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海民間曲藝以表現和反映珠鄉勞動群眾的世俗生活和理想愿望為主要內容,激發人們的進取精神和溝通人們的情感交融,它的內在價值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內涵相互融合。本文從北海民間曲藝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必要性;北海民間曲藝促進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實踐路徑兩方面分析了北海民間曲藝對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促進研究。
【關鍵詞】民間曲藝;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J826;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061—03
引言
民間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以語言為載體,在表演的過程中加入道具、音樂等手段,以“說、唱、吟、誦”為表現形式的綜合性表演藝術。曲藝的發展源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經歷、人生經驗,扎根在中華民族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其中蘊含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間自然生成,在各個民族地域生根開花,深受人們的喜愛,給勞動人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隨著國際文化藝術的深入交流、融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備受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國民間曲藝的演出已經遍布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民間曲藝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喜愛。
一、北海民間曲藝概述
北海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三面環海的半島城市,南珠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當地居民別具特色的民俗和民風,體現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祈神信仰、生產生活等方面。文化底蘊深厚而且保護得非常好,孕育著燦爛的珠鄉文化。其中,珠鄉曲藝更是珠鄉文化中的瑰寶。珠鄉的曲藝,來源于民間,通常以表現人民群眾的生活日常,表達美好愿望為主要內容,融入了民間故事,融合了民間歌謠、民間舞蹈等藝術形式,互相滲透、交融吸收。接近民生、通俗易懂、樸實真摯;有的含蓄雙關、寓意雋永,有的借物喻情、意趣盎然、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這種帶著方言土語民間曲藝,形象地反映珠鄉人民生活的同時,也激發人們積極進取、積極向善的精神。
北海市的曲藝種類眾多,在表現形式方面,有的以說為主,有的以唱為主,有的說唱歌舞俱全;在表現內容方面,有的展示錯綜復雜故事情節,有的再現簡單有趣的生活片斷;在語言方面,有的講究聲韻、節奏,有的自由開放,富于生活特色。其中充滿鄉土氣息又極富地方特色的曲藝有:老楊公、公館木魚、耍花樓等。這些曲藝有的以短小精悍的藝術形式,有的以詼諧逗趣的情節內容,還有的以幽默風趣的喜劇風格,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據對北海老藝人的調查訪問,以及1958年北海文化館和北海文化宮合編的《北海民間藝術史》載:北海民間曲藝《老楊公》和《耍花樓》這兩個曲種,約形成于明朝,已在珠鄉流傳幾百年。綜上所述,反映了珠鄉民間曲藝的盛行以及豐富的藝術內涵。
二、北海民間曲藝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必要性
(一)北海民間曲藝具有育人價值,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四觀”
任何一種文化藝術形式,都是人們在生活勞作中,通過各種實踐性的活動衍生、發展、生成的。反過來,每一種文化藝術都會以其獨一無二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識與行為,形成一種潛意識的教化作用。北海民間曲藝承載著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百姓的藝術創作,具有良好的傳承性與穩定性。盡管它們的形態各異,但大部分既都體現了物質文化又呈現出當地的精神文化,民間曲藝淺顯易懂的表演中常常蘊藏深刻的育人思想、濃厚的愛國情懷與厚重的歷史文化,這些都是以藝育人的優質素材,對于大學生“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的正確樹立,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如分布在北海市合浦縣公館鎮的公館木魚,在說唱行為中始終體現出鮮明的地方文化客家文化色彩,也充分體現了曲藝表演的便利性,既可登堂入室,又可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傳唱表演。其高亢明快的旋律是本地客家人界定、理解和表達“美”的一種方式,不僅具有審美愉悅性,還折射出客家人勤勞勇敢、耿直豪爽、堅韌剛強的性格特征。民族生活是民族文化的源泉,公館木魚的歌詞內容、曲調、節奏與語言表達的習慣、語調、語速,吸收了客家生活豐富的營養,對認識、研究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它是當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產物,長期以來,人們以它進行娛樂活動,傳授文化、生產知識和人生經驗,成為客家地區信息傳播的載體,為聯絡海內外的客家人架起了一道心靈的橋梁,集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及社會價值于一身,是發展和繁榮客家文化藝術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精品。
結合當下民族自信、民族團結的全新時代,將北海民間曲藝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通過提煉、強化北海民間曲藝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與國家共命運的堅定信念,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可以通過對北海民間曲藝的起源、演變的歷史過程的探究,進一步深化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識,以及在深入了解的過程中思考、探尋、學習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締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在此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更加清晰、準確認知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對于各民族文化的百花齊放、千姿百態要高度尊重、海納百川,包容其文化的多樣性,以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同時也要認識到北海民間曲藝雖然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但同樣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與共同價值取向,在深入學習、研究這種民族文化共性的同時,從而意識到北海民間曲藝背后所蘊含的各民族平等、團結,通過強化這些認知,樹立正確的民族觀。
(二)北海民間曲藝具有文化價值,有利于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底蘊
任何一種文化對于民族的影響,呈現出來的往往都在于民族精神、民族信念,它是一種民族的力量,是民族的血脈。而民族文化對于一個民族的教化作用往往是“潤物細無聲”,這種深入的影響會非常持久。北海民間曲藝,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這塊肥沃而多彩的土地上,充分吸收中國歷史、藝術、民族文化的養分,在時代的改革實踐中,在傳承與改進的融合中,北海民間曲藝早已在珠鄉這片大地上生根開花。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將北海民間曲藝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利用好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為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注入一股新能源。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同時又是世界的,就像一本經典的教科書,在社會的進程中充分彰顯著它的引領價值,既堅定了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同時也提升了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也得以強化。這股來自于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對于抵御外來不良想想的入侵,將會更加牢固。我們要繼續強化去粗取精的意識,充分挖掘北海民間曲藝中涵括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信念與價值,與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將北海民間曲藝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引導當代大學生深入了解、接納各民族文化,以包容、認同的姿態,對待各民族同胞,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更進一步夯實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思想底蘊,提高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實效性與理論性。
