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鄭雪芹
寧德時代圍繞重卡換電產業鏈的一再加碼,預示著重卡換電領域站上“風口”。但良好的市場預期下,大規模應用的制約因素也不少。如何破局,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換電重卡開始嶄露頭角。多個信息表明,多方力量正在加碼重卡換電產業鏈。
其中最強的勢力莫過于擁有“電池帝國”的寧德時代,它已經悄然將觸角伸向了重卡換電領域,并大有“一統江湖”的野心。
2023年6月12日,寧德時代推出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盤換電解決方案——騏驥換電,包含騏驥換電塊、騏驥換電站、騏驥云平臺三個模塊。該方案憑借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試圖解決重卡換電的痛點問題。據寧德時代公布的數據顯示,依托于騏驥換電的超長壽命電池技術和高效換電服務,結合車電分離的商業模式,在不考慮油價波動、不增加車輛購置成本的前提下,年行駛20萬公里的重卡,總使用成本每年可節約3-6萬元。
此前2022年9月,寧德時代首創的MTB技術率先應用于國家電投啟源芯動力重卡換電項目,該技術可將模組直接集成到車輛支架/底盤,系統體積利用率提升40%,重量減輕10%,系統能量密度達170Wh/kg;電池可以達到1萬次/10年的循環壽命,獨創的U形水冷系統則攻克了散熱難題。同時,該電池系統可支持自由組合方案,可以在140kWh-600kWh范圍內配置。
寧德時代為何在重卡換電技術的研發上接連發力?近乎被其“壟斷”的細分市場或許是最大的驅動力。一組統計數據顯示,自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底,搭載寧德時代的換電重卡電池裝車量為3.45GWh,在總量中占比高達93.4%。而這3.45GWh還只是搭載到整車上的電池,換電車輛需要建設配套的換電站,換電站還需要額外儲備電池,因此換電重卡銷售給寧德時代帶來的電池銷量遠不止3.45GWh。
同時被寧德時代“相中”的還有與重卡換電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3月16日,寧德時代子公司寧普時代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與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旗下福建省海絲高速新能源科技公司簽署重卡換電項目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高速+新能源”的資源融合優勢,開展電動重卡換電站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
當然,寧德時代并非首個嘗試布局重卡換電產業鏈的企業。此前國家電投提出,到2025年,計劃新增總投資規模1150億元,推廣重卡20萬輛,其他類型車輛37萬輛,新增投資持有換電站4000座,新增投資持有電池22.8萬套。今年1月協鑫能科表示,將與百度投資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公司深向科技合作,雙方共同推動京滬線換電重卡運營的換電試運行工作,并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京滬高速先期1000輛換電重卡服務能力的換電網絡布局。
就連新入局的“勢力”也打算來分一杯羹。2023年6月8日,智鋰物聯發布新一代重卡換電系統解決方案,該方案包括撬裝重卡換電站K100、汽標車載換電系統、MTB換電電池系統等多款重卡換電系列產品。
近兩年,電動重卡高速增長,銷量節節攀升。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電動重卡銷量超過2.2萬輛,在新能源重卡中占比近90%,其中換電重卡逐漸成長為一支主要力量。從2020年到2022年,換電重卡在電動重卡中的市場占比分別為23%、34%和54%,增長勢頭強勁。
另據中國電動重卡換電產業促進聯盟此前預測,2025年全國換電重卡年銷量將超過15萬輛,建成換電站5000座以上。這意味著三年間,換電重卡將迎來倍速增長。
雖然換電重卡的市場前景廣闊,但未來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電池標準不統一是目前制約換電重卡發展的重點難題。從現階段來看,不同換電重卡車型的電池布局、尺寸、安裝位置與接口并不統一。哪怕是同一個品牌,不同產品的電池標準也有很大區別。包括電池箱體、電池容量、高壓線束及接插件和電池管理系統等也無法做到統一。換電標準的不統一,打擊了用戶使用換電重卡的積極性,各個廠商之間的技術壁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進而影響換電重卡市場規模的擴大。
二,換電站少、分布不均影響換電重卡推廣,反過來換電重卡市場規模小又影響換電站的布局。目前換電站網點分布少,且布局不均衡。同時,換電重卡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大,產品比較單一。目前我國的換電站保有量只有2000余座,且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和上海等區域,其他區域分布較少,嚴重限制了換電重卡的區域推廣應用和市場發展規模。另外,換電重卡產品比較單一,主流重卡企業并沒有把換電重卡作為主要的產品研發對象,投入也較少,不利于換電重卡市場規模的擴大,不利于換電站的發展。
三,充換電設施技術標準不完善。智能換電設施面臨未納入城鄉建設規劃、選址難、入場難、電費高等問題,影響換電重卡推廣。
四,換電站網點面臨經營成本高和虧損問題。目前不少換電網點利用率低,配套服務單一,存在運營成本高、經常處于虧損狀態,挫傷了換電模式的進一步推廣。
五,應用場景較窄。目前換電重卡的應用場景主要分為封閉場景、短倒運輸場景和高速干線中長途運輸場景三大類,尚未得到大規模應用。
重卡換電模式已經成為產業的共識,但如何能破解不同場景、不同車輛之間的通用難題,改變目前換電站少、換電慢、效能不同等現實問題,改善卡車司機工作環境,提升卡車司機運營效率的工作現狀,則是構建中國換電網絡最為迫切需要突破的產業藩籬。
針對上述問題,業界已經開始行動起來。2023年6月8日,中國電動重卡換電產業促進聯盟、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發起《重卡換電產業互通互換發展倡議》。國家電投啟源芯動力、中國石油銷售公司、三峽綠動、寧德時代、上汽紅巖、吉利陽光銘島、北汽福田、陜西重汽、中國重汽、宇通客車、三一重工、徐工新能源等行業組織和重卡換電產業鏈企業響應了本次倡議。
與此同時,政府層面也將進一步推進換電標準的制定。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要研究編制換電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換電電池尺寸、換電接口、通訊協議等標準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