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問到一個問題:“你現在在哪里?”回答往往簡單而精確,比如在學校正門口、在某某餐廳幾號桌、在古生物博物館的恐龍化石前等。
但是,你知道嗎,在科學的維度中,“我在哪里”這個問題,和“我從哪里來”一樣深奧無解?在科學家眼中,“在哪里”這個問題關系到人類對空間的探索與認知,涉及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直至今天仍舊懸而未決。
從家門口到不遠處的世界,從肉眼可見的月球到浩瀚的星空與廣袤的宇宙,人類探索空間的歷史,也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在早期文明中,當我們的祖先將視線投向遠方時,就開始對空間產生了意識,后來他們又通過神話想象自己“在哪里”;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借助日月星辰觀測自己所在的位置;青銅器時代,人們已經能繪制復雜的地圖,憑借星辰找到方向。不過,空間認知的突破,要到伽利略發現地日運行規律之后了。幾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通過宇宙學進一步研究空間,但空間之謎仍未能揭開。
如果你也對“我在哪里”這個千古難題感興趣,不妨看看《空間簡史》這本書。它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探索無邊無際的空間、尋找自我定位的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