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英國倫敦,空無一人的辦公樓
“做4休3”近來因為浙江一家公司而進入公眾視野,但每周4天工作制在歐洲早已不是新鮮事。
4天工作制最初是在冰島、瑞典等北歐國家扎根。新冠疫情暴發(fā)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被迫改變,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舊有的每周5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
據英國媒體報道,4天工作制在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越來越受歡迎。比利時去年11月生效的一項新法規(guī)規(guī)定,準許勞動者改成4天工作制但薪水不減少。不過,最引人矚目的當然是英國去年進行的世界最大規(guī)模4天工作制試驗。
“做4休3”,將帶來怎樣的改變?
2022年6月至12月,英國實施了4天工作制試驗。參與這場試驗的一些員工已經表示,他們感到更快樂、更健康,在工作中的表現也更好。

2023年5月24日,英國倫敦,人們在鋪滿人造草的臺階上沐浴陽光
麗莎·吉爾伯特是慈善銀行的貸款服務經理,這家銀行是英格蘭南部的一家道德貸款提供機構,她認為新的工作日安排“成效驚人”。
吉爾伯特要照顧她的兒子和年邁的雙親,每周多出的一天假期讓她不再需要在周六早上6點出門采購,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家人身上。她現在不必再一直對家人說“我不行”。盡管那時新制才試行一個多月,吉爾伯特已經得出自己的結論,認為這項計劃徹底“改變了生活”。
英國的這項為期6個月的試驗有70多家公司的3300名員工參加。他們在試驗期間將會按照“100—80—100模式”的節(jié)奏工作,也就是支付員工100%的薪水,以80%的工作時數,一樣換取100%的工作效率。
這個項目由非營利組織“全球4天工作周”、英國智庫“自主權”和“英國4天工作周運動”聯合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美國波士頓學院的研究人員開展。研究人員測量了新的工作模式對生產力水平、性別平等、環(huán)境以及員工福祉的影響。在2022年11月底,公司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延續(xù)新的工作時間表。
今年2月,“全球4天工作周”公布了在英國進行的這項大型試驗的調查結果。“全球4天工作周”的負責人喬·萊爾向阿聯酋《國家報》指出:“幾乎在所有情況下,公司的生產力都得到了維持,甚至提高。”
數據顯示,實施4天工作制后,員工的睡眠障礙、焦慮癥、職場倦怠都顯著減少。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請病假的次數減少了67%,員工離職率減少了57%。員工們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其中73%的人說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男性照顧孩子的比例也大幅上升,漲幅比女性高了兩倍。
受益的不只有員工,4天工作制不僅沒有造成公司的損失,反而提高了公司的收入。由于工作量并沒有減少,大部分員工為了及時完成任務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平均而言,每家公司的收入在半年內上漲了1.4%。和2021年同期相比,公司的收入平均上漲了35%。
在參與調查的61家公司中,至少有56家確認將繼續(xù)實行每周4天工作制,其中有18家已將該政策當作一種永久的改變。
“做4休3”并不像字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每周4天工作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每周工作時長由原來的40小時變成32小時,工作日由原來的5天變成4天,報酬不變。另一種是每周工作小時總數不變,而工作日變成4天,這樣每天的工作時間就會從8小時變成10小時。第一種希望用80%的工作時間和100%的工作效率獲得100%的工作收入,第二種則僅僅縮短工作天數,而工作時間、工作效率不變。英國實施的是第一種。
4天工作制帶來的轉變并非一帆風順。倫敦統(tǒng)一(Unity)公關公司的總經理薩曼莎·洛西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第一周“真的很混亂”,她的團隊沒有準備好迎接較短的工作交接時間。
但一個月后,她的團隊就找到了讓新制發(fā)揮作用的方法。后來,這家公司規(guī)定內部會議不得超過5分鐘,所有的客戶會議也要限制在30分鐘以內,還引入了“紅綠燈”系統(tǒng)來防止不必要的干擾。“紅綠燈”設置在每個人的辦公桌上,如果員工愿意說話,就把它設為“綠燈”,如果他們很忙,但可以說話,就設為“黃燈”,如果他們不想被打擾,就設為“紅燈”。
洛西說,到了第4周,她的團隊已經進入了正軌。但她也承認,如果在6個月的試驗過程中生產力水平下降,她“絕對”有可能恢復5天工作制。
事實上,冰島早在2015年到2019年就推行過為期4年的4天工作制試驗,這項試驗包含醫(yī)院、辦公室、幼兒園、社會服務等100多類工作場所的2500名員工。研究發(fā)現,員工們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壓力和焦慮感也大幅降低。
根據英國版《連線》雜志2021年的報道,冰島的試驗采用的實際上是第二種模式,也就是將每周工作時間從40小時減少到35或36小時。這種模式并未嚴格規(guī)定一周的工作天數。有些人可以選擇支配這4天之外剩余的時間,但這個項目是為了了解工作時間減少帶來的影響,而不是專門為了實施4天工作制。
試行新制后,工會確實成功減少了工作時間,但對一些公共部門的員工來說,每天只減少了13分鐘,對商店員工來說,每周則只減少了35分鐘。如同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民主協會”(Alda)研究員古蒙多·哈洛森指出,真正對4天工作制感興趣的是英國人,冰島人只想討論縮短工時。
文章作者尼科爾·科比也指出,雖然生產力的提高彌補了工作時間的減少,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在更短的輪班時間內完成。冰島政府不得不以每年2420萬英鎊(約2.2億人民幣)的成本雇傭更多的醫(yī)療工作者。這個數額在政府總預算中算不了什么,但也提示人們縮短工時并不完全能保證100%的生產力。

