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裕

下班時接到母親電話,讓我去取魚,原來母親把我送的魚燉好了。
剛進入樓道里,一股魚香味鉆入鼻孔。啊,好香!這是母親燉出來的味道,我很熟悉,也很依賴。等母親打開房門,滿屋皆被魚香浸潤著,母親慈祥的面龐如這味道一樣讓我溫馨。
母親燉的魚很好吃,從小到大,百吃不厭。我愛聞母親燉魚的氣味,魚吃在嘴里香在心上,也暖在心上。
在鄉村居住那會兒,家里條件不好,粗茶淡飯的飲食只能填飽肚皮。母親盡力用自己的智慧把一家人的餐桌弄得花色有加,即使咸菜也做得出好品相,吃起來味道誘人。特別是燉魚,母親發揮了她巧手的特長。
鄉村池塘河汊縱橫,水多魚也多,我們常常在河邊釣魚。釣上來的魚無論大小,都成了我家飯桌上的美食。燉魚得用大鐵鍋,鄉村居所家家都有一口大鐵鍋,煮飯做菜非它莫屬。大鐵鍋做菜主要以燉為主,鄉村菜園子里的土豆、豆角、茄子等蔬菜在鐵鍋里燉出來的味道特別香甜。很多搬進城市的鄉村人常常回憶鐵鍋燉菜的過往,滋生出對家鄉的想念,所以,夏天時,小區里經常有人在樓前支起鐵鍋,燉上一鍋土豆豆角加排骨,那香味聞起來仿佛回到了小時候。
母親把魚燉在大鐵鍋里,滋滋冒響的湯汁,蔥花、大蒜、醬油一起下鍋,混合在一塊,烹飪出美味。母親對燉魚時的火候掌握得很準,吩咐我何時加把火,何時穩住火。那會兒,我特別享受和母親一起做飯做菜的時光。灶臺里柴火泛著紅光,散發出來的熱度讓我的手和臉發燙,而母親做菜時專注的神情讓我依戀。母親為家操勞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除此之外還要和父親忙活著庭院種菜和稻田里的耕作。農村的活很繁重,很辛苦,但母親從未抱怨,她把生活的壓力看得云淡風輕,即使累得手腳酸痛,也咬牙堅持著,面對我們時,總是一張笑臉。
我們兄妹三人都喜歡母親燉的魚。有年秋天的某個日子,我們饞魚吃了,可家里沒有魚,父親還沒有回來。母親換了身衣服,拿著一個小水桶就出門了。過了個把小時,母親一身濕漉漉地回來,小桶里裝了十幾條小魚。原來,她去河溝里摸魚了。為了孩子們能吃上一口魚,母親盡力滿足我們的合理要求。這樣的事可不只一次,都是生活中的小插曲。
搬離鄉村后,我家在城市打拼。母親燉魚的手藝依舊保持著。剛進城時,生活艱窘,開門就得花錢,母親買菜時都是選最便宜的。每個月,母親燉一回魚給我們解解饞。鄰居們聞到味道,都來打聽燉魚的方法,母親毫無保留地傳授。看我家過得艱難,好心的鄰居時不時地送條魚來,而母親燉好魚后,總要留出一段回贈。這樣,我們常常能吃到母親燉的魚。而母親經常念叨著,好心有好報,對人要有真誠善良的心,我們從母親身上學到了以善待人,受益良多。
現今生活條件好了,母親經常買魚燉魚。她燉魚不是為自己,而是讓我們嘗嘗她的手藝。她用燉魚的方式告訴我們,她雖老了,可燉魚的味道沒變,她的愛就像這碗魚香一樣,濃濃的,讓我們一生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