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民 李祖長 李怡文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根深蒂固的“補腎情結”,各種補腎的廣告更是層出不窮。那么中醫的腎到底指什么?哪些人需要補腎呢?
“補腎”這兩個字是中醫的概念,“補”是中醫的治療方法之一。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八種,分別是汗、吐、下、和、溫、清、消、補。補只是其中之一,不要盲目迷信。此處的“腎”也和西醫的“腎臟”不同。
西醫所說的“腎臟”是解剖位置在脊柱兩側,緊貼腹后壁,于腹膜后方的蠶豆形器官,俗稱“腰子”,和輸尿管、膀胱、尿道一同構成泌尿系統,負責產生尿液、排泄廢物等,僅局限于此,功能較單一。中醫的“腎”概念更加廣泛,不僅涉及西醫的泌尿系統,還涉及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多個系統,內涵也更豐富。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主水和氣化,主納氣,耳和前后二陰關系密切,在體為骨。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何男性的不育、女性的不孕和腎有關,因為腎主生殖;夜尿頻多和腎有關,因為腎主水,司二便;呼吸表淺、動則氣喘、呼吸困難在西醫看來也許是肺功能出現問題,而中醫則認為這可能是腎不納氣的表現;為何老年人骨質疏松和腎有關,因為腎在體為骨,主骨而生髓。
那么,哪些人需要補腎呢?掌握一個總體原則,就是虛則補之。無論是自然狀態下的年老體虛,腎中精氣虛損,抑或是大病初愈或久病及腎,只要是有腎虛的表現,都可以采用補腎的治療法則。
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病是有區別的。西醫的腎病是指腎臟這個器官在結構或功能上的改變。而中醫的腎虛是臟腑功能失調的狀態,可能是內分泌系統或是生殖系統出現了問題,等,并非指解剖學上腎臟器官的缺損或病變。因此,腎虛和腎病并不能畫等號。人們所說的腎虛,通常指的是生殖功能的減退,如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但廣義來講,各種疾病后期及年老體衰機體各種功能的下降都可以是腎虛。因此,腎虛的概念相較于西醫的腎病更廣,其判定是中醫醫生四診合參,綜合整體與局部的癥狀判斷得出的。
腎虛有一系列癥狀,現結合《中醫診斷學》將最主流的系列癥狀列舉如下(圖1)。

圖1 腎虛的系列癥狀
“腎虛”是中醫專業概念,細分后,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氣虛、腎精虛四種證型,不同證型又有一系列的臨床癥狀(見表1)。腎氣虛證通常包含腎氣不固和腎不納氣兩個證型。腎虛要對證補,補不對證,可能適得其反。到底您是哪種證型呢?
腎陰虛證典型表現 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男子遺精早泄,陽強易舉;女子經少經閉,或見崩中漏下;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或骨蒸潮熱,兩顴潮紅,大便干結,小便黃少,舌質紅,舌苔薄而少津,脈細數。
腎陽虛證典型表現 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黧黑;男子陽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痛經,宮寒不孕,白帶清稀;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瀉;小便頻數清長,夜尿頻多,或癃閉,遺尿,水腫;舌質淡胖苔白,脈弱。
腎不納氣證典型表現 咳喘無力,呼吸表淺,氣不得續,呼多吸少,動則喘息益甚;神疲乏力,自汗,聲音低怯,腰膝酸軟;舌質淡白,舌苔薄白,脈沉弱;或喘息較劇,冷汗淋漓,面青肢冷,脈浮大無根,或氣短息促,顴赤心煩,咽干口燥,舌質紅,舌苔少,脈細數。
腎氣不固證典型表現 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耳鳴耳聾;小便頻數清長,夜尿頻多,或余瀝不盡,或遺尿,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量多、崩漏、胎動不安、滑胎;舌質淡白,舌苔薄白,脈弱。
腎精不足證典型表現 小兒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囟門遲閉,骨骼痿軟,行動遲緩;成人早衰,腰膝酸軟,發脫齒搖,耳鳴耳聾,健忘恍惚,足痿無力,精神呆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少或經閉不孕;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沉。
補腎要謹慎,更要對證。中醫講辨證論治,如果藥證相符,則事半功倍;若不對證治療,輕則不見效果,重則適得其反,給身體帶來傷害。比如,腎精虧虛之人生殖功能減退,若不加辨證,一味壯陽,利用壯陽藥品激發人體的腎氣,人體最精華的東西被瞬間激發出來,這是對身體的極大透支,對于本就腎精虧虛的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不給腎臟帶來負擔,不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的對證治療,才是正確的補腎打開方式。

