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薇 羅利玉 黃紹旭
摘要:曼陀羅繪畫是以榮格分析心理學為基礎的一種藝術心理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便、大眾接受度高且輕松有趣的特點,適合成為高校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探討曼陀羅繪畫如何融入到當代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之中,分別從個體治療、小組輔導和團體治愈三大角度提出相應的方法,以促進大學生個體人格完整、班級團體凝聚,進而實現個體和團體的空間自我構建融合。
關鍵詞:曼陀羅繪畫;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無意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被高校視為培養全面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深化其教育改革,并注重培養學生的正面心理和意志品質。盡管大學心理健康課程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需改進教育方法和實效性,并增加創新性。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不少專家學者做了許多新的探索和嘗試,提出不少創新策略,提供了不少創新路徑,也為筆者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參考。筆者從已有研究發現,曼陀羅繪畫具有的趣味性、操作性、無意識具象化、促進表達等特點,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具有評估、治療和改善情緒等功能,本文試圖將曼陀羅繪畫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進行探析,努力從該視角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供新的路徑參考。
人類先產生圖畫隨后創造文字,繪畫是原始人最早期的一種表達與記錄的方式,從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呈現的《受傷的野牛》等眾多動物形象,再到如今現代表現主義繪畫先驅蒙克的《吶喊》,圖畫所蘊含的信息往往要比語言豐富得多。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38歲就辭去了教師這一職務,身心疲憊,在隨后的幾十年中他潛心研究自己的無意識,將自己夢境、意象加以記錄與研究,描繪成各種幾何和圓形組合的圖案,發現這些圖案叫曼陀羅。同時曼陀羅與他當時的心境相互呼應,他將此視為是一種內心意識的傳達,認為曼陀羅繪畫象征著人類內心的本質。曼陀羅繪畫就是指在一個“圓”里展開繪畫創作,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意為“完成擁有本質和精髓的事物 [1]。”
榮格將曼陀羅繪畫這一元素引入到心理學之中,并將其發展為心理治療的有效工具。他在創作過程中發現曼陀羅繪畫對個體的心靈具有一定的支撐與呵護作用,是心靈治愈的渠道。目前,曼陀羅繪畫已經在心理咨詢和治療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運用。
(一)曼陀羅的理論基礎
(1)曼陀羅意象理論
榮格在《論曼陀羅象征》中羅列了曼陀羅的主要形狀特征,不同形狀代表了不同意象,例如圓形象征著無限、團結與勝利;螺旋紋象征著繁殖、溫暖與優美;方形代表著誠實可靠;三角形則傳遞了一種緊張、沖突的形式。另一方面,曼陀羅圖形的位置結構也代表著不同的象征含義,見圖1。

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相似,人最基礎的需要即生理需求,曼陀羅圖形同樣以物質、本能、原始欲望和無意識為基礎,當人的物質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后,將逐漸追逐精神層面的需要,而在追逐過程中則慢慢向家庭、外界等人士尋求情感慰藉。
(2)曼陀羅顏色理論
Huyser(2002)提出了曼陀羅顏色理論,他指出曼陀羅繪畫的主要顏色是人類基本內驅力的重要反映,不同的顏色傳遞出不同的情緒、意象。例如紅色象征著太陽,擁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紫色代表著豐富的想象力和靈活的思維,綠色則象征著自然的蓬勃生長,以成長過程的詮釋。而蘇珊芬澈(1998)指出繪畫者在曼陀羅繪畫過程中使用的互補色也具有一定的心理投射意義,如黃色與紫色同時出現則代表著繪畫者在完成事件上往往需要父母等他人的幫助[2]。
(二)曼陀羅的優勢
曼陀羅繪畫是一種心理治愈方法,通過繪制和創作曼陀羅的形狀,并進行涂色,個體能夠宣泄情感并實現心理療愈。相較于語言表達,繪畫具有更直觀、全面和豐富的信息傳達能力。研究顯示,曼陀羅繪畫可以幫助發現個體的心理問題,并在繪制過程中顯著改善個體的情緒恢復效果。
