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涌麗 ,王平 ,冷向陽 ,張君濤 ,張超 ,符碧峰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骨傷科診療中心,天津 300193;2.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因腰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或(和)馬尾神經而引發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西方發達國家人口中LDH的發病率為3.7%~5.1%[2],在中國,LDH的發病率明顯高于西方國家,達到7.62%[3]。臨床表現主要為腰痛、下肢放射痛,或伴有麻木無力、大小便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進而也增加了醫療負擔。長期臨床實踐和研究表明[4-5],大部分LDH患者經保守治療癥狀均可得到改善,手術治療的患者中仍有4.3%~25.4%殘留不同程度術后腰腿痛[6],故保守治療仍為LDH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7]。其中藥物療法大為普遍,西醫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肌肉松弛劑等藥物盡管起效快,止痛效果好,但長期使用存在胃腸道不適、藥物依賴、肝腎功能損害甚至全身不良反應。近年來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結合現代醫藥研制技術,中成藥逐漸成為中醫藥治療LDH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臨床有效率,緩解疼痛,降低不良反應等方面優勢顯著[8-9]。然而目前多數研究集中于對比單個中成藥組和西藥組對LDH的療效,尚缺乏橫向對比不同中成藥對LDH的循證醫學證據。因此本研究通過查閱和整理既往文獻,首次采用貝葉斯網狀Meta分析法比較各種中成藥治療LDH的療效差異,有待進一步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1 納入標準
1.1.1 研究類型 國內外公開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語種僅限于中/英文。
1.1.2 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12]及《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1]等針對LDH患者的權威診斷標準均可納入,不限性別、年齡、種族及病程。
1.1.3 干預措施 在基線治療一致的情況下,對照組干預措施為口服常規西藥(即非甾體類抗炎藥、肌肉松弛劑或營養神經類等藥物)或口服中成藥。試驗組干預措施為口服中成藥,所服用的中成藥均有明確產品批號,經藥品監管部門批準上市,且符合說明書要求常規劑量,療程不限。此外,如果三臂試驗包含滿足納入要求的干預措施,則錄入其試驗數據。
1.1.4 結局指標 臨床總有效率、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和不良反應,納入的研究至少包含以上兩種結局指標。
1.2 排除標準 個案報道、自身前后對照、綜述及動物實驗研究;干預措施為聯合用藥或中成藥為無標準產品批號的院內制劑;僅保留1篇重復發表和臨床資料類似的文獻;研究數據不完整或有明顯錯誤的文獻;結局指標不符合納入要求。
1.3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國內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anFang)、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VIP)、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和國外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各大數據庫中有關中成藥治療LDH的RCTs文獻,根據每個數據庫的檢索規則,將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中文檢索詞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痛、腰痹、腰腿痛、腰椎間盤、中成藥、片、散、丸、膠囊、顆粒、劑、口服液、隨機等;英文檢索詞包括:lumbar disc herniation,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disk protrusion,Sciat ica,tablet,pill,powder,capsule,granule,oral liquid,Chinese patent medicin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時限為各數據庫建庫至2022年2月。同時手工檢索中成藥治療LDH的系統評價相關參考文獻,避免遺漏。檢索策略由臨床工作人員和循證專業檢索人員共同制定,并參考Cochrane Handbook加以修改[13]。以Pubmed為例,其具體檢索策略如下。
#1 herb[MeSH]
#2 Chinese patent medicine[Title/Abstract]OR Chinese patent drug [Title/Abstract]OR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itle/Abstract]OR Yaotongning capsules[Title/Abstract]OR Yaobitong capsules[Title/Abstract]OR Shujin Jianyao pills[Title/Abstract]OR Biqi capsules[Title/Abstract]OR Yaotui Tongning capsules[Title/Abstract]OR Xiaohuoluo pills[Title/Abstract]
#3#1 OR#2
#4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MeSH]
#5 lumbar disc herniation[Title/Abstract]OR LDH[Title/Abstract]OR lumbardisk protrusion[Title/Abstract]OR herniated Disc
#6#4 OR#5#7#3 AND#6
#8#7 AND ((clinicaltrial phase[Filter]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ilter])AND(humans[Filter]))
1.4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兩位研究人員分別根據檢索策略對文獻進行初篩,將獲得的題錄導入NoteExpress以去重,并通過閱讀標題和摘要排除明顯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然后再次閱讀全文以復篩,兩名研究員完成數據提取和交叉核對,如果存在分歧,由第三方進行評判。數據提取的內容包括研究的基本信息、偏倚風險信息、干預措施信息、結局指標等。結果提取采用Excel表格匯總建立。
1.5 偏倚風險評價 2名研究員根據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5.3中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嚴格評估了納入文獻的質量。該工具主要包括7項:隨機序列的生成、分配隱藏、對研究者和受試者施盲、對結局評價者施盲、結局數據的完整性、研究結果的選擇性報告和其他偏倚。根據“低風險”“高風險”和“風險不確定”對每個條目進行評估。
1.6 統計學方法 研究使用RevMan5.4進行文獻質量評價;運用Stata15.1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及網狀圖形繪制,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區間(CI)表示二分類變量,用標準化均數差(SMD)及95%CI表示連續型變量。使用network組命令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并為每個結局指標繪制網絡證據圖,不同干預措施兩兩比較,使用累計排序曲線下面積(SUCRA)對干預措施進行排序,并繪制“比較-校正”漏斗圖以確定是否存在發表偏倚或小樣本效應。如果網絡證據圖存在閉環,需行不一致性檢驗。
2.1 文獻檢索 初步檢索到相關文獻170篇,其中中國知網55篇,萬方16篇,維普21篇,CBM 2篇,PubMed 45篇,Embase 7篇,Cochrane Library 16篇,通過手工檢索中成藥治療LDH的系統評價相關文獻8篇,剔重后獲得文獻69篇,閱讀題目和摘要后剩余43篇,閱讀全文后最終納入24篇文獻進行網狀Meta分析,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納入的24篇文獻共涉及6種中成藥,3 137例受試者,其中試驗組1 649例,對照組1 488例,納入文獻的基線特征見表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Fig.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RCTs
2.2 納入文獻的質量評價 6 項研究[7,14,17,21-22,24]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3 項[16,18,20]采用隨機抽簽法,2項[27-28]采用分層隨機,1項[26]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組,2項[8,19]按照就診順序分組,其余僅提及“隨機”字樣,未描述具體的分配方法。2項[26-27]采用中心隨機化,統一包裝;1項[27]研究實施盲法干預,所有研究數據的完整性良好。偏倚風險評價見圖2。

