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亮
世界杯、亞運會接連折戟,短時間內兩次輸給菲律賓隊,尤其是亞運會領先20分,被菲律賓二隊逆轉,失去了金牌爭奪機會,把中國男籃推到了風口浪尖,從而使中國的“三大球”,尤其是男子“三大球”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男足多年來持續疲軟,不見復蘇跡象,男籃似乎也在步其后塵,正一步一步墮落成“阿斗”。
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周進強在總結杭州亞運會中國“三大球”的表現時,用了“不盡如人意”、“整體表現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進行評價。特別點名批評了男籃“在關鍵場次、關鍵時刻沒有頂住壓力”,“再次暴露出國家隊在管理、技戰術水平、訓練、心理、臨場指揮等方面的問題?!?/p>
競技體育靠實力說話,成績是硬道理。持續低迷或接連不可思議的失利,一定像周進強副團長所說是方方面面的綜合因素所致,也一定是這些綜合因素長期積累的集中爆發和持續發酵——深入分析、深刻總結,承認差距,正視問題——只要有利于“三大球”進步,有利于男足男籃提高水平、改善成績,怎么做都不過分??v觀近些年男足的比賽和近期男籃的所有比賽,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個中國體育特有的已經很久遠的四字詞語:“三從一大”——被新中國競技體育發展證明了的十分有效的訓練指導思想,但近些年很少被人提及。
“三從一大”詞面意思很簡單: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訓練,內涵卻十分豐富,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部隊訓練新兵總結出來,被中國體育界借鑒,幾乎涵蓋了以成績為導向的競技體育所需要的所有內容。練為戰,就必須要難、要嚴、要緊密結合世界比賽,以大運動量訓練為基礎。有人說,曾經取得五連冠輝煌戰績的中國女排,就是“三從一大”訓練原則貫徹的典型,當時的主教練袁偉民也是出了名的嚴厲和苛刻。流血流汗、艱苦訓練,是那時女排姑娘的代名詞。在中國女排之前,大松博文時期的日本女排也是“三從一大”鑄就了輝煌戰績?,F今的狀況總會讓人難以理解: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運動員身體素質一代更比一代強,男籃隊員的平均身高、男足隊員的身體硬件等等,讓很多外國運動隊心生羨慕,但對抗能力反而下降了,基本技術更加粗糙了,罰籃命中率低,遇到逼搶不會傳球,關鍵時刻集體疲軟……顯然,是訓練出了問題,而且從啟蒙階段開始就無法做到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導致基本功不扎實,競爭激烈的比賽時就暴露出短板。
包括對此次亞運會的總結,普遍認為中國“三大球”的青訓體系存在很大問題,比如缺乏有效的體教融合導致普及率低,缺乏統一的技戰術教材導致青訓俱樂部各自為戰……但本質上還是青少年日常訓練把“三從一大”的基本原則扔了,不注重基本功的打磨,不注重實戰的需要,無法做到嚴格要求。尤其在男足和男籃這兩個在中國職業化程度最高的項目領域內,這種現象尤為突出。聯賽職業化,從而使青訓基本社會化,資本主導市場,金錢裹挾機構,以盈利為第一要務。高水平青訓教練不愿意堅守,扎根在一線的普通青訓教練又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整個行業急功近利,使得從青少年到一線職業運動員心浮氣躁,如何能樂于苦練基本功呢?這同樣也是體系問題。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時代不同了,“三從一大”是一種以身體為代價的超負荷陳舊的訓練思想,現在應該強調科學訓練,強調效率,強調訓練質量。這顯然是一種認識誤區,或者就是借口,其實二者毫不矛盾。運動員身體基本素質過硬了,運動營養跟上了,康復手段豐富了,訓練經費更充足了,訓練環境更優越了,訓練理念先進了,訓練監測更科學了,這些都為新時期運動隊重拾“三從一大”注入了新的內涵,提供了更多可能,拓展了更大空間。競技體育的訓練過程,就是人體向自身極限挑戰的過程,科學的“三從一大”,更利于身體潛能的激發,打磨堅實的基本功;更利于意志品質的培養,打造更好的運動成績。
由此看來,好的傳統不能丟,成功的法寶要傳承,“三從一大”任何時候都應是競技體育訓練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