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娜 張藝 楊騁
摘要:文化墻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對塑造城市形象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常州地鐵文化墻不僅是常州地鐵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標志,而且是常州國際形象的象征,隨著國際交流不斷深入,跨文化交際不斷增強,其外宣翻譯的質量關系到常州的國際影響力。在調研常州地鐵文化墻外宣翻譯現狀的基礎上,文章剖析了常州地鐵文化墻在外宣翻譯存在的問題,認為其存在翻譯不夠準確、錯譯、漏譯等現象,通過實地調查、查閱資料分析從轉變觀念、彰顯特色、強化管理方面提出對策,以期提升常州地鐵文化外宣質量,展示常州地鐵文化墻的魅力,提高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
關鍵詞:常州地鐵;外宣翻譯;地方特色;文化墻
近年來,常州經濟科技的發展迅速,已然躋身于長三角“明星城市”。在常州發展過程中,跨文化交流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作為重要交通工具的地鐵在宣揚常州文化、體現常州地方特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州地鐵文化墻,作為常州地鐵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常州地方文化的濃縮和精華,承載著城市的記憶,展示著這個城市的精神風貌,同時也是常州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常州地鐵文化墻在外宣翻譯的過程中存在錯譯漏譯和翻譯過于簡單的情況,不能較準確地將常州的歷史文化展現給異國他鄉搭載地鐵訪問常州的友人,有礙跨文化交際。本文將結合文獻資料和實地照片的分析思考,指出常州地鐵文化墻在外宣翻譯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外宣即對外宣傳,外宣翻譯既需要將文本和圖片本身用目標語言表達出原本它在原有語境下所包含的意思,也要求在翻譯同時將本國文化體現在譯文內容中,達到對外宣傳和“走出去”的要求[1]。外宣翻譯既要展現中國立場,表明中國態度,體現中國精神,又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風貌。
從小范圍看,外宣翻譯對于一個城市的文化形象也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一個城市由形成到被熟知再到被國際認可的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過程。但是任何一個城市文化都屬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由于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而呈現出的一種不同于其他地區文化風貌的文化形態,地域文化是最能體現區域內人們行為特征的文化類型。文化墻則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載體。城市因為文化墻的出現而更加豐富多彩,文化也因為文化墻而有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2]。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并不能完美全面地在溝通和交流中展現中國各個城市的地方特征,達到對外宣傳的本來目的。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將每個城市特色傳播出來,這是外宣翻譯最基礎的一點[3]。這就要求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做到翻譯準且優。
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外宣翻譯既要讓本土民眾有認同感,也要讓本地的外國友人對城市有一定了解和認可。文化墻是以墻景美化作為城市宣傳工作的載體,達到倡導文明、宣傳公益、健康運動、綠色環保、宣傳新城市文化、推動城市品牌建設以及幫助城市提升品牌形象的效果。掌握城市文化的發展脈絡,并通過現代化方式將其融入地鐵文化墻設計,是加強公眾與城市間的聯系、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塑造良好的城市風貌、傳播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4]。作為一個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標志,文化墻的翻譯對于展現城市文化和對外宣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文化墻的外宣翻譯,我們需要做到從受眾角度出發,深入理解城市文化,體現城市正面形象,弘揚城市的文化內涵。
