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話劇表演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演出形式,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通過演員的表演和劇本的呈現,展現人類生活經驗和情感。在話劇表演中,生活化與戲劇化是兩個重要的元素,它們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體現話劇的魅力和藝術性。
話劇藝術中的生活化元素強調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再現。劇作家在創作劇本時通常會深入研究社會現象、人性特點和情感變化,從而塑造出具有真實性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節;對角色身份、背景、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使角色形象更加真實可信;運用自然而真實的對白,使角色的言談舉止更貼近生活,從而讓觀眾產生共鳴。
從微觀層面來看,劇本創作者對實際生活的觀察,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常見的路徑:
第一,社會觀察。劇作家可以觀察和研究歷史事件、時代背景和社會變革,了解社會的演變和人們的態度,將歷史元素融入劇本中。劇作家應密切關注科技的發展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對人類的生活和交往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創作者將這些科技元素納入劇本創作中,可以使作品更具現代感和時代感。此外,劇作家還要關注當下社會的熱點,如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性別平等。通過觀察和思考這些話題,劇作家可以引發觀眾的思考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第二,人性觀察。一方面,劇作家應深入觀察和揭示人類情感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將這些情感巧妙融入角色中,使劇作品更具有表現力。另一方面,劇作家要觀察人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的反應和變化,通過觀察個體如何克服困難,保持堅強,或者崩潰和重新崛起,為角色形象的塑造提供靈感。
第三,失去與得到。劇作家應關注人們在生活中失去或者得到的經歷,如失去親人、友誼和理想,以及從中汲取力量、成長和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事。對于這樣的觀察,劇本可以揭示人們面對失去時的痛苦與悲傷,以及重新獲得勇氣和希望的過程。
第一,除了簡單地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劇作家還通過描寫細節來展現人物的個性和特點。例如,創作者可以描繪人物的面部表情、體態、聲音特點等以及衣著風格、儀態舉止等方面的細節。
第二,劇作家通過詳細描述人物的情感狀態、內心矛盾和變化,來展現真實性。創作者通過深入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內心動機,可以使觀眾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并與角色產生情感共鳴。
第三,劇作家通過人物的行為來展現真實性。人物的行為舉止應該符合設定的特征和情感狀態,表現出與角色背景一致的行為習慣、個性特點和情感反應。
第四,劇作家還可以通過人物的對話方式、口頭禪、用詞選擇等來展現角色的真實性。人物的語言應與身份、背景和情感狀態相符,能夠準確傳達思想和情感,并通過描述人物的肢體語言、微表情、動作習慣等,增加角色的真實感。這些細微的動作可以透露出角色內心的情感狀態和個性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服裝和打扮方式也是展現真實性的重要細節之一。
在舞臺設計方面,生活化元素強調真實場景的還原和細致布置。創作者通過精心設計舞臺布景、道具及服裝妝容等要素,能夠使觀眾感受到角色所處環境的真實性,并與之產生共鳴。
例如,《茶館》舞臺設計搭建了清末民初的茶館建筑。石板臺階、做舊的桌椅、人物的長衫長辮等,這些都是戲劇舞臺上生活化的表現。一開幕,就把觀眾帶入那個時代,仿佛置身于茶館中。
戲劇沖突不僅是推動故事情節的關鍵因素,還是角色塑造和演員表演的重要依據。
戲劇沖突包括人物內部沖突、人物間沖突、人物與自然環境的沖突、人物與社會環境的沖突、人物間關系的沖突等。它能夠產生戲劇性和緊張感,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提供觀賞價值。戲劇沖突可以使劇情更加復雜,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引發觀眾的思考和討論。戲劇沖突還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使故事更加緊湊、吸引人。緊張發展是指話劇中情節的不斷推進和高潮迭起的過程。緊張發展既可以體現在整個故事的結構中,也可以在局部情節中營造出來。
在整個故事的結構中,緊張發展通常呈現出起承轉合的形式。劇作家可以通過精心安排故事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和高潮部分,引發觀眾強烈的情緒反應;巧妙設置情節反轉和懸念,增強觀眾的好奇心和緊張感;再通過安排突發事件或出乎意料的劇情發展,使故事更具戲劇性和吸引力。
戲劇化的表達手法能夠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地展現給觀眾,提升話劇表演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從微觀層面來看,藝術化表達手法可以分為表演技巧、舞臺設計和音效三項內容。
1.表演技巧
