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素身體很健康的王女士最近有一件煩心事:漏尿。剛開始是有點漏,適當注意就能控制:一段時間后發現走路時出現漏尿,不過慢走或不走路時也能控制;又過了一段時間,咳嗽、運動時都會漏尿。王女士服用了多種消炎藥物但效果不佳,決定到醫院進行徹底檢查治療。經過全面檢查,王女士被診斷為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SUI)指噴嚏或咳嗽等造成腹壓增高時,出現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外口滲漏,表現為咳嗽、噴嚏、大笑時能感覺到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流出。2019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發布的數據顯示,壓力性尿失禁在中國成年女性中的患病率約為200%。“社交癌”是“不致命的社交型癌癥”的簡稱,是尿失禁的另一種說法。由于尿失禁疾病的困擾,很多患者長期默默忍受它帶來的“難言之隱”,因為擔心不小心尿濕了褲子而不敢參加社交活動,并且產生焦慮、尷尬和沮喪等各種不良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人際交往。從心理角度定義,人們把尿失禁直接稱為“社交癌”。目前患病人群以中老年女性朋友為主。根據臨床癥狀將SUI分為3級。輕度表現為僅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時偶有尿液溢出;中度表現為日常活動(如上樓梯、走路)時常有尿液溢出;重度表現為直立活動時即有尿液溢出。
1.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出現退行性變化,女性出現尿失禁的概率也會漸漸增高,其高發年齡是45~55歲。另外,老年人常見的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壓的疾病,都可能誘發壓力性尿失禁。
2.生育 生育的次數與尿失禁的發病率呈正比,多胎、高齡、順產的女性,出現壓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比較高,生育高體重胎兒的母親也有很大可能出現壓力性尿失禁。
3.盆腔臟器脫垂 盆底肌肉、韌帶等結締組織平滑肌纖維減弱、紊亂、纖維化和萎縮,可能與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有關。
4.肥胖 肥胖的女性患壓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明顯增高,減肥能夠降低尿失禁的發生率。
5.遺傳 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壓力性尿失禁與遺傳因素有明確相關。
通過臨床專科檢查、雙合診檢查子宮陰道和尿道關系,以及尿動力學檢查結果,基本可明確診斷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總體可概括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心理干預、生活方式調整、盆底物理治療、注射治療、藥物治療及中醫治療等,如果治療效果不理想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1.盆底肌肉康復訓練 通過增強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張力,提高肌肉對壓力作用的反應性收縮力,從而改善尿道括約肌功能。方法如下:收縮陰道及肛門,上提,維持2~3秒后放松,然后重復剛才的動作。在此過程中需要保證患者確實是在收縮其盆底肌肉,而不是其腹部和肛管的肌肉系統。另外須堅持比較長時間的鍛煉(適合癥狀較輕的患者)。
2.藥物服用法 遵醫囑(適合癥狀較輕的患者)。
3.尿道周圍注射法 由于注射藥物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并發癥,近來應用不多。
4.開放性手術不建議用 手術中往往有大量出血,對患者的損傷較大,中老年朋友往往難以接受。
5.TVT微創治療法 適合于情況較重或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患者。是一種徹底的治療方法,手術大約在30分鐘內完成,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由于其無需傳統開腹手術的開腹、縫合,因而術中出血量少,并發癥少,患者安全,痛苦少,恢復快,不影響中老年朋友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