離株由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傳染病實驗室冉多良教授惠贈[15];pSPAX2、pMD2.G、lentiCRISPR v2、pLenti-GFP質粒購自Addgene公司;胎牛腎細胞和人胚腎293T細胞(Human embryo kidney 293T,HEK-293T)購自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物保藏委員會細胞庫。
兔抗GRP94抗體(bs-0194R)購自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大腸桿菌Stbl3感受態細胞購自北京博邁德基因技術有限公司;普通瓊脂糖凝膠DNA回收試劑盒和SuperReal PreMix Plus(SYBR Green)購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RIPA裂解液、BeyoECL Moon化學發光試劑盒和嘌呤霉素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固體瓊脂粉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RIzol購自Ambion公司;高糖DMEM和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購自BI公司;Endofree PlasmidMiniprep Kit購自BIOMIGA公司;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和0.25%Trypsin-EDTA購自GIBCO公司;T4 DNA Ligase和BsmBⅠ購自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聚乙烯亞胺(Poly ethylenimine,PEI)購自Polysciences公司;GAPDH MAb、HRP標記的山羊抗兔IgG(H+L)和Cy3標記山羊抗鼠IgG(H+L)購自Proteintech公司;J2 anti-dsRNA IgG2a單克隆抗體(MAb)購自Scicons公司;聚凝胺購自Sigma公司;PrimeScriptTMRT Master Mix(Perfect Real Time)試劑盒購自TaKaRa公司。
將MDBK細胞按3×105個·孔-1的密度接種至6 cm細胞培養皿,置于細胞培養箱中培養至匯合度約70%時,加入10 000 TCID50BVDV TC株感染細胞,分別于24、36和48 h時,加入TRIzol裂解液提取細胞和培養液的總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測定濃度后將1 μg總RNA反轉錄為cDNA;以此為模板,按照PrimeScriptTMRT Master Mix(Perfect Real Time)說明書配制體系[16],qRT-PCR檢測HSP90B1 mRNA的轉錄水平。
將1×106個MDBK細胞接種至10 cm細胞培養皿,待細胞密度達到80%左右時,感染10 000 TCID50BVDV TC株,48 h后加入600 μL含1 mmol·L-1PMSF的RIPA裂解液提取總蛋白,測定濃度后變性60 μg總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檢測HSP90B1蛋白含量,一抗分別為GRP94抗體(1∶1 000)和GAPDH抗體(1∶1 000),二抗為山羊抗兔IgG-HRP(1∶5 000)。
根據GenBank數據庫中牛源HSP90B1的基因序列(登錄號:282646),使用Benchling(www.benchling.com)和Chop-Chop(www.chopchop.cbu.uib.no)設計HSP90B1-sgRNA和Scramble序列(表1),送至金唯智生物(蘇州)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將合成的HSP90B1-sgRNA和Scramble的Forward、Reverse各取10 μL(100 μmol·L-1),37 ℃孵育30 min,95 ℃孵育5 min后梯度降溫至25 ℃(5 ℃·min-1),合成雙鏈sgRNA。利用限制性內切酶BsmBⅠ酶切lentiCRISPR v2質粒,利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后,回收12 000 bp處的目的條帶,將合成的雙鏈sgRNA連接至回收的線性載體中構建lentiCRISPR v2-HSP90B1/Scramble-sgRNA重組質粒;連接產物轉化至大腸桿菌Stbl3感受態細胞,挑取單克隆菌落,對轉化后的lentiCRISPR v2-HSP90B1/Scramble-sgRNA菌液進行PCR和測序鑒定。