(三)北海民間曲藝具有政治價值,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經過了長達五千年的歷史進展,各個民族在歷史的長河里都留下各具特色、意蘊深刻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當今千姿百態的國際文化長廊中,更是讓我們有足夠支撐的重要根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過數百年,數千年的演變與沉淀,它既保持了穩定性、又具有持續性,就如同精神的養分,時時刻刻滲透著,浸潤著每一個大學生,無形中對大學生思想深處的道德規范、思維方式、情感意志和價值觀,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北海民間曲藝雖然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洋中極小的一個水滴,卻也蘊藏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理念,將北海民間曲藝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充分利用曲藝所呈現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懷,強化大學生對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歷史發展脈絡的認識,更好地維護各族人民共同奮斗、堅守的多元一體格局,并牢牢把握住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大方向。
三、北海民間曲藝促進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充分認識北海民間曲藝的作用和價值,將其積極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活動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從產生到發展、廣泛流傳的過程中,無一例外的都會受地域環境、風土習俗、民族信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各自各具特色的藝術特征、表現形式及影響價值。
北海民間曲藝和其他任何一種民間藝術一樣,也是在其特有的環境下產生、發展和傳承的,是北海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智慧的體現。其中的公館木魚,主要分布在北海市合浦縣的公館鎮,曲樟鄉以及周邊的白沙鎮和閘口鎮部分村屯。本地群眾稱為“牡丹花”,屬于曲藝說唱。它具有良好的傳承性與穩定性,歌詞內容、曲調、節奏與語言表達的習慣、語調、語速,吸收了客家生活豐富的營養,在說唱行為中始終體現出鮮明的客家文化色彩,也充分體現了曲藝表演的便利性,既可登堂入室,又可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傳唱表演。其高亢明快的旋律是本地客家人界定、理解和表達“美”的一種方式,不僅具有審美愉悅性,還折射出客家人勤勞勇敢、耿直豪爽、堅韌剛強的性格特征。當地人民群眾以它進行娛樂活動,傳授文化、生產知識和人生經驗,成為客家地區信息傳播的載體,為聯絡海內外的客家人架起了一道心靈的橋梁,集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及社會價值于一身,是發展和繁榮客家文化藝術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精品。
認識到北海民間曲藝的這些作用與價值,將其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活動,讓大學生感受民族音樂魅力的同時,更會讓大學生感到興奮、振作,時刻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去,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一個民族及其社會文化的多個維度,產生認同感,促進民族團結。
(二)做好北海民間曲藝的挖掘和整理,豐富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民間資源素材
在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結合北海民間曲藝資源的挖掘、梳理和整理,提煉北海民間曲藝育人資源加以有效運用,夯實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民間資源,強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效果。北海民間曲藝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相互并存、促進的關系。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加以傳承與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資源,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素材的根本源泉,兩者的之間的相互促進,共同繁榮既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于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發展。如同其他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一樣,北海民間曲藝雖然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但價值取向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持了一致性;它具有認識功能、審美功能與教育功能,引領人民向善向美。基于此,地方高校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適當汲取北海民間曲藝的精神元素顯得尤為必要,有助于推動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三)創新北海民間曲藝表演劇目,保持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載體的時代性
民間曲藝屬于民族文化,蘊含著民族團結進步的要素,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發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觀念的更新,想要確保民間曲藝在民間持續傳承與傳播,發揮它對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效力,注入新鮮血液,創新民間曲藝表演劇目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北海民間曲藝新劇目——《大愛守望》,采用了《老楊公》撐船調的音樂素材,保留了以民間曲藝說唱的表演形式,講述老楊公棹船帶著一班青年追夢人赴邊遠海島——潿洲島,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范徽麗園長跨海送教、海島幼兒教育拓荒、傾力奉獻的新時代教師精神之情景。在2022年11月13日—18日,“喜慶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第十屆全區基層群眾文藝匯參加了曲藝類專場演出,熟悉的故事,熟悉的曲調,很快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收獲一致的好評。這種新創編的劇目,不單豐富了傳統曲藝的藝術表現形式,更是可以結合新時代,新風尚,把北海人民初心不改、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精神浸潤于民間,也豐富了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載體。
四、結語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北海民間曲藝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種來源于民間、民族的傳統藝術,既具備良好的傳承功能,同時還具備民族凝聚功能;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調節、引導的作用,也振奮了民族精神,對于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灝月.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民族傳統文化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7).
[2]韓昌梅.民族高校音樂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芻議[J].黑龍江民族叢刊(雙月刊),2021(9).
[3]牛燕軍.運用西藏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
[4]張承林.民間音樂產業化發展對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8(8).
[5]梁軍,趙湘虹.紅色文化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何以可能與如何可能[J].大連大學學報,2022(6).
[6]鐘麗娟.淺談合浦縣“公館木魚”的藝術及審美特征[J].藝術大觀,2021(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自籌經費重點課題(B類)立項項目“北海民間曲藝融入地方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23B345)。
作者簡介:李家燕(1973—),女,廣西北海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音樂課程教學、民間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