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節試驗區 陳澤勁 丁嬌艷

胡桂江(左)探望在醫院治療的陳生高(生前)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一句承諾,20年的不變堅守,橫跨祖孫(媳)三代人的愛心接力。
大方縣黃泥塘鎮化聯村盤山組村民胡定遠、胡桂江、王家永(胡定遠系胡桂江的祖父,王家永系胡桂江的妻子),在困境中接受鄰居的囑托,毅然照顧鄰居的有智力障礙的兒子20余年。
良心的驅使,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愈加熠熠生輝。一諾千金,胡桂江一家將愛心進行到底。對他們的善心故事,鄉鄰無不贊譽有加。
非親非故,卻將鄰居視如己出。鄰居自幼患有智力障礙,但是胡桂江一家沒有嫌棄,為一句承諾,默默照顧智障鄰居陳生高20年,直至陳生高去世。
這是一場愛心的接力賽,這是一面美德的旗幟在高高飄揚。
時間的指針往回撥,愛心的暖流涌上心頭。
胡定遠和陳家昌兩家都居住在大方縣黃泥塘鎮化聯村,是同村寨鄰。1999年,陳家昌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老淚縱橫地看著胡定遠,小聲說:“老哥,我們兩家是鄰居。我走后,我的兒子陳生高就沒有親人了。他生活不能自理,希望你能幫我照看他。如果沒有人照顧他,他可能很快就會步我的后塵……”
“我……”胡定遠猶豫了一下。看著陳家昌乞求的眼神,胡定遠沉思片刻后,鄭重地點了點頭:“好,我答應你。”陳家昌走了,當時已經65歲本該頤養天年的胡定遠作出承諾:一定用心照顧好陳生高。
“以前,陳家昌家和我家離得不遠,兩家人經常來往,相處融洽,料理完陳家昌的后事后,我就把陳生高接過來和我家一起生活。”從此,陳生高就生活在胡定遠家,吃穿洗都由胡定遠和兒子胡玉德一家輪流負責照顧,陳生高被胡定遠一家當成親人一樣并得到周到的照顧。
事實上,胡定遠也有自己的難處。兒子、兒媳不幸先后離開人世,留下兩個孩子。難抑悲痛之情,胡定遠和老伴還只能靠種幾畝地勉強維持生計,一邊要照顧陳生高,一邊要把孫子胡桂江兄弟拉扯長大,負擔很重。
生活難熬之際,胡定遠想過放棄照顧陳生高,但又覺得違背諾言愧對陳家。最終,他還是決定信守承諾,在艱苦的生活中把那段日子熬了過來。
“不管怎么艱難,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這是胡定遠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時光如流水,轉眼間10年過去了。胡定遠70多歲了,照顧不了陳生高了。孫子胡桂江長大成人,并結婚生子。
照管陳生高的責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胡桂江和孫媳婦王家永的身上。
為了不違背爺爺曾經許下的諾言,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胡桂江拼命掙錢,跑貨車、搞石材加工……王家永在家照顧年邁的爺爺和陳生高的同時,還要做家務、干農活和照看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
慢慢地,胡桂江家的日子越來越好。2009年,胡桂江在公路邊修建了一棟二層小洋樓,把住在老家的爺爺奶奶和陳生高接過來一起照顧,悉心地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
“陳生高生活不能自理,會到處亂跑,照顧起來比較費勁。雖然家庭的負擔重,但是再苦再累我們都要堅持下去,只要我有一碗飯吃,就不會讓他挨餓的。”胡桂江、王家永堅定地說。
“人心都是肉長的,雖然照顧起來很辛苦,但20年來的朝夕相處,有了感情,也會一直照顧他。”胡桂江說,這不僅是爺爺對陳家昌的承諾,也是自己對爺爺的承諾,這份責任他會一直擔下去。
2019年6月,一向身體硬朗的胡定遠突然病倒。他的病越來越嚴重,身體也越來越虛弱,胡桂江把胡定遠接回了家。胡定遠回家沒看到陳生高,就詢問孫子。
“您一生病,他的病就犯了。看著實在不行,我們把他送去精神病院治療了。”胡桂江說。
胡定遠沉吟半晌說:“陳生高在醫院里要是住不慣,你就接他回來吧。”胡桂江點點頭。
經過3個多月的治療,陳生高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胡桂江帶上新買的衣服、褲子、鞋前往醫院,給陳生高換上,將他接回家。在路上,陳生高還和胡桂江拉起了家常。當陳生高生病住院,沒能和家人相聚,胡桂江一家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他們的“親人”陳生高。
在胡桂江、王家永心里,早把陳生高當作了自己的親人。
胡定遠在彌留之際,始終還是放不下陳生高。胡桂江知道爺爺的心思,鄭重地對胡定遠說:“放心吧!我會一輩子照顧好他的。”
胡定遠走了,但他留下的善心故事,孫子胡桂江和孫媳婦王家永正在接續書寫。
為了照顧一個本無血緣關系的智力障礙老人,胡桂江一家三代付出了太多的艱辛。
爺爺胡定遠去世后,胡桂江、王家永夫婦接續照顧陳生高,直到2020年9月陳生高去世。
胡桂江的父母去世得早,他從小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度過了貧窮的歲月。“爺爺心腸好,是個善良的人,愛做好事,日積月累、久而久之,爺爺的這種精神無形中感染了我。”胡桂江說,照顧陳生高,一來良心使然,感覺他很可憐;二來我們以爺爺為榜樣,向爺爺學習,踐行他的承諾,主動擔負起這份責任。
愛心的種子在他們心里扎下了根。崇德向善,胡桂江一家身體力行。
為幫助村民發展,胡桂江曾在村委會工作5年,還在2008年入了黨。抗疫時期,胡桂江先后數次自費購買方便面、礦泉水、飲料、牛奶等價值1200多元的物品捐贈當地,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胡桂江和妻子帶著兒子到敬老院看望慰問老人,為老人們送上大米、食用油、飲料和水果,與老人們拉家常。
“胡定遠一家是化聯村的榜樣,他家當時家境不好,但卻答應照顧有智力障礙的鄰居陳生高,而且這一照顧就是20年,這份堅持,很多村民是打心底敬佩,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曾經在化聯村駐村的黃泥塘鎮干部蒙光蘭說。
“胡定遠家幾代人照顧陳生高,這么多年的堅守非常不易,確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化聯村村民胡玉坪說。
當地的鄉親們時常教育家中后輩,要向胡桂江一家學習,做誠實守信的人。
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要長期堅持就難了。
為了一句承諾,胡定遠一家三代用愛心接力傳遞正能量、弘揚好家風。爺爺故去,胡桂江夫妻倆始終如一地踐行著爺爺的承諾,承擔起照顧陳生高的責任,平凡樸實的行動彰顯無私奉獻的力量。
胡定遠、胡桂江、王家永“因為一句承諾,三代人20年愛心接力照顧鄰居”的事跡入選2019年8月“中國好人榜”(誠實守信類)。2020年12月,胡定遠被授予“第七屆貴州省道德模范”稱號。
面對稱贊與榮譽,胡桂江說:“要是我們不管,他一個人沒辦法生活,換作誰都不忍心,我們只是做了我們該做的,以平常的心態去做人做事。”
一諾千金,愛心永恒。胡定遠一家三代愛心接力照顧鄰居,譜寫了誠信與大愛的贊歌。這樣樸素的愛心、誠信和善良,值得大家共同去呵護、傳承、弘揚。
(圖由受訪者提供)

胡桂江入選2019年8月“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