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靜,尹華英
·科研論著·
兒科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李汶靜,尹華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重慶 400000
:構建兒科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評價體系。:通過文獻檢索、半結構化訪談及研究小組討論擬定兒科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評價體系初稿,運用德爾菲法進行問卷函詢完成指標篩選與修改,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共進行了2輪專家函詢,專家積極系數分別為100.00%和94.44%,專家權威系數為0.89和0.90,專家意見協調系數分別為0.233和0.281(<0.001)。最終形成的兒科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師資準入指標包括學歷、職稱、臨床經驗、教學經驗、發表論文5項,核心能力包括一級指標5項(臨床專業能力、臨床教學能力、人格修養、護理科研能力、臨床管理能力)、二級指標15項及三級指標64項。:構建的兒科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評價體系具有科學性和可靠性,可為兒科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師資的選拔、培養、考核和評價提供依據。
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兒科;護理教育;準入標準;核心能力;德爾菲法
高級執業護士(nurse practitioner,NP)[1]是指擁有碩士學位,具備扎實臨床護理工作能力的注冊護士。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修訂及《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要求,兒科NP需求不斷增加。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教育是培養NP的重要途徑之一。兒科臨床師資是MNS臨床能力培養的主要執行者,臨床師資的核心能力與人才培養質量緊密相連[2?3]。核心能力是個人按照既定標準完成一定活動所需知識、技能和特性的有機結合[4]。有學者進行了通科MNS臨床師資核心能力的研究[5?7],但兒童年齡跨度大,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且兒科發病率、疾病譜及亞專業分科與成人存在很大的區別[8],已研究的通科臨床師資核心能力標準不適用于測評兒科臨床師資核心能力。我院為一所三級甲等兒童??漆t院,是兒科方向MNS的臨床培養基地,為保障兒科MNS臨床能力培養質量,本研究以NP培養目標為指引,通過文獻回顧、質性研究、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構建兒科MNS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指標體系,旨在為兒科護理臨床師資的遴選、培養、考核和評價提供參考。
1.1成立課題小組課題小組由9名成員組成,包括兒科護理教授2人、副教授3人,臨床教師2人,兒科方向專業學位研究生2人。小組成員主要負責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制訂訪談提綱、確定訪談對象、遴選函詢專家、編制和收發函詢問卷、匯總和分析專家意見、研究結果的統計分析等。
1.2函詢問卷的形成
1.2.1文獻檢索能力冰山模型最早由McClelland[9]提出,此能力模型分為顯露于冰面的個人知識技能和隱藏于冰面下的個人認知、動機和特質。Boyatzis[10]又提出能力洋蔥模型,指出能力核心層是個性、動機,中間層是自我形象和社會角色,最外層是知識和技能。本研究以能力模型為理論依據,提煉出核心能力條目:知識、技能、認知、動機、個性特質。以“臨床護理老師/護理教師/指導老師/指導教師/帶教老師/臨床實踐教師/臨床師資”“資格/條件/限制/要求/必要條件/標準/準入政策”“能力/核心能力/勝任力”為中文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中文數據庫;以“clinical nursing preceptor/nurse teacher/clinical instructor/clinical mentor/practice teacher”“qualification/requirement/standard/criterion/admittance policy”“competence/competency/ability/capacity/capability/faculty”為英文關鍵詞,檢索PubMed、MedLine、OVID等英文數據庫。檢索時限為201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根據檢索文獻提煉歸納核心能力條目。