曼陀羅繪畫在心理治愈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非語言表達:繪畫為個體提供了一種超越語言的表達方式。有些情感和經歷難以用言語準確表達,而繪畫可以幫助個體將復雜的內心世界具象化,從而實現情感的宣泄和溝通。
(2)直觀和全面:繪畫通過圖像傳達信息,能夠直觀地呈現出個體的內在體驗和情緒狀態。相比起僅憑言語描述,繪畫能夠更全面地揭示個體的心理問題,幫助治療師或藝術治療師更好地理解和輔導個體。
(3)潛意識的探索: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可以觸及個體的潛意識層面。在繪畫過程中,個體本能地選擇圖像和顏色,這些選擇能夠透露出個體內心深處的想法、情緒和需求,為治療過程提供了獨特的洞察力[3]。
(4)創造力的釋放:繪畫過程本身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釋放,能夠幫助個體開拓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個體通過創作和探索曼陀羅的形狀和圖案,可以激發內在的積極能量和自我成長的潛力。
在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曼陀羅繪畫治療已經被許多治療師和教育者采納,并在各種環境中,包括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和療養院中使用。在校園環境中,它通常被用作一種工具,幫助學生探索他們的情感,減輕壓力,提高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的能力。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曼陀羅繪畫治療正逐漸獲得認可并被廣泛采用。作為一種融合了藝術和心理學的治療手段,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平臺,讓他們能夠探索自我、釋放情感和增強自我認知。許多教育者和心理健康專家已經意識到它在幫助學生處理壓力、焦慮和其他情感問題方面的巨大潛力,從而在許多學校和大學中將其納入心理健康的課程和活動中。
(一)加強藝術教育與心理教育的聯系
在過去的教學體系中,藝術教育和心理教育一直被視為兩個獨立且不同的領域,各自獨立發展,鮮少交叉。但近年來,將曼陀羅繪畫藝術治療引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顛覆性創新。曼陀羅繪畫,作為一種深入探索人的內心世界的手段,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目前,為了更有效地融合這兩大領域,許多高校已經開始采納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體驗,以及融合教學講解與實踐訓練的教學方式。具體到課程內容,例如在“認識自我”的章節,教師不僅僅停留在傳授自我意識等基本理論,更進一步為學生提供“姓名曼陀羅”的實踐體驗。這種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引人入勝的藝術體驗,不僅能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認識和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還能幫助他們與自我中隱秘、深層的部分建立緊密的聯系,從而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的目標[4]。
(二)強化心理教育師資力量
在曼陀羅繪畫中強化心理教育師資力量涉及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培訓、方法論研究、實踐經驗、參與者與師資的相互關系等。教育培訓是強化心理教師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首先應給心理教師開設專業課程,心理教育師資應當接受關于曼陀羅繪畫以及其在心理治療中應用的專業課程。通過持續的教育,引導教師追蹤行業最新研究與趨勢,并定期參加相關培訓或研討會。
在曼陀羅繪畫心理輔導過程中,心理專職教師應對成功或失敗的曼陀羅繪畫案例進行分析,了解大學生狀態焦慮、特質焦慮的總體情況,掌握大學生的內心動態,以提煉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個體心理健康輔導的基礎上,在小組中初步嘗試曼陀羅繪畫,通過反饋逐漸完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需要與參與者建立足夠的信任,以便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需要和反應。在治療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先進的心理評估工具來評價曼陀羅繪畫治療的效果,使用專業軟件記錄每個環節,便于后續分析。除了治療過程,教育師資還需要與參與者有良好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感受,根據反饋調整方法。