美劇《實習生》劇照
4天工作制不僅沒有造成公司的損失,反而提高了公司的收入。
不過總體上來看,減少工作時數的影響對于冰島和英國來說并無不同。企業(yè)和員工采取的應對措施也差不多,大多是縮短會議時間,或者通過發(fā)送電子郵件來避免一些會議,同時拋棄一些日常不必要的任務。
盡管4天工作制在歐洲一些國家的施行出人意料地成功,但擔憂的聲音并未消失。英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邁克·羅伯茲與英國工會聯盟(TUC)都擔心,4天工作制有可能只是某些人的特權,進而造成“階級鴻溝”。
羅伯茲在個人網站發(fā)布文章指出,朝九晚五的傳統(tǒng)工作模式的沒落,并不意味著工時減少。相反,在美國與歐洲國家,在夜間、清晨或周末工作的現象都在增加。護理人員、司機與保安這樣的工作崗位仍然普遍存在12小時的輪班制。2015年,歐盟從事輪班制的工人比例為21%,而在2005年,這個比例還只有15%。由于工作時間長且無規(guī)律,輪班制的工人面臨著更高的精神、心血管和腸胃疾病的風險。

2023年6月3日,英國利茲,火車司機工會成員舉行罷工抗議活動
縮短工時不是有良心的老板或富有同情心的政府的恩賜,而一直是工會運動的核心。
英國工會聯盟雖然支持爭取4天工作制,但強調前提必須要有“合理的工資”。該組織旗下有54個工會,會員數達620萬人。工會聯盟2019年在網站發(fā)布了一篇文章,將爭取4天工作制放在19世紀以來社會主義者爭取縮短工時的運動歷史背景之下討論。
文章的作者凱特·貝爾提醒大家,被人們當作理所當然的5天工作制也是工會起身反抗惡劣工作條件、爭取工作和生活之間平衡的成果。她呼吁:“我們正經歷又一個劇烈的科技新時期。和工人運動的前輩一樣,我們也要求工人應該獲得公平的份額。”縮短工時不是有良心的老板或富有同情心的政府的恩賜,而一直是工會運動的核心。
貝爾指出,技術自動化造成了一些擔憂,而零工時合同這樣的彈性工作制也模糊了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的界限。首先,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增長也應當能夠惠及工人全體。其次,零工時工作制要求工人“隨時待命”,實際上讓工人們付出了巨額的無薪加班時間。
貝爾說:“新技術不應該讓老板控制員工醒著的每一個小時,而應該讓員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工作時間。”德國、愛爾蘭、法國、英國等國家的工會已經做出一些努力,對零工時合同做出限制。例如在法國,工會就為員工爭取到了“手機關機權”,員工人數超過50人的公司必須就數字技術的使用進行談判,以確保尊重員工的休息、假期和個人生活。
4天工作制本身并非完美的制度,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應該放棄爭取它的努力。盡管歐洲的試驗證明,縮短工時對于企業(yè)和員工都有好處,但“內卷”的慣性并不會自動停止。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希望,科技應該服務于人類的福祉,現實卻往往事與愿違。
特約編輯姜雯 jw@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