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瑜 張偉 魏璐璐 黎明星
(湘南學院 湖南郴州 423000)
在足球進校園背景下,足球教學也在大規模展開,由于我國處于足球運動的初級階段,足球教學往往是通過理論知識講解和常規訓練展開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吸引學生上課的興趣[1],而足球游戲的競技性、趣味性恰恰符合中小學生的喜好[2],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使足球課堂教學收獲更好的效果。
設計目的:發展上肢、核心、下肢力量練習,以及發展肌肉耐力。
器材:標志盤、足球若干。
方法步驟:如圖1 所示,用標志盤圍成一個圈,里面放置足球若干作為寶藏。2 名小勇士(學生)需要從距寶藏相同距離的地方出發,到達寶藏的位置,需要完成奪寶前的考驗(任選10個深蹲、5個俯臥撐、5個仰臥起坐等),完成任務后方可取出一個足球,用腳運回各自的出發點,重復直到寶藏被清空為止,獲得足球數多的人獲勝。

圖1 奪寶大挑戰
教師需根據參與游戲的學生年齡素質的差異,設置不同強度的考驗。寶藏內足球為奇數個,以防兩名學生取得相同數量的足球。
設計目的:發展學生的靈活性,體會護球技術。
器材:標志盤、足球若干
方法步驟:如圖2所示,用標志盤圍成若干個直徑3m 的圓形場地,每個場地兩名學生,一名學生用腳移動球,盡量保持對球的控制,另一名學生則設法將球奪走。如奪得對方足球,則互換奪球方,游戲繼續。

圖2 奪球
提示:教師應強調自我身體的保護,不要使兩個人的頭相撞。
設計目的:發展腿部柔韌性,培養合作意識。
器材:標志盤、足球若干。
方法步驟:如圖3 所示,2 個標志盤距離30m,組成一道直線,分為起點和終點。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5人。游戲開始,組內5名學生依次縱叉或橫叉,相鄰兩人的前后腳相抵,全組隊員由起點向終點方向連成一條線,第一名學生拿一個球,依次向后傳遞,每名學生傳完球后起身到隊尾繼續縱叉或橫叉將橋連接下去,直到最后一名學生的腳觸到終點標志盤,將球運送至終點。搭橋人次最少的隊伍獲勝。

圖3 搭橋運球
(1)游戲開始前應該充分拉伸,避免肌肉拉傷。
(2)教師可通過調整每組人數和限制游戲時間來改變游戲難度。
(3)分組時,應考慮到學生身高比例的均衡。
設計目的:提升學生合作意識水平。
器材:標志盤、足球若干。
方法步驟:如圖4 所示,全班分為兩組,每組分為若干小隊,每個小隊3 名學生;用標志盤劃分出兩條10m 賽道,兩組學生分別在兩條賽道的兩側以小隊的形式排隊。游戲開始時,小隊其中一名學生拿球,另外兩名學生手拉手作為“轎夫”將拿球學生托起,以最快的速度跑完10m賽道,并將球傳給同組的小隊;接球小隊以同樣的形式完成接力。以此類推,兩組學生競賽,耗時短者取勝。游戲時,如足球掉落,則要求搭“轎”學生拾起球繼續完成游戲。

圖4 坐轎扔球
教師應注意身高體重等因素,合理分組。
1.5.1 傳接球技術游戲:看誰傳得準
設計目的:發展學生的傳接球能力。
器材:標志盤、足球若干。
方法步驟:如圖5所示,使用標志盤標記傳球點和球門,傳球點距離球門8m,球門左右間距1m。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10 人,9 名學生依次排隊站于傳球點后,靠近傳球點的第一個學生拿一個球,另外一名學生站于球門后準備接球。游戲開始,傳球點持球學生,使用腳內側傳球技術將球傳向球門,若傳進球門內,則站于球門后的學生將球停住,并將球傳給傳球點第二名學生,同時門后學生傳完球迅速跑至傳球點隊伍最后排隊,而第一名傳球隊員則跑至球門后準備接球。如果第一名學生沒有傳進,則球門后學生把球接住,傳回第一名學生重新傳球,直至球入球門。以此類推,直至第一個接球學生將球傳入球門為止。用時最短的隊伍獲勝。

圖5 看誰傳得準
提示:教師可根據調整傳球點至球門距離控制游戲難度。
1.5.2 運球技術游戲:運球接力
設計目的:提升學生下肢靈活性,提高學生快速行進間的運球能力。
器材:足球、標志桶、標志盤若干。
方法步驟:如圖6所示,用2個標志盤標記接力點,用一個標志盤標記折返點,接力點距離折返點15m。學生平均分為兩組,在接力點后排好隊伍,第一名學生取一個足球置于腳下。游戲開始,持球學生從接力點出發,將球運至折返點并繞過折返點返回,將球傳給同組下一名學生后,迅速跑步到隊尾排隊;同組接球學生以同樣的方式完成運球接力。兩組學生同時進行游戲,比較全組學生完成接力總計時間長短。