表1 sgRNA序列
6 cm細胞培養皿用0.1%明膠包被30 min后,接種3×105個HEK-293T細胞,培養至匯合度約80%時,將3 μg pSPAX2、1.5 μg pMD2.G和3 μg lentiCRISPR v2-HSP90B1/Scramble-sgRNA質粒在1.5 mL離心管中混勻,加入37.5 μL PEI (1 mg·mL-1),細胞棄原培養液,加入2.5 mL DMEM和上述混合液,置于細胞培養箱中孵育3 h后更換含10% FBS的新鮮細胞培養液,置于細胞培養箱中培養48 h,收集上清液得到慢病毒HSP90B1-sgRNA和Scramble-sgRNA。同時轉染pLenti-GFP質粒,包裝GFP慢病毒,倒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熒光表達情況,估算慢病毒包裝效率。
向慢病毒HSP90B1-sgRNA和Scramble-sgRNA加入聚凝胺(終濃度為8 μg·mL-1)后懸浮感染MDBK細胞,同時設立GFP對照組以觀察慢病毒感染效率;細胞培養箱中孵育24 h后更換含10% FBS的新鮮培養液,置于細胞培養箱中繼續培養48 h,加入終濃度為3 μg·mL-1的嘌呤霉素,連續篩選4代獲得HSP90B1 KO細胞和Scramble陽性細胞。分別收集5×106個HSP90B1 KO和Scramble細胞,提取總蛋白,測定蛋白濃度,檢測HSP90B1的敲除效率。
按3×105個細胞·孔-1的密度將HSP90B1 KO、Scramble和MDBK細胞接種至6孔細胞培養板中,置于細胞培養箱中培養,分別于接種后24、48、72、96、120 h時用0.25% Trypsin-EDTA完全消化后收集細胞,1 000 r·min-1離心5 min后棄上清,加入1 mL培養液重懸細胞,顯微鏡下進行細胞計數。
分別接種3×105個·孔-1HSP90B1 KO和Scramble細胞至6孔細胞培養板中,待細胞密度達到80%時,感染10 000 TCID50的BVDV TC株,于感染后12、24、36、48 h時收集細胞及培養液提取總RNA,反轉錄為cDNA,采用qRT-PCR檢測BVDV 5′UTR RNA水平[17]。
24孔細胞培養板鋪爬片并用1%明膠包被30 min,按1×105個·孔-1的密度將HSP90B1 KO和Scramble細胞接種至細胞培養板中,待細胞貼壁后感染10 000 TCID50的BVDV TC株,于感染后12、24、36、48 h后收集爬片;PBS清洗后,加入200 μL 4%多聚甲醛,室溫條件下固定15 min;清洗后加入200 μL含1%山羊血清的封閉液,室溫孵育1 h;清洗3次后加入J2 anti-dsRNA IgG2a單克隆抗體(1∶1 200),4 ℃孵育過夜;清洗并加入Cy3標記山羊抗鼠IgG(H+L)二抗(1∶200),室溫下避光孵育1 h;PBS清洗,滴加5 μL抗熒光猝滅封片劑,將爬片置于封閉液上進行封片;利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熒光分布情況及強度。
以3×105個·孔-1的密度將HSP90B1 KO細胞和對照組Scramble細胞接種至6孔細胞培養板中,置于細胞培養箱中靜置培養;待細胞貼壁后,加入10 000 TCID50BVDV TC株感染細胞,于感染后12、24、36、48 h收集細胞和培養液,置于-80 ℃冰箱中反復凍融3次,液體轉移至2 mL離心管,4 ℃ 1 000 r·min-1離心10 min,收集上清,采用Reed-Muench法測定各上清液中的病毒滴度。
按3×105個·孔-1的密度接種HSP90B1 KO和Scramble細胞至6孔細胞培養板中,置于細胞培養箱中培養,細胞密度約70%時,接種10 000 TCID50的BVDV TC株感染細胞,于感染后12、24、36和48 h時,使用倒置顯微鏡(TE2000U)觀察細胞病變效應(cytopathic effects,CPE),并拍照進行對比。
利用SPSS 19.0 for Windows(SPSS Inc. Chicago,IL,USA)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通過t檢驗確定統計學顯著性(*.P<0.05;**.P<0.01)。
為檢測BVDV感染MDBK對HSP90B1 mRNA轉錄水平的影響,使用BVDV TC株感染MDBK細胞后不同時間收集細胞總RNA,反轉錄cDNA,進行qRT-PCR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與空白組相比病毒感染24 h時HSP90B1 mRNA轉錄水平顯著升高(P<0.05),36和48 h時極顯著升高(P<0.01),表明BVDV感染MDBK細胞導致HSP90B1 mRNA轉錄增加。

*. P<0.05; **. P<0.01;下同
為進一步檢測BVDV感染MDBK細胞對HSP90B1表達的影響,使用BVDV TC株感染MDBK細胞48 h后提取蛋白,進行Western blot檢測,結果與空白組相比BVDV感染細胞后細胞中的HSP90B1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增加(圖2),表明BVDV感染MDBK細胞使MDBK細胞內HSP90B1蛋白的表達量升高。

A. Western blot檢測結果;B. 灰度值分析
為構建lentiCRISPR v2-HSP90B1/Scramble-sgRNA重組質粒,利用限制性內切酶BsmBⅠ酶切lentiCRISPR v2質粒,1%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檢測,結果顯示得到兩條大小不同的條帶,一條在12 000 bp,一條在2 000 bp(圖3),與預期結果一致,回收12 000 bp處的目的條帶,將連接構建的重組質粒lentiCRISPR v2-HSP90B1/Scramble-sgRNA轉化至Stbl3感受態細胞,挑取單克隆菌落PCR后,利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重組質粒中HSP90B1 sgRNA 和Scramble sgRNA是否連接成功,結果在260 bp處顯示條帶(圖4),同時送至公司進行測序并使用Snapgene (v4.2.4)軟件繪制圖譜,以上結果表明lentiCRISPR v2-HSP90B1/Scramble-sgRNA重組質粒構建成功。

