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隨著各地陸續公布去年的經濟發展數據,在省會中心城市經濟增長略顯乏力的情況下,一些中小城市表現不俗,引發關注。比如甘肅金昌、福建寧德、浙江舟山、廣西欽州等地,以超過8%的經濟增速跑贏荃省(區)平均求平,成、為一批具有經濟社會活力的“小龍”“小虎”城市。這些“小龍”“小虎”城市的出現不僅說明中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依然有著極大的潛力,也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韌性。不過,對于這些“小龍”“小虎”城市爆發式的增長,我們在欣喜的同時,也有必要對其發展前景及如何助力其進一步崛起進行一些深入思考。
“小龍”“小虎"城市的出現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對重大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近年來,隨著中心城市的資源受限與政策飽和,在招商引資方面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相比之下這些“小龍”“小虎”城市則表現出更大的資源存量與政策潛力;而重大產業項目對中小城市的經濟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個上百億的投資項目就會立即帶動一個城市的高增長。但是,從長期來看,在項目落地之后,地方政府能否為企業提供良性的營商環境,才是這些“小龍”“小虎”城市能否持續崛起的一次“大考”。一些“小龍”“小虎”城市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與服務經驗,還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才能建立一套適應產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從不少城市的發展經驗來看,一個良性的營商環境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輕菸的工作,它可能涉及到系統性的行政改革、觀念轉換與資源調整。
與此同時,這些“小龍”,“小虎”城市所引進的重點產業多數處在產業發展的“風口期”,在推動經濟發展上具有“引爆性”特征。但是,一些產業的市場波動性較大,一些產品對市場的敏感度很高,企業如果不能及時地完成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要維持這種“引爆式”的增長將會很難。因此,地方政府需要考慮的,不僅是一個城市短期的經濟增長需要,更是具有可持續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小龍”“小虎”城市在享受“風口期”經濟紅利的同時,也需要提前分析產業發展與市場變化的態勢,減輕企業技術創新負擔,為企業營造一個避險環、境,,進而提高城市應對經濟風險的韌性。
此外,以往一些城市在產業引進時往往只考慮企業給地方帶來的就業、稅收等直接收益,而對于相關產業的整體性布局缺乏系統考慮,最終長遠發展效果不佳,這一點值得“小龍”“小虎"城市鏡鑒。當前,單一企業即使掌握了核心技術,也很難長時間“一枝獨秀”,需要通過區域分工協作形成具,有集聚效應的產業集群,才能使產業引進產生合力,從而增強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因此,“小龍”“小虎”城市需要思考引進的產業如何嵌入省域產業鏈,在市域與縣域之間如何分工協作,以及如何通過現有產業帶動,上下游,完善與建設成熟的產業鏈。
最后,主動對接高質量發展要求,也是“小龍”“小虎”城市需要面臨的課題。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城市化進程中地方政府的產業規劃、人才儲備、管理水平、服務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龍””小虎”城市能否以這一輪的爆發式增長為契機,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也成為這些城市即將面對的新課題。這意味著,地方政府需要提早布局產業的高新化,為提蒿產業附加值積累條件,為企業創新創造產學研一體化的基礎。
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小龍”“小虎”、城市的出現是一個階段性的城市發展現攵,一批新興的城市有機會駛入城市化的“快車道”。但與此同時,依靠招商引資,為企業解決土地、廠房、勞動力就“萬事大吉”的時代已經過去,城市的長遠發展需要地方政府未雨綢繆、全盤規劃,以更高的智慧、更廣的視野、更強的毅力面向不確定性更高的環境,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一個新的城市發展時期正在到來,這個時期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喜憂交織、遠慮近憂同時面對的新階段。▲(作者是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