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 彬
關于沉香,唐宋時期,民間就流傳著“一片萬錢”的說法,至明代則變為“一寸沉香一寸金”。可見自古以來沉香就備受人們的喜愛,被譽為“眾香之首”“木中黃金”,集文化、藥用和收藏等眾多價值于一身。林業行業標準《沉香》(LY/T 2904–2017)對沉香的定義是:沉香屬樹種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由木質部組織及其分泌物共同組成的天然混合物質。《沉香產品通用技術要求》(LY/T 3137–2019)對沉香產品的定義是:以沉香為原料生產的不加其他香料的產品。
隨著我國傳統文化中香文化的復興、互聯網的推廣,以及沉香人工結香技術的提升,近年來位居“沉檀龍麝”四大名香之首的沉香逐漸從小眾市場向大眾市場滲透。然而,除部分愛好者、收藏家和行業專家外,大部分消費群體對沉香的認知幾乎為零,這給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機,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出現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等現象。根據現行沉香產品相關標準的實施情況來看,一方面鑒定周期長、成本高,另一方面隨著沉香造假工藝的演變,部分劣質產品也能符合現行標準要求。沉香產品的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和相關產品標準滯后等問題,擾亂了沉香產品交易市場,影響了消費者信心,成為沉香產業發展的一大阻礙。[1]為此,本文通過對我國沉香產品標準化發展現狀進行總結,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旨在為我國沉香產品標準化發展提供參考。
近年來,沉香產業規模在發展壯大,沉香產品標準體系也在逐步完善,現行沉香產品相關標準情況見表1。目前,我國的沉香產品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均是基于我國《藥典》進行制定,主要是通過顯微鑒別、浸出物和特征圖譜等科學方法來鑒別。從標準發布日期來看,2017 年對于沉香行業而言是一道里程碑,沉香鑒定、質量等級相關標準的實施,打破了看、聞、摸和燒等經驗鑒別方法,為規范整個沉香產品市場環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表1 沉香產品相關標準情況
從日常檢測和消費端反饋的情況來看,沉香產品相關標準已無法完全滿足沉香產品的檢測鑒別需求。例如,原態沉香產品是造假重災區,這類假冒偽劣沉香產品的基材主要有兩類:樟樹、降香、檀香、蘇木、馬尾松、竹類和藤類等帶有香氣或類似沉香木質結構的植物;不含或油脂含量較低的沉香木、中低端的沉香。造假者通過對這些基材進行一系列的人工處理,可以使部分問題產品依然能符合標準要求。
目前,沉香產品向多元化發展,LY/T 3137–2019 對原態沉香產品、沉香精油產品和沉香燃香產品提出了要求,但沉香精油產品僅有衛生指標要求,沉香燃香產品僅有有害物質限量要求。無論是衛生指標要求還是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均與“沉香”無關,無法體現沉香原材料所帶來的附加值,不利于產品的市場推廣與營銷。本文建議,在產品標準中,檢測項目的設置要有針對性,以證明存在與沉香相關的有效成分,杜絕一些與沉香無關的產品打著“沉香”的旗號在市場上流通。
感官鑒別主要是通過眼觀、手摸、鼻聞、口嘗等簡單的方法來評估樣本是否符合沉香產品的特征。其中,海南省地方標準DB46/T 421–2017提到了“感官特征”鑒別要求,對鑒別經過高拋、畫線、壓油和抹油等造假工藝處理的沉香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該標準中的試驗方法過于簡單且主觀性強,不利于專業人員的理解與應用。例如,該標準沒有對氣味鑒定人員提出嗅覺的要求,這可能會導致鑒定結果不準確。鑒于目前還沒有發布無損(或微損)、快速、低價和有效的鑒別標準,本文建議對感官鑒別的項目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優化完善,盡可能降低主觀因素對鑒定結果的影響。
對于構造特征的鑒別要求,各標準間存在差異。那么,是否需要對宏觀構造和微觀構造同時進行鑒別?微觀構造方面是否需要對橫切面、徑切面和弦切面進行鑒別?這些要求將直接影響鑒別的效率和對樣本的破壞程度。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殷亞方[2]提到內涵韌皮部是沉香屬木材的重要微觀鑒別特征,與沉香屬木材構造相似的木材主要有谷木屬和馬錢子屬木材,但在木材的構造特征上它們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李萍等[3]提到對于真偽沉香制品的鑒別,用放大鏡觀察其橫切面上木材構造特征,可以快速分辨仿沉香制品。本文建議完善沉香橫切面宏觀特征的標準要求,除沉香粉末產品外,可通過橫切面進行定性鑒別。
高效液相特征圖譜項目是鑒別沉香特征成分較為科學有效的方法。LY/T 2904–2017 中高效液相的梯度洗脫條件為60 min,但從該標準要求來看,6 個特征峰均在30 min 內,即后面30 min 的檢測數據沒有意義。陳媛等[4]提到野生沉香部分特征峰與人工沉香相同,體現了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的共性,而在36 min~47 min 保留時間內,野生沉香特征峰與人工沉香明顯不同。這表明,無論是人工沉香還是野生沉香,其鑒別都可以將確認共有特征峰作為統一要求。本文建議,對鑒別項目的試驗條件進行合理優化,如縮短高效液相特征圖譜項目中梯度洗脫條件的時間,以節約鑒別成本、提高鑒別效率。
