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策劃 本刊編輯部
截至2021 年底,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528.07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6.91 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鐵路營運里程已達15.07 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通車里程超過4 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生產用碼頭泊位20867 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659 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76 萬公里,同樣位居世界第一。
但擁有多項“世界第一“的交通基礎設施并沒有帶來”世界第一“的交通運輸效率與服務質量,我國目前仍然處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進程中,綜合交通體系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綜合交通運輸結構不合理、網絡銜接不暢;綜合交通系統運輸效率較低,運輸成本昂貴,服務水平較差;綜合交通系統運營與管控不合理,公路、水運、航空等交通方式在高峰期擁堵現象頻發;綜合交通系統能源消耗較大,環境污染嚴重;綜合交通網絡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區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因交通事故而產生的傷亡人數居高不下。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2019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建設一體化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為了進一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對《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進行了深化和實化,提出了我國綜合交通體系長遠發展的三大重點方向:網絡化布局、一體化融合和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當下的中國,正在加速向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體系邁進。
在“雙綱要”的指引下,我國交通領域發展模式正發生重大轉型。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5G 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綜合交通體系智能化成為當下技術研究的重點,綜合交通系統現代化管理與智能化服務已經成為我國交通發展的新模式與新方向。我國交通行業的發展重點正在從以“大規模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以“綜合交通體系的現代化管理與智能化服務”為主轉型,我國的交通領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