通過這些多維度的手段,心理教育師資不僅能在曼陀羅繪畫中實現自我提升,還能更有效地幫助參與者達到心理治療的目標。當教育師資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時,曼陀羅繪畫就更有可能發揮其在心理治療中的巨大潛能。
(三)曼陀羅繪畫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形式
(1)團體藝術治療
團體曼陀羅繪畫治療的設計主要通過各種特定的主題創設情景,比如可以創新使用曼陀羅“秘密花園”模板作為媒介,對空間重新配置,讓特定數量的班級成員將畫筆和黑白圖片配置在一張25cm長寬的正方形,并且此正方形必須綜合考察、系統對待,與色彩、布局、形狀等綜合理解,根據每個團隊最終呈現的正方形內容展開綜合解讀。
當然,團體藝術治療賦予了心理專職教師比較特殊的任務:首先要求引導團體完成預設的目標和任務;其次維系和保持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各個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以及整體的團隊氛圍;最后對團體間發生的動作、語言進行解讀,盡量照顧到每一個成員的內心感受。
(2)小組藝術療法
在心理治療的不同方法中,團體藝術治療和小組藝術療法各有其獨特之處。團體藝術治療涉及的人數較多,可能更注重集體之間的互動與協作。相較之下,小組藝術療法則以較小的團體為特點,一般人數較少,因此更易于管理、引導和進行深入分析。為了形成這樣的小組,心理健康輔導老師可以向大眾公開招募志愿者,然后通過訪談、測驗和其他篩選方式,精心挑選出適合進行小組輔導的成員,確保每個小組的人數不超過15人。
在進行了這一初始篩選后,老師會設計并實施一個為期5至6周的曼陀羅繪畫輔導計劃。這個計劃將包括每周1至2次的繪畫活動,每次活動持續約2小時。為了確保治療的效果,每一次活動都會圍繞一個具體的、循序漸進的曼陀羅繪畫主題。繪畫的過程不僅僅是簡單地把顏料涂到紙上,而是一個分為五個階段的過程:冥想(靜)、反思(思)、創作(畫)、書寫(寫)和領悟(悟)。完成繪畫后,小組成員將有機會分享自己的作品,與其他成員交流感受,解讀彼此的繪畫,并對任何存在的困惑或疑慮進行反饋。在此基礎上,帶領者會進行深入的總結和分析。
(3)主題使用課程療法
曼陀羅繪畫作為一種藝術療法形式,可成功地融入心理健康和教育課程中。在設計課程時,首先需要明確使用曼陀羅繪畫的目標,如提升自我意識、緩解焦慮或增強團隊凝聚力。結合相關研究,可以為參與者提供曼陀羅與其問題間關系的科學依據,并設計一個融合曼陀羅繪畫的課程框架。在實施階段,教育者首先簡要介紹繪畫與課程主題的關系,然后指導參與者進行曼陀羅的創作。創作過程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基于特定的指導思想。繪畫結束后,鼓勵參與者分享并互相討論,深入了解彼此和自己的感受。之后,通過觀察和收集反饋,分析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并做出必要的調整。評估階段包括從個體和團體角度評估活動的效果,收集量化數據如焦慮度變化和心理健康問卷得分,以科學地評估曼陀羅繪畫的效果。
曼陀羅繪畫治療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卓有成效的藝術治療方式。對于大學生群體,它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能夠深入挖掘和響應他們的心理需求。不僅可以作為心理測評的工具,幫助教育者和心理健康專家更準確地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況,而且也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宣泄渠道,為學生提供一個無壓迫、自由表達的空間。當這種藝術治療方式被整合進心理健康課程中,它以多種創意和引人入勝的形式吸引學生的參與,幫助他們解除緊張、減輕壓力和掌握情緒管理技巧。
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學生資助專項重點課題《2021 民族院校受助大學生公益服務水平與感恩、勵志教育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21ZJY1365 )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 1]畢玉芳.曼陀羅繪畫影響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系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2]汪露瑤.曼陀羅繪畫改善兒童社交焦慮的干預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21.
[3]李娟娟.曼陀羅繪畫在高校心理健康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就業與保障,2020(22):98-99.
[4]沈青群,何元強,陳丹等.團體曼陀羅繪畫心理輔導對大學生自我和諧狀態的改善[J].廣西教育,2019(35):138-140.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