對于沉香工藝品,根據市場反饋,大部分消費者重點關注的不是沉香的質量等級,而是所購買的產品是否有質量問題。從現行沉香產品相關標準來看,所有檢測鑒定均需要對產品進行破壞性取樣,這導致企業或消費者在咨詢檢測機構后,聞損而退檢。當前,國內學者在沉香無損鑒定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童玉貴等[5]從沉香揮發性成分鑒別入手,實現快速無損鑒別工藝品是否系偽品;李夢陽等[6]利用三維熒光光譜與電子鼻技術可以快速、便捷地檢測沉香的真偽。本文建議,將這些鑒定技術標準化,但考慮到鑒定成本問題,鑒定項目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項目,能通過優化感官鑒定項目要求,即可實現無損(或微損)、快速、低價和有效鑒定工藝品;另一類是仲裁項目,該鑒定項目成本高但鑒定結果更為科學精準,當有仲裁檢驗等需求時可選用。
壓縮原態沉香產品是通過設備進行壓縮后的產品,壓縮后其體積變小密度增大,分為微壓和高壓兩類。高壓原態沉香產品的橫切面一般會出現木射線不可見或扭曲變形,導管管孔變少或形狀由圓多角形發生改變,木纖維失去原有的蜂窩狀結構,內涵韌皮部由均勻分布變為不均勻分布或出現扭曲變形。圖1 為一種高壓原態沉香產品進行橫切面微觀構造檢測時出現的情況,通過生物顯微鏡觀察切片在經過不同透化時間后的細節,可見切片經過溶液浸泡后,內部組織會伸展,并恢復至符合沉香的微觀構造要求。故這類切片在經過脫水、透明等步驟處理后再觀察,可能會失去鑒別意義。當前,壓縮造假主要采用微壓工藝,有的還采用等比例壓縮工藝,這種工藝只會使沉香內部結構發生輕微變化,導致難以鑒別。鑒于這種情況,本文建議,相關科研機構應收集、研究分析各種造假工藝的沉香產品,如此,制定的鑒定標準才能更好地落地并被應用。

圖1 一種高壓原態沉香產品的微觀構造
壓油原態沉香產品是通過高壓煮油的方式以加入與沉香不相關的油狀物或沉香提取物后的產品。最近出現的一種高科技造假沉香樣本,基材為中低端沉香,加工成沉香串珠,再通過高壓煮油的方式加入廉價的沉香提取物,以達到增加重量和加深表面顏色的效果。對該樣本的橫切面進行宏觀構造特征分析可發現,沉香的導管、木射線及內涵韌皮部均正常,主要問題在于木纖維存在較多的油脂且顏色均勻,但現行沉香產品相關標準未對木纖維的特征提出要求。對該樣本進行微觀構造鑒別時還發現,由于切片要經過脫水、透明等步驟處理,導致壓入的油脂可能會散失,無法通過切片分析壓油情況。
由于其基材符合沉香的標準要求,而加入的物質為廉價的沉香提取物,所以特征成分沒有發生改變,依據LY/T 2904–2017 進行特征圖譜鑒別顯示(見圖2),該項目依然滿足標準要求。顯然,隨著造假工藝的演變,部分鑒定項目已出現不適用的情況。相反,宏觀特征才能真實地呈現沉香的特征,除非能研發出低價、有效的方法來分析壓油所加入的成分,否則,本文建議可以通過分析各種壓油沉香與真沉香在宏觀特征上的差異性,完善沉香導管、木射線、內涵韌皮部和木纖維這四大要素的宏觀特征要求,以達到鑒定目的。

圖2 一種壓油原態沉香產品與沉香對照樣的特征圖譜對比
由于不同產區或產國沉香的品質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提高沉香的銷量或價格,不法商家將沉香產品冒充產區或產國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現行沉香相關標準中,僅LY/T 3137–2019 對產區或產國提出要求。該標準采用香味評定法來鑒別沉香產區或產國,若質量檢測機構開展該項目,一方面要配備專業的評價員,另一方面要配備各個產區或產國的標準樣本。筆者對海南、廣東、北京等地涉及沉香檢測的部分質量檢測機構進行了了解,它們均沒有產區或產國的檢測能力,原因在于難以滿足上述條件。本文建議,相關科研機構應對產區或產國的鑒別進行技術攻關,以研究出科學有效、操作性強的鑒別方法,否則在產品標準中這類項目應歸為選擇性檢測的“合同項目”。
隨著近年來沉香良種資源選育和栽培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大規模人工栽培的綠棋楠。陳媛等[7]以22 批次惠東綠棋楠沉香為研究對象,通過薄層色譜、液相圖譜和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發現,色酮類物質與傳統人工沉香存在明顯差異。劉欣怡等[8]收集15 份栽培奇楠樹所結沉香樣品,通過木材切片和顯微觀察的方法進行解剖學研究,結果表明部分栽培奇楠樹所結沉香樣品間有較大差別,如金絲油品種的木射線類型為雙列和多列(3 細胞、4 細胞偶見)稀單列。基于這些差異性,綠棋楠沉香不符合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這就影響了這類沉香的推廣應用。此外,雖然團體標準T/HDCX 001–2021 已于2021 年實施,但質量檢測機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團體標準的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相比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要困難得多,如需要提供歸口單位出具的承諾書、無法購買含標準物質證書的綠棋楠沉香對照樣等,因此降低了質量檢測機構以團體標準去申請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的意愿。也是基于這種情況,依據團體標準檢測所出具的檢測報告不具備法律效力,導致團體標準未能很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本文建議,相關管理部門應關注綠棋楠沉香相關團體標準的實施效果,對于市場應用良好的團體標準,能夠采信升級為國家標準,為綠棋楠沉香提供權威的鑒定依據。
我國沉香產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可培育為千億元的新興產業,市場潛力巨大,現行沉香產品相關標準已無法完全滿足沉香的檢測鑒別需求。因此,我國沉香產品標準體系存在的問題亟待改善,只有完善的標準體系才能更好地讓標準在行業中發揮引領作用,增強消費信心,維護整個沉香產業的形象,進而推動沉香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市場化方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