1.2.2半結構化訪談對兒科方向MNS、臨床帶教老師以及臨床護理管理人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從不同角度了解兒科MNS臨床護理師資的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要求。根據研究目的提出訪談提綱:①你認為兒科MNS臨床護理師資準入標準是什么?②作為兒科MNS臨床護理師資應具備哪些能力?③你覺得兒科臨床護理師資存在哪些不足?每名受訪者訪談時間控制在15~30 min,資料達到飽和后終止訪談。共對13名兒科MNS及8名臨床老師、9名臨床護理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累計訪談時長約545 min,轉錄文字61 774字,共編碼45個語義片段。從訪談中獲得了相似的準入標準和不同的核心能力要求,其中學生視角的核心能力有專業知識、臨床技能、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個人素質,臨床老師視角的核心能力有臨床專業水平、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溝通協作、慎獨精神、人文關懷,管理人員視角的核心能力有專業發展能力、臨床溝通能力、應急處理能力、護理管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專業態度、心理素質、人文素養。從訪談資料中提煉主題,結合文獻檢索結果對函詢問卷條目進行修改完善,初步形成兒科MNS臨床護理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函詢問卷,主要包括學歷、職稱、教學經驗、臨床經驗、論文水平、英語水平6個準入指標,共5個一級指標(臨床專業能力、臨床教學能力、個人素養、護理科研能力、臨床管理能力)、16個二級指標、76個三級指標。
1.3確定函詢專家依據中國醫院科技量值兒科排名[11]及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12],選取西南、華東、中南、東北的兒童??漆t院護理專家進行函詢。專家納入標準:本科及以上學歷;副高級及以上職稱;10年及以上兒科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管理經驗;從事兒科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工作;具有兒科護理領域的知名度;自愿參加本研究。
1.4實施專家函詢本地專家采用當面發放紙質問卷的方式,外省專家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第1輪函詢問卷收回后,課題組根據專家函詢結果進行整理分析,指標篩選標準以重要性均分>3.5分、變異系數<0.25及滿分率>20%予以保留;對部分保留條目進行刪減、擴展和修改,形成第2輪函詢問卷,2輪函詢后專家意見基本統一,結束調查。結合專家函詢及課題組討論結果,形成兒科MNS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評價體系。
1.5統計學方法1名研究成員將函詢數據結果錄入Excel中,另1名成員進行數據核對,以保證結果錄入的準確性。專家積極系數用問卷回收率及提出建議專家的百分比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用滿分率、重要性賦值均數表示;專家權威程度用專家權威系數(Cr)表示;專家意見協調程度用變異系數和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以<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指標權重,進行一致性檢驗。
2.1專家一般資料共有來自重慶、四川、浙江、湖南、江蘇、遼寧等10個省市的17名兒科專家全程參與了2輪專家函詢。專家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函詢專家一般資料(n=17)
2.2專家積極性和權威程度第1輪專家函詢發放問卷1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0%,9名(50.0%)專家共提出38條修改意見。第2輪專家函詢發放問卷1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44%,4名(23.5%)專家提出14條修改意見,說明專家參與本研究的積極性高。2輪函詢的專家判斷系數(Ca)為0.96和0.95,熟悉程度系數為(Cs)0.82和0.84,權威系數(Cr)為0.89和0.90。
2.3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和協調程度第1輪函詢準入標準在刪除“通過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后,各指標滿足重要性均分>3.5分、滿分率>20%;第2輪函詢各指標均重要性均分>4.0分、滿分率>20%。變異系數代表專家對各指標評價存在分歧的程度,變異系數越小,表示專家協調程度越好;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專家對指標結構的認同度,取值范圍為0~1,若越接近1,表明專家對指標結構的認同度越高。2輪函詢問卷整體肯德爾和諧系數為0.233,0.28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01)。
2.4專家函詢結果
2.4.1準入標準第1輪函詢結果顯示,針對準入標準“通過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專家指出外語考試有不同的等級,獲得中級職稱者一般都通過了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同時根據重要性均分<3.5分、變異系數>0.25及滿分率<20%的指標篩選標準,刪除“通過職稱外語等級考試”;根據專家意見對符合指標保留標準的條目進行內容修改,具體如下:職稱準入標準統一修改為“中級及以上職稱”;臨床教學經驗修改為“本科學歷者具備兒科臨床帶教經驗≥5年,研究生學歷者具備兒科臨床帶教經驗≥3年”,將臨床帶教年限增加,以保證師資的教學質量;將“近3年在期刊上有文獻發表”修改為“近3年在正規刊物發表護理論文≥1篇”更確切的表述。