就常州市地鐵站的文化墻外宣翻譯來看,仍存在一些漏譯和錯譯的現象。文化宮站的文化墻展現了從馬家浜文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常州市的命名變化,從戚墅堰圩墩遺址和五星新崗遺址到常州市的命名過程轉變,在文化墻上列出了具體轉變時間和轉變的記載,但文化墻并沒有相關的英譯和標牌進行外宣翻譯的說明和英文介紹。當原文涉及歷史、文化等因素且又過于簡略,直譯不能產生相應效果時,應按照譯文讀者的欣賞習慣和閱讀心理,在譯文中適當增加解釋或注釋,以便使譯文更加明了,從而增強譯文的宣傳效果[5]。文化宮站的地鐵文化墻介紹了常州地名的變化發展,涉及相關的歷史文化介紹過于簡略,卻沒有相關的英譯和簡單英文介紹,對于宣傳城市文化來說是不利的。地名是常州文化的一個部分,常州從馬家浜文化發展開始,每一次地名的轉變都有對應的文化背景,而文化墻并沒有相關的地名英譯,并沒有將常州文化的地名由來宣傳清楚。
又如位于鐘樓區的清楓公園站文化墻,用圖文結合形式介紹了鐘樓的特色和它在常州乃至全國交通領域的重要地位,同樣沒有相關的英譯和英文介紹。作為交通樞紐,交通發達,人流量大,宣傳文化的機會也多,鐘樓本身就是一個相對重要的經濟文化樞紐,在文化墻上介紹時圖文都沒有相關英文說明,既沒有體現出常州地鐵對于鐘樓站地鐵作為交通樞紐的文化傳播方面的重視,也沒有體現鐘樓站本身在文化傳播和作為交通樞紐的優勢。
在同濟橋站,出站口水晶簾設計靈感來源于老式織布機,把織布機織線成布的部分,提取細節元素并進行了藝術性的解構和現代構圖的組合。鋼絲代表了織布機上一根一根的棉線,下方波浪型的片狀水晶構件組成的長卷,則為織出來的布。在每一個構件上進行電鍍著色處理,并且以寫意國畫的藝術技巧,于具象中融入抽象,讓其組成了一副契合常州溫婉氣質的城市畫卷。旁邊的牌匾用中文詳細介紹了同濟橋站的設計初衷和寄寓的美好期望,但是牌匾上依舊缺乏相關的英文翻譯。在牌匾最上端“織夢”兩字顯得尤為突出,這無疑展現了常州在織造業方面的突出貢獻和常州的文化自信。單就水晶簾而言已經是相當出色的設計,但對于外宣翻譯來講,沒有相關譯文說明仍舊美中不足。
不僅是漏譯現象,錯譯現象也仍能看見。在奧體中心站出口處的文化墻上,奧體中心被譯作“Sporte center”,“Sport”錯譯帶“e”這一字母,查找相關字典和記載,也沒有將體育譯成“Sporte”一說。在此處應為錯譯現象,沒有做到用詞嚴謹和核查準確。
作為常州地鐵現代化和常州交通文化的象征,常州地鐵文化墻的翻譯質量沒有得到很好地保障。文化墻應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底蘊,顯示其存在意義和代表價值。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它凝結著當地人民開創幸福生活的艱辛與快樂,記載著他們多年來形成的風俗、習慣和文化[6]。雖然常州地鐵對于常州整體文化外宣翻譯來講并不能占據主要地位,但是作為交通工具,熟悉常州的游客和外國友人來講,乘坐時看到的每一處景觀和每一個標識,都有特殊的文化作用。文化墻不僅是美化城市,美化地鐵環境的簡單設計,更是傳播文化和體現常州特色的重要載體,其蘊含的文化價值不容小覷。漏譯和錯譯現象得不到重視,就會給暫居常州的游客或是長居此地的外國友人帶來不便,也錯失了文化傳播和常州特色展現的絕好機會。
常州地鐵文化景觀的翻譯質量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翻譯人員素質不高。目前常州地鐵文化景觀的翻譯工作主要由地鐵公司內部的工作人員或外包公司的翻譯人員完成,但是這些人員的翻譯素質參差不齊,有些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難以保證翻譯質量。其次,翻譯標準不統一。常州地鐵文化景觀的翻譯標準不統一,有些翻譯人員缺乏對地鐵文化景觀的深入了解和把握,難以準確表達地鐵文化景觀的內涵和特色。針對調研常州地鐵文化墻外宣中存在的錯譯、漏譯等問題,我們一方面呼吁有關部門重視文化墻建設對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為政府相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一)轉變觀念,提高地 鐵文化墻建設的認識
地方政府和常州居民都需要加強對常州地鐵文化的重視程度,因為常州地鐵文化墻不僅僅是一個風景或是簡單的墻面設計,它是一個城市最直觀最常見的文化景觀,是常州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個城市的建筑和公共設施在滿足基本功能需求外,更起到培養審美情懷、反映城市文化品位和營造藝術氛圍的作用[7]。只有相關部門重視起常州地鐵文化墻建設的重要性,才會對常州地鐵文化墻做出相關調整和修改措施。為了提高相關部門對于常州地鐵文化墻建設的相關認知,建議建立發現問題并上報的渠道,及時反映并提出對策;相關部門明確主體責任,承擔起整改和增譯的責任,并及時采納群眾意見,對文化墻進行翻新和整體提高。雙語翻譯的文化墻不僅是外籍居住者在常州乘坐交通工具享受到的便利,也是體現常州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的象征。當然,地鐵文化墻作為公共藝術的一種,其設計應適當增添趣味性的互動裝置,吸引公眾參與,促進公眾生理和心理雙重體驗的發生[8]。常州地鐵站需要的不僅僅是相關翻譯工作的補充,需要呼吁常州市民投入到常州的自身宣傳中,理解常州文化,在乘坐地鐵時,不只是享受它帶來的便利,而要更看重它對于常州市的宣傳作用。作為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它對于常州文化的宣傳不容小彪。文化墻建設需要市民朋友主動提出修改建議,參與到其中的設計和宣傳工作中。
(二)彰顯特色,提升外宣翻譯的文化內涵
