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森
一大早,進出劉公島的碼頭上總能見到一對夫妻。他們將郵件裝船,到達劉公島后,再卸船,運到郵電所后,再投遞。到了傍晚,最后一班駛離劉公島的船將一天攬收的郵件運出島,這就是他們在威海劉公島郵電所的日常工作。
劉公島郵電所,是這座海島上唯一的郵局。劉建強、于蘭夫妻二人,是郵政客戶與外界連接的紐帶。他們二十六年駐守島上,把愛崗敬業當作一種習慣,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郵電所偏居一隅,并不顯眼,但島上的居民、游客、部隊官兵卻對這里有著真摯的感情。
1995年,劉建強參加工作,成為了一名郵局投遞員。原來駐守在劉公島的郵局工作人員退休,局領導看劉建強工作能力突出,熟悉郵政各方面業務,就安排他和妻子一起進駐到島內。劉公島雖然風景秀麗,但這里居住條件仍是非常艱苦。劉建強沒有猶豫,就和妻子一起來到島上,既做投遞員又做營業員,承擔起為島上的居民、部隊以及游客收發郵件的責任。
劉公島郵電所與威海市區水陸相隔,交通十分不便,特別是冬天,經常由于天氣原因不能通船。海面經常有大風大浪,海水潮汐落差變化大,裝卸郵件非常困難。進出島郵件運輸工作原是委托他人代辦的,但很多受委托人員因為承受不了如此惡劣的條件便中途放棄。原本只需要做收發工作的劉建強夫婦主動肩負起了搬運工的責任,島內島外的進出島郵件都由他們來回搬運。
劉公島上花蚊子、大螞蟻、蝎子甚至蛇都比較多,被蟄被咬的事時有發生。“有時候早晨起床不注意,沒發現有蝎子鉆進了鞋里,一伸腳進去腳趾頭就被蜇了個大包,所幸沒有大礙,只是紅腫疼痛幾天而已。”劉建強說。
即便條件如此惡劣,劉建強夫妻的工作卻從沒有因為任何原因耽誤過。夫妻二人每年接收投遞的函件2萬余件、包件4000余件、報紙雜志4萬余份,無一失誤。
為駐島官兵提供郵遞服務是郵電所的重要工作之一。早些年,島上通信不便,劉公島郵電所搭起了新兵和家長之間的連心橋,劉建強夫婦也因此與島上的子弟兵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位士兵在士官學校學習兩年后又回到了島上。當他再一次來到郵電所,向家中郵寄包裹時,感激地對劉建強夫婦說:“現在我才知道封裝應該是由我們自己來做。謝謝你們的細心服務,辛苦了!”
今年,一位從技校入伍的駐島新兵,需要本人回校考試并領取畢業證。家人給他郵寄證件,讓他坐飛機回校。由于時間緊急,在郵寄的證件抵達島上的前一天,這位士兵就需要去青島坐飛機。恰逢暴雨天,進出劉公島的游船全天停航。劉建強多方聯系船只才讓這位士兵坐船出島,并及時地把證件送到了士兵手中。士兵非常感動,掏出數百元現金致謝,劉建強婉言謝絕。
劉公島郵電所不僅為駐島軍民提供服務,旅游旺季時每日還需滿足兩萬余名登島游客的用郵需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來沒有發生郵件丟失、差錯和客戶投訴事件。有數位游客在收到加蓋完美清晰戳記的信件后又特意回電、回函表示感謝。
一個郵電所,一對夫妻,用他們的執著和信念,堅守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他們是綠衣使者,他們是“情系萬家、信達天下”的精彩縮影。
(編輯/張媛媛? 設計/張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