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賢波
文題速遞
你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這幾年來,你覺得周圍的環境有了哪些變化?原因是什么?請以“我周圍的環境”為話題,寫一篇事理說明文,題目自擬。不少于500字。
提示:
1.確定說明對象,如空氣、水質、植被、交通狀況等,寫出它的變化。
2.查找相關資料,說明變化的原因。
3.注意安排好說明順序。
寫作指津
在寫這篇作文前,同學們可以先進行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對周圍的環境作深入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做好活動觀察記錄,并結合資料,探究環境變化的原因和解決措施。
寫作文體要求是事理說明文,那么大家應注意三個方面:
1.事理必須科學合理。事理說明文,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且回答必須合乎科學規律,合乎生活實際,合乎基本邏輯。如《大自然的語言》一文,運用了大量生活實例進行科學分析,回答了物候學的一些相關問題,讓人信服。寫事理說明文,我們所寫的每一細節,都必須符合科學原理、經得起實踐檢驗。本次作文的話題為“我周圍的環境”,寫環境或自然的變化規律,思維必須縝密,要找出其中的科學內涵,找到應對環境問題的方法措施,否則,空寫環境是沒有意義的。
2.事理必須交代清楚。想把事理說清楚,一般需運用由現象到本質、由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的邏輯順序。如《大自然的語言》,首段以優美的文字敘寫四季更迭、年年復始的物候現象,然后引出物候學這一概念,接下來深入分析影響物候的三個主要因素,最后點出其對農業生產的意義,很自然地把物候這一復雜問題說得清清楚楚。為把事理說清楚,分析原因時最好一條條列舉出來。
3.事理必須觸動人心。“我周圍的環境”這個話題很容易泛泛而談,大家在寫作時應盡可能選擇那些或能打動人、給人正能量,或能給人警醒、引人反思的材料。這也要求大家平時多關注時事,熱愛生活,積極思考,寫作時要敢于創新,勇于挖掘生活中那些反映時代主題的素材。
此外,一篇事理說明文寫得好不好,關鍵看能不能把復雜的事理說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這就要在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上下點功夫了。比如在說明環境變化情況時,可運用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在說明環境變化原因時,可運用舉例子、打比方、列圖表等說明方法,力求讓說明準確、具體、生動。在寫環境變化時,可進行簡單描寫;在介紹完環境變化的原因后,也可進行簡短議論。表達方式多樣化,不僅能增強作文的可讀性,更能巧妙表達你的所思所感,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
習作展示
遲到的雪
◎司簡一
今年冬天,雪遲遲未到,我又著急又疑惑,著急的是雪若再不來冬天就過去了,疑惑的是雪到底為什么遲到呢?
對于這一現象,我腦海里第一個浮現出的概念是“溫室效應”。近年來,太原的冬天似乎溫暖了不少,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發愁過冬,尤其放寒假之前的那段日子,常常是北風呼嘯、飛雪漫天。下雪時路不好走,化雪時路更不好走,若是雪被踩實變成冰,那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翼翼。好不容易到了教室,摘下帽子,額頭上全是霜化成的水珠。但這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最近兩年明顯沒那么冷了,能看到雪的機會更是屈指可數,今年甚至過了元旦還未見雪。
氣溫反常升高,顯然不利于成云制雪。沒錯,哪怕總體氣溫只是升高不到1℃,降雪也會受到影響。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氣等)和木材,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即溫室氣體),這種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也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大量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從而危害到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正是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氣候異常,降雪自然也就不規律了。而且雪不僅會遲到,還會驟降。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很難看到雪如期而至,而雪卻會隨機給我們個“驚喜”。
此外,空氣質量的好壞也影響著雪的形成。雪就像一臺巨型的空氣調節器:當空氣質量差時,它便大規模降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壓灰蓋塵;而當空氣質量良好時,它就會暫時“偷個閑”。
為什么空氣質量差時反而更容易降雪呢?
原來,各種無機鹽煙塵、各種工業廢氣都是對降雪有促進作用的凝結核。在純凈大氣中,水汽必須達到100%的過飽和程度,才能凝結成水滴。但在有凝結核存在的條件下,水汽凝結所需的過飽和度顯著降低,在冬季里就更容易降雪。
雪的遲到,的確能證明空氣質量是不錯的,但聯系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這個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其實,近些年太原的空氣質量已經好了太多,這離不開政策的科學引導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踐行低碳生活,我們的城市在“轉型”,百姓的生活也在“轉型”,但轉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只有加強科學干預,人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環境才會更加美好。
希望明年,雪不會再遲到了。
【山西太原市外國語學校】
●點評
雪為什么會遲到呢?小作者聯系生活,并給出了科學的解答:溫室效應和空氣質量都影響著雪的形成。文中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語言生動易懂,可讀性強。
(張帥)
右玉哪里變了
◎王一涵
綠海綿延,滿目滴翠,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右玉風光正好。可曾經的右玉,全然不是這般模樣。“白天點油燈,黑夜土堵門;風起黃沙飛,十年九不收。”這句順口溜道出了右玉的脆弱生態和發展困境。雖然我沒有見過右玉的荒涼,但我正在見證右玉的發展。
“右玉精神”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多年來,經過右玉縣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防沙治沙,全縣林木綠化率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0.26%增至56%,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那么除此之外,右玉還有哪些新變化呢?
在農村,養羊的方式發生了變化。過去是把羊趕到野地里,讓它們自己找食,可由于生態環境差,樹和草很少,羊兒吃不飽、長不快。現在,1.2萬畝的荒地被建成了牧場,人工種植的灌木、喬木到處都是,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促進牧草生長。繁茂的枝葉在夏天可以讓羊兒有乘涼的地方,嫩葉和果實羊也可以吃。羊的糞便成為灌木、喬木和牧草生長的肥料,形成了可持續的生態循環。
沙棘產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我最喜歡右玉的沙棘,以野生沙棘果為原料的飲品可口極了,像沙棘原漿、沙棘果汁等,都備受歡迎。右玉有28萬畝沙棘林,其中多為野生沙棘,沙棘果富含多種維生素,經濟價值高,是我們的“寶貝”。右玉年均氣溫低,晝夜溫差大,一般的經濟林樹種生長期長,但沙棘是個例外。清水泡穗、草簾覆蓋等方法被運用于沙棘種植中,使野生沙棘果的產量提高了7倍,這是一個多么厲害的數字啊!
右玉有了新面貌,它的每一次變化都讓人喜悅,讓人看到更多希望。我期待我的家鄉越來越好,我們每一個右玉人也都會為之努力。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說的那樣: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山西沿黃河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
【山西右玉縣第二中學】
●我來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