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卒
我們知道,恒星的質量非常大,大到可以在恒星中心引燃核聚變,而核聚變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輻射來抵抗引力對恒星的收縮作用。但核聚變的燃料總有耗盡的一天,當恒星內部的聚變燃料全部耗盡時,恒星內部向外輻射的能量就不足以抵抗向內的引力了。這時候,引力就會向內壓縮。
如果這顆恒星的質量比太陽小一些,那么這顆恒星壓縮到最后會由于電子的量子排斥效應和引力達成平衡,變成一顆密度極大的白矮星或者褐矮星。
如果這顆恒星的質量再大一些,那么電子之間的排斥作用就不足以抵抗引力了。電子會被擠壓進原子核內,形成由中子組成的中子星,并由中子之間的排斥作用與引力相平衡。
如果它的質量再大一點,超過了大約1.5倍的太陽質量,那這時候中子之間的排斥作用也無法抵抗引力了。這顆恒星會進一步壓縮。恒星會致密到普通人無法想象的程度,其表面的引力會強到連光也逃不出去了。于是,就形成了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