第2輪函詢專家未對準入標準提出修改意見,函詢結果顯示準入標準重要性均分為4.29~4.76分,變異系數為0.09~0.15,專家對準入標準意見一致,最終形成5條準入標準:①學歷為本科及以上;②職稱為中級及以上;③工作經驗為本科學歷者兒科臨床護理工作≥5年,研究生學歷者兒科臨床工作≥3年;④教學經驗為本科學歷者兒科臨床帶教經驗≥5年,研究生學歷者兒科臨床帶教經驗≥3年;⑤近3年在正規刊物發表護理論文≥1篇,見表2。

表2 兒科MNS臨床師資準入指標函詢結果
2.4.2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第1輪函詢后,根據專家意見和指標篩選標準,進行小組討論,對指標進行了修改。①一級指標:1名專家建議一級條目增加有效溝通交流能力,研究小組討論臨床專業能力的二級指標含有臨床溝通能力的條目,因此一級條目不予單獨增加。②二級指標:1名專家指出“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可以合并,根據專家意見合并為“教學策略”;有專家提出增加“教師應具備自我學習和成長的能力”“臨床應急能力”“專業發展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研究小組討論在三級條目中包含以上內容,因此在二級條目中不予單獨列出。③三級指標:根據專家意見調整部分三級條目歸屬和修改文字表述,其中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共6個條目調整到臨床工作能力中,與臨床工作能力原條目合并為10個,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13個三級條目合并為10個,心理調適能力6個條目合并為5個,親和力的3個條目合并為2個,臨床工作管理能力4個條目合并為3個;修改“具備調解臨床糾紛的能力”“面對突發緊急情況時,能保持鎮靜、冷靜”“掌握情景和案例教學方法”“擅于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熱愛護理事業”“待人有耐心、愛心”“掌握2種護理質量管理的工具”為“識別風險和調解糾紛的能力”“面對突發緊急情況時,能保持鎮靜,并具有妥善處理的能力”“創新運用教學方法”“積極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熱愛護理和教育”“關愛學生,待人有耐心、愛心”“掌握至少2種護理質量管理的工具”等。最終形成第2輪函詢問卷,包括一級條目5項、二級條目15項、三級條目69項。
第2輪函詢專家未對一級、二級條目提出修改意見,有4名專家對三級條目提出了合并和修改意見,專家指出“依據護理理論知識,運用護理程序對患兒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與“依據患兒特點,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合并,“依據兒科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綱要制定教學計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教學安排”合并,“教學計劃有層次性、階段性,重點突出”與“教學時間、進度安排合理,學生易于接受”合并,“教學過程中注重激勵、啟發、溝通,運用示范與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臨床示教”與“臨床帶教中創新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合并,“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和“將本專業最新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合并,“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改為“掌握各種應急預案,正確應對突發事件”,“掌握和實施規范的兒科專業技術操作”范圍較大,可以加上“基礎”二字。根據專家意見小組進行討論后對三級條目進行合并和修改,最終確立兒科MNS臨床師資核心能力包括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15項、三級指標64項。
2.5指標體系及權重結合專家結果與層次分析法計算各指標權重和組合權重。將本研究中專家重要性賦值均數進行兩兩比較,根據Saaty標度輸入判斷矩陣數據,計算得出指標各層級權重的一致性比例均<0.1,顯示判斷矩陣具有較好一致性,權重分配合理。其中核心能力一級指標權重結果顯示臨床專業能力(0.41)>臨床教學能力(0.26)>人格素養(0.18)>護理科研能力(0.10)>臨床管理能力(0.05)。見表3。
3.1兒科MNS臨床師資準入及核心能力指標具有可靠性和科學性本研究較全面地整合了兒科MNS、兒科臨床帶教師資、兒科臨床管理者對兒科MNS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的要求,實現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估以保證指標設置的全面性;根據我國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選取了西南、華東、中南、東北的兒童專科醫院的17名知名兒科護理專家進行了指標體系的函詢,專家均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護理部主任占41.2%,兒科臨床工作、教育及管理年限均在10年及以上,對本研究領域具有豐富經驗,指導意見具有專業性、代表性和權威性;兩輪函詢問卷回收率在90%以上,有13人對指標提出修改意見,說明專家對本研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兩輪函詢專家權威系數>0.8,說明專家對研究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第2輪函詢各指標肯德爾和諧系數均較第1輪提高,說明專家認同度高,研究結果具有較好的可靠性。