圖6 運球接力
男女搭配分組。可要求固定運球技術提高游戲難度。
設計目的:發展守門員的啟動速度,下地速度,反應力。
器材:小球門2個,足球若干。
方法步驟:如圖7 所示,兩個球門相對擺放,兩個球門相距5 米。其中一個球門旁放置一個足球,教師鳴哨開始游戲,1號守門員迅速從對面球門后面繞過至足球位置,向對面的球門推射;2 號守門員同樣繞過對面的球門對1 號的射門進行撲救。交替進行,最后比較撲救成功次數。

圖7 繞圈射門
實踐中實驗班和對照班各兩個班,每個班50 人。實踐時長為3 個月,實驗班采用足球游戲教學教授足球技能,以及鍛煉身體素質。對照班采用學生分組練習的方法。實踐前后分別測驗四個班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和足球技術水平,最后在組內和組間比較其差異。
身體素質水平測試項目:50m 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
足球技術水平測試項目:傳球入門、運球繞桿。
50m:采用人工秒表計時法,每四名學生一組進行測試。
坐位體前屈:采用坐位體前屈測試儀進行測試。立定跳遠:試跳2次,記最好成績。
傳球入門:如圖8 所示,距離5m 傳入80cm 寬的球門,每人做10次傳球,累計傳入次數為成績(足球接觸標志盤,從球門內側滾入有效,反之無效)。

圖8 傳球入門
運球繞桿:如圖9 所示,起點至終點共15m,中間5個標志桿,標志桿相隔3m。采用人工秒表計時法,記學生從出發到軀干越過終點的時長,2次機會。

圖9 運球繞桿
3.1.1 實驗前兩組學生身體素質的組間對比分析
根據表1所示,在實驗前對兩組班級學生3項成績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對比分析中,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

表1 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根據表2所示,實驗后,對兩組班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實驗班的50m跑平均成績為8.74s,對照班為9.02s,P<0.01,實驗班50m 跑的成績非常顯著性地優于對照班。實驗后,對比分析兩組班級的成績,P<0.05,所以實驗班這兩個項目的成績均顯著性地優于對照班。

表2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3.1.2 實驗后兩組學生身體素質的組內對比分析
根據表3所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實驗前后對照班成績,發現P<0.01,所以對照班經過實驗后成績有非常明顯的進步。

表3 對照班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根據表4所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實驗前后實驗班的成績,發現P<0.01,所以實驗班經過實驗后成績也有非常明顯的進步。

表4 實驗班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根據圖10 所示,對比實驗前兩組班級各項成績增幅,50m跑項目實驗班的減幅為5.51%,比對照班3.32%的減幅更大;坐位體前屈和立定跳遠的增幅實驗班都遠大于對照班的增幅。所以兩組班級在經過3個月的足球教學后,顯然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得到更快提高。

圖10 兩組班級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增幅對比圖
3.1.3 足球游戲對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分析
50m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反映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是學生力量、靈活、柔韌等素質的體現[3]。通過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后的數據分析,發現兩種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但是結合足球游戲的課堂取得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說明足球游戲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力量、靈活、柔韌等身體素質水平。因此,在足球游戲過程中,學生在學習足球技術的同時[4],身體素質水平也會隨之提升。
3.2.1 實驗后兩組學生足球技術水平的組間對比分析
根據表5 所示,實驗后對兩個組的足球技術測試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的對比分析中,僅實驗班的傳球入門成績(P<0.01)與運球繞桿成績(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所根據兩項數據看出,實驗組的成績都明顯比對照組更好。

表5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足球技術水平對比分析
3.2.2 足球游戲對學生足球技術水平影響的分析
傳球和運球是足球比賽中常見的技術動作[5]。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都沒有上過足球課的情況下,在3個月的學習后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實驗班學生傳球入門和運球繞桿的技術水平都明顯好于對照班的學生。根據目前國內中學生校園足球水平,足球教學是以動作的練習與運用為主,而傳統的教學方法練習過程枯燥乏味[6-7],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起不到很好的練習效果,而足球游戲可以很好地避開這一點[8-9]。如在足球游戲“看誰傳得準”過程中,可以利用好學生的求勝心理,采用有競爭性的比賽,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地參與練習,可以更好地收獲練習成效。所以足球游戲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足球技術水平。
足球游戲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結果對比,實驗后實驗組學生50m 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學生。實驗組成績提升效果更好。足球游戲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結果對比,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都沒有上過足球課的情況下,經過3 個月的足球課學習,實驗組取得的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在對兩組對比分析中發現,足球游戲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方式。因此,在足球課堂中可以適當加入足球游戲,通過對足球游戲的合理運用,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足球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