圖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價總體結果Fig.2 Bias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of included RCTs
2.3 臨床總有效率
2.3.1 網絡證據圖 共24篇RCTs報告了臨床有效率,涉及6種中成藥干預措施。在網絡證據圖中,圓點的大小表示每個干預措施的樣本量,彼此間連線的粗細表明了兩種干預措施對應RCTs的數量[38]。結果顯示,除常規西藥外,腰痹通膠囊的樣本量最大(1 175例),腰痹通與常規西藥對比的RCTs數目最多(13個)。網絡證據圖見圖3A。

圖3 網絡證據圖Fig.3 Network diagram
2.3.2 網狀Meta分析 結果顯示,共7種干預措施進行了直接比較,產生了21個兩兩比較,見表2。與常規西藥治療相比,痹祺膠囊、舒筋健腰丸、腰痹通膠囊治療可提高臨床有效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小活絡丹治療相比,痹祺膠囊、舒筋健腰丸、腰痹通膠囊和腰痛寧膠囊可提高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中成藥在改善臨床有效率方面兩兩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臨床有效率的網狀Meta分析Tab.2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2.3.3 SUCRA概率排序 7種干預措施在臨床有效率方面的排序依次為:痹祺膠囊(88.4%)>舒筋健腰丸(77.6%)>腰痹通膠囊(64.7%)>腰腿痛寧膠囊(50.5%)>腰痛寧膠囊(46.8%)>常規西藥(20.1%)>小活絡丹(1.9%)。見圖4A。
2.3.4 發表偏倚 比較-校正漏斗圖中,每個圓點代表不同干預措施的直接比較,相同顏色圓點的數量表示研究中成對比較的個數[39]。由圖5A可知,大部分散點分布于中線兩側,左右大致對稱,表明存在發表偏倚或小樣本效應的可能性較小。
2.4 VAS
2.4.1 網絡證據圖 18篇RCTs報告了VAS,共涉及6種中成藥干預措施。結果顯示,除常規西藥外,腰痹通膠囊的樣本量最多(995例),腰痹通與常規西藥對比的RCTs數目最多(11個)。網絡證據圖見圖3B。
2.4.2 網狀Meta分析 結果顯示,6種干預措施進行直接比較,產生15個兩兩比較,見表3。腰腿痛寧膠囊、舒筋健腰丸、腰痛寧膠囊、腰痹通膠囊較常規西藥可有效降低VA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腰腿痛寧膠囊、舒筋健腰丸、腰痛寧膠囊、腰痹通膠囊較痹祺膠囊治療可有效降低VA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腰腿痛寧膠囊較腰痹通膠囊可有效降低 VA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中成藥在降低VAS方面兩兩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VAS的網狀Meta分析Tab.3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VAS
2.4.3 SUCRA概率排序 在降低VAS方面,6種干預措施在SUCRA概率的排序為:腰腿痛寧膠囊(94.8%)>舒筋健腰丸(71.6%)>腰痛寧膠囊(66.9%)>腰痹通膠囊(46.3%)>痹祺膠囊(12.6%)>常規西藥(7.9%),見圖4B。