本研究以能力模型為指導,具有科學理論基礎。聯合使用文獻分析法、質性研究、德爾菲專家函詢法及層次分析法,將主觀判斷與量性分析結合,研究方法科學且研究過程嚴謹,使研究結果具有科學性;各層級指標一致性比例均<0.1,說明權重分配合理,因此,本研究構建的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科學性。
3.2兒科MNS臨床師資準入及核心能力指標符合兒科專業特點、具有臨床指導性由于我國兒科護理高層次人才培養起步較晚[13],兒科NP較少[14],進一步培養更多的兒科NP已成為兒科護理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而兒科臨床帶教師資勢必成為兒科MNS實踐培養的主要實施者,師資的遴選與MNS臨床教學質量密切相關[15]。有學者對通科MNS臨床帶教老師準入標準進行了研究[16],但研究結果不適于兒科臨床師資的資質現狀,尤其有關課題的要求。本研究依據兒科專業發展及臨床師資現狀,結合兒科MNS、臨床帶教師資、臨床管理者及專家函詢意見制定符合兒科特點的臨床師資準入標準,以本科學歷、中級職稱為起點,重點強調兒科臨床及教學經驗,在科研能力方面提出了與兒科臨床護理科研水平相符的科研要求[17]。此標準一方面可為兒科教學醫院遴選帶教師資提供參考,另一方面能保證師資質量,符合兒科特點并具有臨床可操作性。將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等作為臨床師資的準入標準與國外發達國家具有一致性[18],但除了從學歷、注冊時間、工作年限有相應的規定外,還應進行臨床師資崗前培訓及綜合能力培訓和考核。因此,除了制定兒科臨床師資準入標準,構建臨床師資綜合能力考評內容同樣重要。
本研究構建了包含5項一級指標、15項二級指標、64項三級指標的兒科MNS臨床師資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含臨床專業能力、臨床教學能力、人格素養、護理科研能力、護理管理能力五大核心能力。由于兒科護理對象年齡跨度大,具有特殊生理、心理特點及疾病譜等特點[19],使兒科護士專業能力與通科護士專業能力有很大的區別。本研究在臨床專業能力方面,明確了兒科MNS臨床師資需具備的兒科專業知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兒童常見風險識別及評估方法、兒科藥物配制計算方法及配伍禁忌等??苾热?,這些指標符合兒科專業特點,且對兒科MNS臨床師資的遴選及能力評價具有實用性;在臨床教學方面,由于兒科護理操作難度大,陪護家屬多,使學生臨床實踐心理壓力較大[20],臨床師資需要在心理上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使學生勇于實踐操作,因為對孩子的寵愛,兒童家屬大多不愿實習生進行操作。因此,兒科MNS在臨床獲得的操作機會較通科實習少,這就需要兒科MNS臨床師資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和臨床溝通技巧,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由于兒科專科性強,專業知識難度較高,不僅要求臨床師資具有扎實的兒科??浦R基礎,還需要清晰的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擅于進行知識的總結歸納,使知識傳授具有系統性、邏輯性和科學性,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時由于兒科臨床工作任務繁重、難度及壓力大,主動選擇兒科專業的人員較少,且現有兒科臨床醫療工作人員存在流失,使兒科臨床人力資源不足,兒科MNS作為兒科NP培養的新生力量,臨床師資個人素養對學生的職業選擇、職業認知以及職業規劃具有引領作用,能讓更多的兒科MNS堅定選擇,自愿加入兒科護理隊伍,為兒科護理專業注入新活力。本研究關于兒科MNS臨床師資科研能力主要側重基礎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思維、文獻檢索及基礎統計分析能力,兒科臨床師資現狀顯示科研能力不足,能力條目對科研培訓具有一定的指導性,教學醫院可在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達到提升兒科臨床師資科研能力的目的。本研究關于兒科MNS臨床師資管理能力的要求不僅局限于管理概念的闡述,三級條目來源于臨床,并落腳于臨床,對臨床工作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具有顯著的兒科??菩院团R床實用性。
3.3臨床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是兒科MNS臨床師資的重要核心能力兒科MNS的培養目標為能解決臨床常見護理問題的專業型、高層次人才,作為兒科MNS臨床帶教老師,臨床專業能力是首要的必備能力,也是護理管理者和帶教學生最重視的能力,只有具備扎實的臨床專業能力,才能擔任兒科MNS臨床帶教老師角色,勝任臨床教學任務,保證臨床教學質量。具備臨床專業能力是基礎[21],而教學能力的有效配合才能將師資臨床專業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歷層次高于本??粕哂谢A知識扎實、英語水平高、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等特點,如果臨床師資僅采用傳統的教授本??