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2月22日,記者從太原市衛健委獲悉,為持續推進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改革,最大程度發揮救助基金使用效益,太原市衛健委聯合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醫療保障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明確疾病應急救助有關事項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通知,針對前期政策執行中的難點、堵點,進一步完善制度、強化管理、簡化流程,優化太原市疾病應急救助政策。
《規定》首先明確了對身份不明患者的認定程序。《規定》指出醫療機構通過詢問、查驗證件等方式無法確認患者身份的,由所在地的公安機關進行核查,如72小時內公安機關未出具身份審核認定表,則初步認定患者身份無法查明。其次,《規定》還對無力支付患者的認定進行了說明。《規定》明確持有民政部門認定的低保對象、特困救助供養人員、孤兒及流浪乞討人員的證件或證明;持有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出具的享受國家定期補助且基本生活困難的優撫對象相關證明;鄉村振興戰略的“監測對象”(三類戶: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突發嚴重困難人口)及患者家庭生活水平符合城鄉低保標準或難以維持正常生活等經濟困難對象可被認定為無力支付患者。
此外,《規定》還明確了基金使用范圍、經辦機構等相關事項。《規定》中表示,疾病應急救助病種及診療行為應當符合“急危重”特點,以需要進行專科緊急搶救治療為主,增補了6種重型精神類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的使用要體現“緊急、必須和基本”,包括急救期(一般為72小時)發生的醫療費用和必需的生活費用。并要求通過公開招標程序,確定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市中心支公司為2023年度基金經辦機構,具體負責做好救助基金申請材料的收集審核、開展相關培訓、籌措資金等工作。經辦機構要及時編制基金預決算,并嚴格執行。要規范審核基金支付申請,并根據基金存量與資金籌集情況,合理安排支出,確保基金平穩可持續運行。
《規定》還明確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必須及時、有效地救治急危重癥患者,優先選擇國家基本醫保目錄內的藥品、耗材和安全有效、經濟適宜的診療技術。并要求由聯合發文單位等部門組成聯席會議,負責統籌推進疾病應急救助工作,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重大事項討論和難以認定對象的聯合審查等。簡化支付審核程序。實行基金支付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對于難以認定的患者,由經辦機構提請聯席會議共同認定后按程序予以支付。落實“先預撥后結算”規定。對經常承擔急救工作的醫療機構,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基金支出60%比例先預撥,減輕醫療機構墊資負擔。
此外,《規定》還強調指出公安、民政、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負責做好身份認定、臨時救助、證明開具等工作,衛健、財政、醫保等部門負責做好指導監督、費用結算、基金支付等工作,以確保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改革落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