圖4 累計概率排序圖Fig.4 Cumulative probability rank
2.4.4 發表偏倚 比較-校正漏斗圖中,部分散點分布于倒漏斗圖外,關于零位線對稱性差,表明可能存在一定的發表偏倚。見圖5B。

圖5 比較-校正漏斗圖Fig.5 Funnel plot of comparative-correction
2.5 安全性分析 納入的24項研究中,7項研究報告了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其中2項對照和試驗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其余5項報告了不良反應及事件發生的例數和情況。見表4。

表4 不良反應及事件發生情況Tab.4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vents
LDH歸屬中醫“腰痛”“痹證”范疇。在中醫辨證論治的指導思想下,經現代科學技術加工而成的中成藥依據藥物組方原則,病證相合,成為一種有效、經濟、便捷的藥物劑型,在LDH臨床治療中被廣泛應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中成藥可促進損傷神經再生修復,增強鎮痛、抗炎作用,促進軟骨細胞增殖[40-41]。臨床中治療LDH的中成藥種類繁多,但尚缺乏不同中成藥療效優劣性比較。因此,研究首次運用網狀Meta分析對中成藥治療LDH的各療效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為進一步優化臨床治療方案提供證據支持和參考。
研究評價了6種口服中成藥治療LDH的療效,包括腰痛寧膠囊、腰痹通膠囊、舒筋健腰丸、痹祺膠囊、腰腿痛寧膠囊、小活絡丹。結果表明,在改善臨床有效率方面,排名前三的中成藥干預措施分別為痹祺膠囊、舒筋健腰丸、腰痹通膠囊;在降低VAS評分方面,排名前三的中成藥干預措施分別為腰腿痛寧膠囊、舒筋健腰丸、腰痛寧膠囊;在藥物安全性方面,各項研究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多數研究僅報道了中成藥的輕度胃腸道反應,經休息或停藥后癥狀即可緩解或消失。在以上結局指標的綜合比較中發現,舒筋健腰丸在提高LDH臨床療效及降低VAS上均排名靠前,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舒筋健腰丸的古方由明朝萬歷年間廣東省名中醫李升佐創立[42],主要由狗脊、金櫻子、雞血藤、千斤拔、黑老虎、牛大力、女貞子、桑寄生、菟絲子、延胡索、兩面針、制乳香和制沒藥組成,其中千斤拔祛風除濕,黑老虎散瘀通絡,牛大力養腎補虛,兩面針散瘀通絡止痛,均為嶺南道地藥材,全方共奏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之功。現代研究表明,舒筋健腰丸能夠明顯促進神經損傷炎癥動物模型功能恢復,改善神經功能[43]。同時也發現了納入本研究的舒筋健腰丸相關文獻發表時間相對較晚,臨床試驗設計較為完善,數據完整性較好,原始研究質量較高,可能也是出現該研究結果的原因之一。此外,腰痹通膠囊盡管在原始文獻中出現次數最多,但其研究資料發表時間早晚不一,原始研究相對而言質量稍差,試驗設計仍有待完善。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1)所納入文獻的整體質量不高,相當一部分文獻沒有提及分配隱藏和盲法,多項質量評價為未知風險,從而對檢驗效能可能產生影響。2)各中成藥納入的研究數量及樣本量存在差異,部分樣本量小的中成藥存在檢驗效能偏低可能,同時對結局指標排序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如本研究中小活絡丹僅存在于單篇文獻中。3)由于部分中成藥文獻研究數量相對偏少(<2篇),尚無法與其他藥物共同形成貝葉斯網狀Meta結構,故未能對其中成藥進行比較分析。4)由于本病臨床治療的多樣性,納入文獻的基線治療措施偏差較大,包括常規理療、牽引、推拿等;此外常規西藥也存在藥品種類、劑型、用量等差異,均可能擴大臨床異質性。5)納入文獻的結局指標各有不同,本研究僅針對多數研究存在的臨床有效率和VAS進行比較,其他如藥物不良反應、腰椎功能、炎性反應等指標由于符合納排標準的文獻數量偏少,均無法通過貝葉斯網狀Meta分析進行比較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探討了口服中成藥治療LDH在不同結局指標的優劣情況,其中舒筋健腰丸為最佳干預措施的可能性大,可作為今后治療LDH的首選用藥。但由于中醫藥本身具有辨證施治、因人而異的特點,臨床中還應結合具體病情對證用藥;同時進一步提高臨床RCT的研究質量,為中成藥的推廣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本研究嚴格遵守《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報告規范》(PRISMA 指南)[44],無藥品企業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