通過不同的表演手法和技巧,演員能夠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更加生動、立體。首先,演員通過精準而有力的身體語言和動作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和狀態。其次,演員通過聲音的高低、強弱、節奏和語調的變化來傳遞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點。再次,演員通過準確的表情和眼神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微笑、眼淚、憤怒的眼神都能夠讓觀眾更直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最后,演員可以在舞臺上展示形象獨特的動作,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這種動作設計常常使用舞蹈和肢體技巧等手法,使整個表演更有創意和富有藝術性。
2.舞臺設計
舞臺設計能夠通過舞臺布景、道具和燈光等手段達到藝術化的效果,使觀眾沉浸于劇情中。舞臺背景的設計和搭建,可以創造出具有特定情景和氛圍的舞臺。
戲劇化的舞臺設計可運用抽象的舞臺背景,與故事主題相呼應,營造獨特氛圍;運用特殊燈光效果,如投影、閃爍、變色等手法,增強舞臺視覺沖擊力;通過精確的舞臺動作和視覺效果(如煙霧、水幕、投影、冰屏、激光、雪景等),增強表演藝術的感染力。
在服裝道具與化妝上,創作者也可大膽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為角色塑造出不同的藝術形象。如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在2016 年排演的湯顯祖名著《邯鄲記》,故事靈感來源于“黃粱一夢”。其中,人物角色(包括動物角色)并非按照生活化的形象去塑造,而是大膽運用戲曲元素,讓角色更加鮮明,舞臺色彩更加豐富。開場時,主人公盧生因三次落榜郁郁不得志,情緒低落,所穿服裝都是灰色的調子;當盧生在客棧緩緩入夢,演員們在臺上自由旋轉,服裝即刻呈現出斑斕色彩。舞臺上的雞、狗、驢全部幻化成人形,夢中的公公、丞相全部畫著臉譜,這些都是戲劇化的呈現,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
3.音效
音樂的運用可以為話劇表演增添節奏感,引發觀眾情感共鳴。合適的背景音樂和曲目可以增強劇情的張力和觀眾的情感體驗。例如,風聲、雨聲、打斗聲等都可以通過音效完成,能夠增強觀眾的現場感受和代入感。
例如,廣州話劇藝術中心排演的莎士比亞名著《麥克白》,其中有很多音效都有著戲劇化的處理:女巫的出場引來電閃雷鳴,空中傳來刺耳的鳥叫,營造出荒涼恐怖的氛圍;麥克白刺殺國王鄧肯前,銳利的刀劍聲應和著呼呼的風聲,表現出他的緊張、猶豫;刺殺成功后,震耳欲聾的鐘聲以及打門聲,傳達出他的驚恐與無助。由此可見,戲劇作品中的音效能更好地展現情節、表現人物、烘托氛圍。
虛構元素包括幻想舞臺以及幻想人物兩類。前者是話劇中常見的虛構元素,通過創造出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舞臺背景,使故事情節產生奇幻、神秘或超現實的效果。例如,創作者可以通過特殊的布景設計、燈光效果和音效等手段,創造出一個神話、童話或科幻世界的舞臺,讓觀眾進入一個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虛構場景。后者是指那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形象。例如,仙女、巫婆、魔術師等具有超自然能力或特殊身份的幻想人物,在話劇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給觀眾帶來驚喜。而象征性元素主要包括象征性道具、象征性動作以及象征性造型(見表1)。

表1 話劇舞臺象征性元素類型及內容
1.存在與變形
生活化元素是戲劇化元素的基礎和來源。生活化元素以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和基本情境為依托,提供了戲劇化元素發展的基礎。而戲劇化元素通過對生活化元素的加工和變形,使它具有戲劇性和藝術性。通過夸大、變形和象征等手法,戲劇化元素賦予了生活化元素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效果。這種相互作用使戲劇能夠同時保持真實性和創造力,讓觀眾獲得全新的戲劇體驗。
2.表達與傳達
生活化元素通過真實的情感和細節表達,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生活化元素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情節和場景在舞臺上得到還原,使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和劇情。而戲劇化元素則通過夸張、象征和變形等手法,加強了情感的表達和傳達。它們通過藝術化的處理方式,可以使觀眾更深入地理解戲劇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和意義。
3.真實與藝術
生活化元素注重真實性和還原性,使觀眾能夠在戲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它們通過真實的人物形象、情節和場景,將觀眾帶回日常生活,并引發觀眾對自身經歷和情感的反思。而戲劇化元素則通過藝術加工和處理,使戲劇更具創意和藝術性。通過夸大、象征和變形等手法,戲劇化元素賦予了戲劇作品更多的表現力和藝術性。這種相互作用使戲劇能夠在現實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既反映生活,又超越生活。
尋找生活化與戲劇化的平衡點要求劇作家、導演和演員等相關創作人員在創作和演繹過程中兼顧生活的真實性和戲劇的藝術性,引發觀眾的共鳴。
第一,生活化元素強調真實性和還原性,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而戲劇化元素通過夸張、變形和象征等手法,增強情節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使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戲劇作品中的意義和情感。了解這兩種元素的特點是尋找平衡點的基礎。第二,劇作家可以通過多角度觀察生活、深入挖掘人物內心世界、運用象征手法等方式,在劇本中融合生活化和戲劇化元素。他們需要保持對現實生活的敏感度,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和情感,并通過戲劇化手法表現。
在話劇表演藝術中,通過對生活化與戲劇化元素的綜合運用,話劇表演藝術能夠更好地展現人物形象。因此,在創作和演出中,無論在角色塑造、情節設置還是舞臺設計方面,創作者都應充分發揮生活化與戲劇化元素的優勢,創造出更多優質的話劇作品,讓更多觀眾感受到話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