Marker. DL10000 bp DNA相對分子質量標準;1、2. 酶切后lentiCRISPR v2

Marker. DL500 bp DNA相對分子質量標準;1~12. lentiCRISPR v2-HSP90B1-sgRNA;13. 陰性對照
為得到HSP90B1 KO/Scramble細胞,轉染包裝HSP90B1-sgRNA、Scramble-sgRNA和GFP慢病毒,懸浮感染MDBK細胞,使用熒光倒置顯微鏡觀察GFP對照組的感染效率,結果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綠色熒光蛋白的表達量約為50%,表明感染效率為50%(圖5);加入終濃度為3 μg·mL-1的嘌呤霉素,連續篩選4代獲得陽性細胞,提取細胞總蛋白,進行Western blot,結果與對照組相比HSP90B1蛋白的表達量明顯降低(圖6),表明HSP90B1 KO細胞構建成功。

A. 明場下HEK-293T;B. 熒光通路下HEK-293T;C. 合并圖。掃描文章首頁OSID碼可查看彩圖

A. Western blot檢測結果;B. 灰度值分析
為檢測敲除HSP90B1基因對細胞生長的影響,將相同數量的不同細胞接種至6孔細胞培養板中,分時間段利用0.25%Trypsin-EDTA消化后,進行細胞計數,結果顯示相同時間的Scramble、HSP90B1 KO細胞的數量與MDBK細胞相比未見差異(圖7),表明敲除HSP90B1對于細胞的生長沒有影響。

圖7 細胞生長情況檢測結果
為檢測HSP90B1對BVDV 5′UTR RNA表達的影響,于BVDV感染后不同時間收集細胞及培養液,提取總RNA,應用qRT-PCR檢測BVDV 5′UTR RNA水平,結果如圖8所示,與對照組Scramble細胞相比,病毒感染HSP90B1 KO細胞12 h后BVDV 5′UTR RNA水平顯著降低(P<0.05),感染36 h后極顯著性降低(P<0.01),表明敲除HSP90B1基因會抑制BVDV 5′UTR RNA的表達水平。

圖8 qRT-PCR檢測BVDV感染HSP90B1 KO細胞中BVDV 5′UTR RNA
為明確HSP90B1對BVDV dsRNA在細胞中形成的影響,BVDV感染HSP90B1 KO和Scramble細胞后不同時間收集細胞爬片,利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熒光分布及強度,結果BVDV dsRNA呈現綠色熒光,細胞核顯示紅色熒光。與對照組相比,HSP90B1 KO細胞中的綠色熒光明顯減少(圖9),表明敲除HSP90B1能夠減少BVDV dsRNA在細胞中的形成。

掃描文章首頁OSID碼可查看彩圖
為驗證HSP90B1對BVDV子代病毒形成的影響,BVDV TC株感染HSP90B1 KO細胞和對照Scramble細胞后,分別于12、24、36、48 h收集病毒液,利用Reed-Muench法測定不同病毒液中的病毒滴度,結果在BVDV感染HSP90B1 KO細胞12 h后與對照組相比,病毒滴度顯著降低(P<0.05),感染36 h后病毒滴度極顯著性降低(P<0.01)(圖10),表明敲除HSP90B1能夠抑制BVDV子代病毒的形成。

圖10 BVDV感染HSP90B1 KO后病毒滴度檢測
為驗證HSP90B1對BVDV致細胞病變能力的影響,使用BVDV TC感染HSP90B1 KO細胞和對照Scramble細胞后,于不同時間利用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病變效應,結果BVDV感染對照組Scramble細胞12和24 h后出現明顯CPE,而HSP90B1 KO細胞很難觀察到CPE,感染36和48 h HSP90B1 KO細胞出現明顯CPE,但對照組Scramble細胞已出現大量CPE并有細胞脫落(圖11),結果表明敲除HSP90B1能夠降低BVDV的致細胞病變能力。