在文化外宣翻譯中應當注重常州地鐵的歷史文化。地鐵建設所需要的連接技術、設計理念、建筑風格與當地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關。在外宣翻譯中,我們可以介紹地鐵建設歷史、建設進程、設計理念和建筑風格等相關信息,讓外國友人了解到當地在地鐵建設當中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重介紹常州地鐵的文化特色。常州地鐵的文化特色包括建筑風格、車站設計、車廂內部裝修等方面。這些特色體現了常州人對于生活環境的熱愛和儀式感,也可以為外國友人提供更多有趣的觀賞點,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常州地鐵的文化內涵。
(三)強化管理,完善外宣翻譯的標準和規范
中外宣傳資料在表達方式上存在明顯差異,這是由于中外游客的心理接受能力不同所導致的。中文宣傳資料通常注重語言的華麗和文學性,傾向于引用經典文獻和運用生動形象的手法來傳達信息,這給人留下了虛幻的印象。相反,外國的宣傳資料更加注重實際性、客觀性和邏輯性,并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傳達信息。所以, 在利用網絡整合優勢推動地方文化外宣翻譯的發展時, 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 地方文化外宣翻譯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到某個旅游目的地旅游, 我們需結合外國游客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 在外宣翻譯時, 注重寫實。比如, 在描述某一景物時,可以用一些不帶感情色彩的語言, 簡單地描述景物的大概特征, 而不過多地涉及人們對它的看法和評價等。
文化墻的翻譯并沒有相關的準則,也沒有專門的部門進行修改和翻新,而是籠統的涵蓋在地鐵整體運營中,缺少專業修改翻新的團隊。因此,為了體現常州地鐵在文化宣傳和外宣翻譯方面的重要功能,需要常州地鐵單獨劃分出一個團隊負責擬定相關翻譯標準,可以考慮單獨創建一個部門負責常州地鐵文化墻及其他標識的翻譯整改工作,從源頭上杜絕漏譯錯譯和亂譯問題。常州市也有單獨設立的外宣翻譯工作的委員會,也可以加派相關人員對常州地鐵文化墻翻譯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整改提議。同樣,也可以發動英語專業相關從業者和師生們對常州地鐵的文化墻翻譯提出重要建議,連同公民定期提出的整改建議一起,收集并整理出文化墻的不足和整改建議。
地鐵是集中展現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文化發展的載體,地鐵站里的文化墻,是地鐵進入城市并占據公共空間內重要位置后的產物,為地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向人們展示著城市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它的翻譯不僅是常州文化對于外國友人的重要展現途徑,也是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地鐵文化墻的翻譯需要政府、公民、地鐵工作人員及相關英語從業者共同努力,不斷完善相關翻譯標準,提升翻譯質量,從而使其與城市更好地融為一體,展現城市文化內涵,凸顯城市特色。
本文系2022省級大創一般項目《常州地鐵文化墻外宣翻譯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211055052Y)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符建華.“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企業外宣及外宣翻譯探索―― 評《外宣翻譯導論》[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7):259.
[2]劉軍.真的愛你,城市文化墻[J].現代物業,2008,(05):37-39.
[3]張潔.跨文化傳播視角下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的翻譯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7):180-181.
[4]束庭漣;任新宇.基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地鐵文化墻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22):94-95+108.
[5]韓孟奇.論人文景觀資料的英譯[J].沈陽大學學報,2008,(03):26-29.
[6]李建建.城市特色文化墻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22,41(05):63-67.
[7]束庭漣;任新宇.基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地鐵文化墻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22):94-95+108.
[8]李娜.公共藝術推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的運作機制和手法探究[J].設計,2019,(21):67-69.
(作者單位:常州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