圖2 不同腎虛證型的補腎食材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冬三月,此謂閉藏”。腎的封藏特性和冬季的閉藏之性相對應。秋養收斂之氣,冬養閉藏之氣,這是中醫“天人相應”觀點的反映。因此,冬季養生原則也不外乎“閉藏”與“養陰”。秋冬養陰,就是養收、養藏。收和藏均具有衰退向下的特點,在陰陽屬性上屬陰。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半;秋冬養陰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
冬季是生機潛伏、精氣內藏的季節,是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因此在冬季補腎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冬季養生貴在補腎與養陰。
1.飲食食療勝藥療,慢養勝猛藥。藥膳對證滋補,既可起到預防腎虛及改善腎虛癥狀的理想效果,又可避免所選藥食的苦澀和副作用,是美味、健康兼得的補腎法。藥膳食療不同于藥療,一般會選擇藥性比較和緩的藥材,效果也并非立竿見影,需長期堅持食用才能見效。補腎食材、藥材如圖2所示。
2.補腎功法補腎功法有很多,現簡單介紹兩個。
(1)搓腰功。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腰的好壞與腎的關系非常密切。“腎虛則腰憊矣。”通過搓腰運動,疏通腰部氣血運行,起到健腎強腰的作用。
具體做法松開腰帶,寬衣,兩手掌對搓溫熱后,分別放至腰部,手掌貼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早晚各1遍,每遍約200次。
(2)提肛功。縮肛,指有規律地收縮肛門,即西醫所說的盆底肌鍛煉。堅持鍛煉一段時間后,對男性陽痿、早泄,女性的產道松弛治療有很大幫助,還可有效防止肛周靜脈淤血,對中老年人易患的痔瘡、肛裂、脫肛、便秘、慢性結腸炎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還有中老年人一打噴嚏就會漏尿,練習一段時間后,也會有所緩解。
具體做法 ①站立提肛運動。站立,雙腿分開,以鼻吸氣,緩慢勻和收腹,呼氣,提肛,肛門緊閉,小腹部用力向上收縮,屏吸,保持提肛狀態3秒左右。然后全身放松,調整呼吸,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松,重復操作。②臥式提肛運動。躺下,集中注意力,收緊腹部,慢慢呼氣,提肛;呼氣,屏吸,保持提肛狀態3秒左右;放松,調勻呼吸,反復操作。

3.中成藥中成藥物也是補腎的常用手段,但用藥需要辨證,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要盲目濫用。腎陰虛者,常用六味地黃丸;而腎陰不足到一定程度,出現陰虛火旺的征象,則選用知柏地黃丸。腎氣不足者可選用金鎖固精丸。腎陽不足者,可選用桂附地黃丸或右歸丸。腎精不足者可選用補腎益精丸。
4.針灸和穴位按摩針灸也是補腎方法中的極為重要的一種。針刺需要在專業針灸醫師操作下治療。但艾灸和按摩的操作門檻較低,患者自己在家就能做。現介紹幾個補腎的主要穴位,您也可以在家自行按摩或艾灸。
(1)腎俞。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橫指(旁開1.5寸)處,左、右各l穴。長期按摩或艾灸此穴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功效,可改善腰腿酸痛、下肢腫脹、全身疲勞、月經不調等。
(2)三陰交穴。在足內踝尖上3寸(4橫指)。三陰交穴是脾經、腎經、肝經三條經脈匯聚之處,經常按摩此穴相當于同時對三條經絡進行了保健,健脾益氣、滋補肝腎、調經止帶,對多種婦科疾病和男性生殖系統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3)涌采穴。位于腳掌前中部1/3凹陷處。益腎固本、平肝熄風、滋陰降火、開竅醒神,對腎虛引起的腹瀉、閉經、痛經、不孕、頭目昏花、失眠、頭頸痛、足心熱、中風、下肢癱瘓、目澀咽干等病癥有很好的效果。
(4)太溪穴。位于內踝正后方的凹陷中。太溪穴為腎經原穴,腎主水、主藏精,按摩此穴充盈腎中精氣、推動全身水液運行,是滋陰益腎的重要穴位。
(5)關元穴。位于臍中下3寸(四橫指)處。有培腎固本、補益精血、調理沖任的功效,是保健要穴。現代研究表明,按摩關元穴能改變攝氧與耗氧比,增加機體代償能力,提高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