掃描文章首頁OSID碼可查看彩圖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是一類無細胞結構、個體極小的微生物[18],由于病毒缺少細胞結構特征,導致其必須依賴于宿主細胞進行復制和增殖,病毒從進入細胞,到細胞內的組裝、復制、合成等都需要細胞內基因的輔助[19]。HSP90B1是一種熱休克蛋白,主要參與ERS和細胞凋亡過程,Sengupta等[20]發現HSP90B1在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的小鼠大腦和Neuro2a細胞中顯示出差異性,并強調了其在黃病毒感染期間對ER膜重塑和ERS的重要性[12];Zhong等[21]通過STRING分析,發現HSPA5、HSPA1B、HSP90B1和HSPA6四種熱休克蛋白可能與MDBK細胞中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apr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CPIV3)的增殖有關;本研究組前期使用BVDV TC感染MDBK細胞后進行蛋白質譜篩選差異基因,結果顯示HSP90B1具有顯著性差異(未發表)。為驗證蛋白質譜的結果,本研究使用qRT-PCR檢測BVDV感染MDBK細胞后HSP90B1 mRNA的轉錄水平,結果感染24 h時HSP90B1 mRNA轉錄水平顯著升高(P<0.05),36和48 h時極顯著升高(P<0.01),利用Western blot檢測BVDV感染MDBK細胞后HSP90B1蛋白表達水平,顯示感染后HSP90B1蛋白的表達量明顯升高;表明BVDV感染能夠誘導MDBK細胞中HSP90B1的表達,猜測HSP90B1基因可能會影響BVDV的復制。
為研究基因對病毒的影響,Liang等[22]敲低三基序蛋白26(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6,TRIM26)發現,TRIM26參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復制,并且減少TRIM26的表達能夠降低HCV RNA和NS3蛋白表達水平;Mladinich等[23]利用CRISPR/Cas9技術發現C-C基序趨化因子配體5(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5,CCL5)是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持久性需要的重要因素;Isken等[24]敲除DNAJC14研究了該基因對于瘟病毒RNA復制的影響。為研究HSP90B1基因對BVDV復制的影響,作者應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敲除MDBK細胞的HSP90B1基因,利用Western blot技術檢測敲除效率,結果顯示HSP90B1 KO細胞中的HSP90B1蛋白表達極明顯降低,表明HSP90B1基因被敲除,成功構建HSP90B1 KO細胞,為后期研究HSP90B1對BVDV的復制提供細胞基礎。分不同時間段進行細胞計數,結果顯示相同時間生長內的細胞數量未見明顯差異,表明敲除HSP90B1基因對細胞生長沒有影響。
利用BVDV TC感染HSP90B1 KO和對照組Scramble細胞后,進行病毒含量檢測。宋爽等[25]依據高度保守的BVDV 5′UTR基因,進行特異性引物設計,用熒光定量PCR檢測BVDV,顯示該方法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等優點,通過qRT-PCR檢測BVDV 5′UTR RNA水平,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病毒感染HSP90B1 KO細胞12和24 h后BVDV 5′UTR RNA水平顯著降低(P<0.05),36和48 h后極顯著降低(P<0.01);間接免疫熒光法在臨床中能夠高效快速地檢測BVDV分子,并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可靠性,利用免疫熒光染色后BVDV dsRNA呈現綠色熒光,細胞核顯示紅色熒光與對照組相比HSP90B1 KO細胞中的綠色熒光明顯減少;病毒滴度及CPE也是顯示病毒表達量的方法之一,利用病毒滴度及CPE檢測感染HSP90B1 KO細胞后的病毒含量,與對照組相比感染HSP90B1 KO細胞的病毒滴度在12 h后顯著降低(P<0.05),36 h后極顯著降低(P<0.01),CPE結果顯示在感染12 h后對照組Scramble細胞出現明顯CPE,而HSP90B1 KO細胞很難觀察到CPE,感染36 h后HSP90B1 KO細胞出現CPE,但此時對照組Scramble細胞已出現大量CPE并有細胞脫落;以上結果顯示HSP90B1 KO細胞中的病毒含量明顯少于對照組Scramble細胞,表明敲除HSP90B1基因能夠抑制BVDV的復制。
HSP90B1主要富集于ERS和細胞凋亡通路,有研究顯示BVDV感染能夠誘導ERS信號通路的激活[26],而且抑制內質網葡糖苷酶的活性,能夠阻止BVDV E2蛋白在高爾基體內的加工,并且降低病毒粒子的感染性[27],以此推測HSP90B1基因可能通過調控內質網應激通路影響BVDV的復制,具體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BVDV感染MDBK細胞能夠誘導HSP90B1表達;CRISPR/Cas9成功敲除MDBK細胞的HSP90B1基因,構建HSP90B1 KO細胞,敲除HSP90B1能夠抑制BVDV的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