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玉婷 李秀紅
連南瑤鄉第一面紅旗、陽山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舊址、向秀麗公園、連南瑤族博物館、學發公祠……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這些身邊的紅色資源。這一次,他們不僅僅是參觀者、學習者,還是講解員、介紹人。2022年以來,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清遠市博物館組織開展“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未成年人品牌活動,依托本土紅色資源和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市、縣兩級博物館作用,打造特色線路,規劃研學課程,讓未成年學生們在沉浸式的全過程學習中體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

1.陽山專場

2.走進清遠市第三中學
2021年12月,“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2021年清遠市中小學生博物館研學實踐活動”在市博物館正式啟動,依托清遠的本土紅色資源和優秀傳統文化,鏈接全市8個縣(市、區)“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發動全市中小學生參與,讓中小學生“沉浸式”學習清遠黨史,講好清遠紅色故事。
2022年4—5月,清遠市博物館在開展“紅色講解員”線上培訓班后,舉辦“紅色講解員”選拔大賽,240名學生參賽,采用角色扮演等不同方式錄制了講解視頻;賽事相關內容獲近34萬人次瀏覽,35萬人次參與投票,30名學生脫穎而出,成為“紅色講解員志愿者”。
“參加選拔,擔當‘紅色講解員志愿者’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黨史,接受紅色教育的過程?!笔胁┪镳^活動相關負責人認為,這種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掌握中國共產黨在清遠的光輝歷史和奮斗足跡。
“感覺拉近了自己和革命歷史人物的距離。”這種“沉浸式”學習方式,也讓參與的學生們樂在其中。在紅色講解員的實地訓練中,當時就讀高一的朱同學在現場體驗后講述了自己的感受,創作紅色講解詞的過程中鍛煉寫作能力,講解實踐則鍛煉了表達能力。
清遠是一片紅色的熱土,豐富的紅色資源已經成為清遠中小學開展研學實踐第二課堂的最為重要的學習陣地。
如何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讓第二課堂受歡迎、效果好?市文廣旅體局統籌市、縣兩級博物館,用活區域紅色資源,開展紅色研學實踐。在“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研學實踐活動中,市博物館將全市8個縣(市、區)“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串聯為不同線路,每條線路規劃設計為期1天的紅色研學實踐課程。課程以“博物館講解員帶你講紅色故事”的形式開展。
2022年來,清遠市博物館先后組織中小學生人走進陽山人民武裝起義紀念地、七拱鎮學發公祠,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允榮紀念園、金坑紅色教育基地、廣東瑤族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體驗,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參與學生超過200人次。
“身臨其境,感覺很真實。”2022年9月,活動舉辦陽山專場,學生們走進陽山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舊址—小江鎮下坪村,以及參觀學習。在學發公祠,學生們了解了學發公祠在華南教育抗戰史中所作的貢獻,感受到屋主朱海均的愛國主義情懷。之后,在曾參與“紅色講解員”選拔大賽的同學帶領下,學生們創作講解詞并扮演“夜校小講師”,現場講述學發公祠的歷史故事。
以清遠的本土紅色資源和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清遠市博物館依托館藏文物和歷史資料,挖掘清遠黨史上的重要人物與歷史事件,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2022年,市博物館策劃展出紅色主題展覽2場,累計推出形式多樣的研學和社教活動18場,發動中小學生參與,讓中小學生學習清遠黨史,傳承紅色基因。

3.走進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4.清博“七一建黨節”活動
2022年,市博物館將原創的“紅星閃耀—中國共產黨在清遠(1921—2021)”專題展送進學校,走進清遠市第三中學、佛岡縣高崗鎮長江小學等多所學校,吸引眾多師生觀看并參與活動。
為了擴大覆蓋面,市博物館將紅色主題教育與形式多樣的活動結合起來。在“喜迎二十大筑夢向未來”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中,把清遠革命歷史展送進清城區橫荷鎮革命老區車頭村、清新區龍頸鎮革命老區河洞村等村鎮,組織當地的留守兒童看展覽、聽宣講,了解北江抗日武裝斗爭、“清遠經驗”等本土黨史故事,學習賴松柏、賴德林、馮達飛等清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帶動留守兒童們了解家鄉的紅色文化,根植愛黨愛國紅色基因。
在傳統節日和“七·一”等重要節點,形式多樣的社教活動是市博物館多年來的品牌特色,2022年以來,紅色主題教育與社教活動的融合更加緊密,先后開展9場活動帶動親子家庭參與。青少年與家長們共同學習清遠籍優秀共產黨員的英雄事跡,共同學習紅色歷史、觀看紅色主題視頻、同唱紅色歌曲,了解清遠地區紅色故事,引導青少年“學黨史、知黨史”,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