茖W生的方法是不夠的,需要根據專碩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目的、有層次、有針對性的教學,在臨床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現代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維,實現NP的培養目標。臨床專業能力與臨床教學能力的有效配合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保障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本研究以核心能力為理論依據,通過文獻回顧、質性研究、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兒科MNS臨床師資準入及核心能力體系,具有兒科專科特色,可為兒科MNS臨床帶教師資的遴選、培訓和考核提供參考。但本研究現處于理論研究階段,下一步將進行實測分析,進一步驗證指標體系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以不斷完善體系,促進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實現在臨床中的實際運用。
[1] 李睿文,席淑新.耳鼻咽喉科高級實踐護士培養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516-1519.
LI R W,XI S X.Research progress on training of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in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pecialty[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7,52(12):1516-1519.
[2] THUSS M,BABENKO-MOULD Y,ANDRUSYSZYN M A,.Nursing clinical instructor experiences of empowerment in Rwanda:applying Kanter's and Spreitzer's theo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2016,13(1):1.
[3] KENYON L K,BIRKMEIER M,ANDERSON D K,.Innovation in pediatric clinical education:application of the essential competencies[J].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2015,27(2):178-186.
[4] XU S B,YE Z H.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ncept and components of nurse core competence[J].Chin J Nurs,2010,45(8):764-766.
[5] PACIFICO J L,DONKERS J,JACOBS J,.Understan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ceptions among clinical faculty as a means to improve postgraduate tra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20,11:175-185.
[6] 蘆山,馬玉萍.以德爾菲法構建專業學位護理碩士臨床實踐指導教師核心能力框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2):134-136.
LU S,MA Y P.Building core competency framework of clicinal practice instructor through Delphi method[J].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2):134-136.
[7] 周蓉,郭洪花,張彩虹,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指導教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教育,2020,17(12):1072-1076.
ZHOU R,GUO H H,ZHANG C H,.The competency model construction for clinical mentors with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20,17(12):1072-1076.
[8] 李姍姍.2013—2017年安徽省住院兒童疾病譜分析[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8.
LI S S.Analysis of disease spectrum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7[D].Hefei:Anhui Medical University,2018.
[9]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10] BOYATZI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Wiley,1982:89-90.
