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舟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一流的作家學者,也是一流的讀書人,他讀書的廣博和深入,令人難以望其項背。如果提及魯迅先生的讀書方法,“參讀”閱讀法是魯迅先生讀書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魯迅先生的“參讀”,是指對一特定對象研究時,所進行的比較性閱讀方法。比如研究某作家,除了讀他的作品外,還要讀與他相關(guān)的傳記、批評和研究性的書,還要讀作者所處時代相近、相異作者的作品,更要了解所處時代的歷史、社會思想等情況,這就是魯迅研究作家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積極主張的讀書方法。
魯迅讀書,如讀文藝作品,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的傳記、專集以及有關(guān)研究性的著作,同時他還要了解同時代作家的情況,以便了解其在所處時代的地位,發(fā)現(xiàn)其特殊的風格和價值。
魯迅先生說:“倘是要看看文藝作品呢,則先看幾種名家的選本,從中覺得誰的作品自己最愛看,然后再看這一個作者的專集,然后再從文學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詳細,就看一兩本這人的傳記,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他最反對的是尋章摘句、斷章取義、掐頭去尾的讀書和研究方法。他認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他認為,如果只憑“摘句”來評議作者,是一種歧途,“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來的一塊繡花,經(jīng)摘取者一吹噓或附會……讀者沒有見過全體,便也被他弄得迷離惝恍。”
魯迅先生非常贊賞作者文集里面收有他人的有關(guān)的文字,因為這可以參讀比較。他說:“現(xiàn)在還在流傳的古人文集,漢人的已經(jīng)沒有略存原狀的了,魏的嵇康,所存的集子里還有別人的贈答和論難,晉的阮籍,集里也有伏義的來信……《謝宣城集》雖然只剩下前半部,但有他的同僚一同賦詠的詩。我以為這樣的集子最好,因為一面看作者的文章,一面又可以見他和別人的關(guān)系,他的作品,比之同詠者,高下如何,他為什么要說那些話。”這就是魯迅所認為“參讀”的好處。
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化巨人,魯迅的“參讀”,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有作家與作家的比較,也有篇章字詞的比讀;有觀點與現(xiàn)實、古代與現(xiàn)代,還有中國與西方、不同流派不同傾向的比較。魯迅先生的“參讀”讀書實踐,為后人指出了一條科學有效的道路,也是一筆珍貴的讀書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