[11] 中國醫學科學院.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EB/OL].[2022-01-06].https://www.sohu.com/a/414222649_377345.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value of Chinese hospitals-2019 (STEM)[EB/OL].[2022-01-06].https://www.sohu.com/a/414222649_377345.
[12]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通知[EB/OL].[2022-01-06].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q/202009/94147e280af847d9927c360cbb9c14a2.shtml.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Notic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children's regional medical center[EB/OL].[2022-01-06].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q/202009/94147e280af847d9927c360cbb9c14a2.shtml.
[13]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學信息網.護理專業學位設置方案[EB/OL].[2020-01-03].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gjjl/szfa/hlss/index.shtml.
China Academic Degre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Nursing degree setting scheme[EB/OL].[2020-01-03].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gjjl/szfa/hlss/index.shtm.
[14] 陳建軍,張大華.兒科??谱o士培養現狀與展望[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3):4265-4268.
CHEN J J,ZHANG D H.Training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pediatric nurse specialist[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2019,25(33):4265-4268.
[15] 焦靜,陳妍君,曹晶,等.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現狀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10):784-790.
JIAO J,CHEN Y J,CAO J,.A status survey on clinical teaching towards postgraduates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20,36(10):784-790.
[16] 孫烯輝,趙萍,李琳,等.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帶教老師遴選標準的構建[J].護理學報,2020,27(13):6-10.
SUN X H,ZHAO P,LI L,.Construction of selection standard for clinical teachers of nursing postgraduate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J].Journal of Nursing(China),2020,27(13):6-10.
[17] 林楠,蔣小平,雷若冰.970名兒科護理人員科研能力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9,17(21):2672-2675.
LIN N,JIANG X P,LEI R B.Status quo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970 pediatric nurse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2019,17(21):2672-2675.
[18] 崔沙沙.護理本科生臨床帶教老師崗位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7.
CUI S S.Research on the ability index system of clinical teacher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D].Shanghai: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17.
[19] 崔焱,仰曙芬.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
CUI Y,YANG S F.Pediatric nursing[M].Beijing: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2017:1.
[20] 郭小利,尹華英.國內兒科醫務人員職業壓力管理現狀[J].吉林醫學,2020,41(8):1967-1969.
GUO X L,YIN H Y.Current 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stress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medical staff in China[J].Jilin Medical Journal,2020,41(8):1967-1969.
[21] 李曉霞.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帶教師資隊伍建設的質性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20.
LI X X.Construction of clinical faculty team for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postgraduates:a qualitative research[D].Guangzhou: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2020.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admission criteria and core competence for clinical teachers in pediatric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LIWenjing, YINHuay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00 China
:To construct evaluation system of admission criteria and core competence for clinical teachers in pediatric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research group discussion, the admission standards and the first draft of the core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ediatric nursing postgraduate clinical teachers were formulated.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o complete the selec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indicators.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was determin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re were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The expert positivity coefficient of 2 rounds of expert letter questionnaires were 100.00% and 94.44%.The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s were 0.89 and 0.90.And Kendall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233 and 0.281,respectively(<0.001).The finalized admission criteria included 5 indicators(th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professional titles,clinical experience,teaching experience,paper published).The core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ed 5 first?level indicators(clinical professional ability,clinical teaching ability,personality cultivation,nur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clinical management ability),1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64 third?level indicators.:The constructed evaluation system of admission criteria and core competence for clinical teachers in pediatric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was scientific and reliable,which could provide basis for the selection,training,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teachers in pediatric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pediatrics;nursing education; admission criteria; core competence; Delphi method

YIN Huaying, E?mail: sarah6524@126.com
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3.007
李汶靜,主管護師,本科
尹華英,E?mail:sarah6524@126.com
李汶靜,尹華英.兒科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師資準入標準及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J].護理研究,2023,37(3):414?421.
(收稿日期:2022-01-13;修回日期:2023-01-15)
(本文編輯 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