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達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氣象局,內蒙古赤峰 024000
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出現與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促使氣象事業朝著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為氣象部門的日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獲得良好發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實現了信息化,能夠全過程、動態化地監控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情況,可及時發現存在的危險因素或風險事件,全過程確保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的安全與有效[1-2]。
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監控信息化涉及較多的專業知識和規范操作,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應重視對運行監控信息化的評估,在此基礎上確定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更好地助推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監控業務的信息化建設。結合當前的已有研究成果,繼續探索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監控信息化。
氣象自誕生起便成為一門信息科學,而現代氣象業務建立在海量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因此,其本質上十分依賴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在氣象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氣象部門進行了深入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一個重要成果便是持續擴大綜合氣象觀測站網,并涵蓋較多的站點,包括風能觀測站、探空系統、多普勒雷達、雷電監測站、國家自動站、土壤水分站、風廓線雷達、區域自動站、大氣成分觀測站。
傳統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過程中,運行監控多由工作人員完成,需要投入較多精力,且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監控效果,甚至會誘發風險事件。對此,當下一種新做法是將信息技術和氣象綜合觀測系統有效結合,從而實現運行監控的信息化。
現階段,氣象探測及運行監控均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例如:在GIS(地理信息系統)、移動通信、計算機、數據庫、互聯網、多媒體的支持下,氣象業務已有效應用了業務信息系統。
除了建設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還十分強調全過程監控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情況,比如重視氣象裝備運行監控。目前,氣象綜合觀測運行監控系統(ASOM2.0)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能夠完成站網信息維護管理、觀測數據檢查、觀測設備運行監控、設備維護維修管理監控工作,且能夠完成自動化的處理和決策。
此處的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信息化,是指在氣象業務開展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項業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實時監控,主要依賴計算機、網絡、通信、軟件、數據庫,實現實時監控的自動化、電子化、程序化[3]。在應用氣象綜合觀測運行監控系統(ASOM2.0)的過程中發現其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比如可以動態監測氣象探測設備,并評估氣象探測設備是否處于穩定運行狀態,確定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質量;還可以跟蹤臺站觀測設備的調度、維修、供應,始終確保站網穩定運行。與ASOM1.0相比,ASOM2.0的優勢更為顯著,這是因為ASOM2.0各項業務功能得到了完善,能夠更好地監控裝備運行,為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提供支撐,實現三大效果:一是效率更高;二是技術更先進;三是功能更完備,以此助推氣象事業更好地發展。
對氣象綜合觀測系統而言,運行監控信息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確保運行監控信息化的有效性,需要進行客觀評定,以求全面、充分地掌握運行監控信息化的發展情況。綜合來看,當前已經能夠有效評估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信息化,在此過程中應用了較多的技術,同時涉及較多的技術要點。經過客觀評估,得出精準結果,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為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信息化建設提供依據。
在反映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監控信息化水平時,應抓好3個業務評估對象:一是業務工作信息化;二是業務流程信息化;三是業務管理信息化。
業務工作信息化是指國家級運行監控日常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各種操作、各種作業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著重評估業務工作的自動化水平、程序化水平和電子化水平。早在2016年便已經確定了國家級運行監控日常業務,有以下6個方面:設備運行和質量評估、觀測數據檢查、觀測站網管理、觀測設備運行監控、觀測系統專項檢查、監控信息服務[4]。在業務工作信息化評估中,關鍵之處在于綜合評估六大國家級運行監控日常業務是否可以由傳統的人工有效轉變為自動化和電子化,同時評估自動化和電子化水平。如此一來,可以確定業務工作信息化的綜合水平,為后續的運行監控信息化建設指明方向。
在業務流程信息化中,評估任務以兩點為主:一是運行監控業務作業流轉信息化;二是氣象觀測數據流程信息化。通過評估業務流程信息化水平,能夠確定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監控各個業務和各個環節之間的流轉情況、承接情況、處理情況,并綜合分析這3種情況是否具備良好的自動化水平和電子化水平。在評估運行監控業務作業流轉信息化時,評估對象是各業務節點,關鍵是評估所形成的意見、決定、結果、消息是否可以有效傳遞及其自動傳遞水平。
在評估時會關注3個維度的內容:一是具體的反饋情況;二是自動傳遞情況;三是信息交互能力。在氣象觀測數據流程信息化的評估中,評估對象是臺站設備,主要評估臺站設備的3種信息化能力:一是觀測數據的自動采集能力和傳輸至各級業務節點的能力;二是設備信息的自動采集能力和傳輸至各級業務節點的能力;三是觀測信息的自動采集能力和傳輸至各級業務節點的能力。同時,還需要評估經過加工處理的再生數據能否有效傳遞或自動分發至其他業務鏈條,可綜合評估業務流程信息化的運行水平及其有效性。
在業務管理信息化中,評估的核心是確定業務管理信息的兩大信息化能力:一是交互的信息化能力:二是反饋的信息化能力。在評估過程中,要嚴格依據管理職責,綜合評估各節點業務的自動化水平、電子化水平,涉及指導、處理和決策。業務管理信息化評估主要有3個維度的內容:一是電話熱線問詢交流;二是ASOM系統處理;三是第三方軟件交流。以ASOM系統處理為例,它是指借助ASOM系統實現業務管理信息的自動化流轉和實現理想的上傳下達,并確保各級業務人員可以順利接收業務管理信息。
在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監控信息化評估過程中,將定量和定性方法有效結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以觀測設備運行監控信息化為例,評估指標是全國觀測系統和設備的可監控率,在ASOM2.0的支持下,業務化的觀測設備數據能夠實現遠程在線監控,且可以達到定量評估的良好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為確保設備遠程在線監控的成效,必須由專業的業務人員全程負責,且進行動態化評估。具體來說,如果是對設備數量監控率、設備種類監控率進行評估,需要進行定量計算,需要依賴監控系統設備監控數量;如果評估運行監控系統的功能項業務化實現率,則不僅需要依賴信息技術或已有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還需要業務人員的積極參與,并給出使用感受、進行分級評定。通常情況下,分級評定結果可以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具體的評定標準見表1。

表1 分級評定標準
在后續評價其他業務信息化水平時,可以結合表1的分級評定標準進行,適用于5種業務信息化的綜合評估:一是觀測數據檢查;二是設備運行和質量評估;三是觀測站網管理;四是觀測系統專項檢查;五是監控信息服務。此外,在評估業務管理信息化和業務流程信息化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選用定性評估方法,其中的較多內容和方法具有專業性,后續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在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信息化評估過程中,要著重掌握以下要點:一是觀測系統運行監控率;二是在線監控能力信息化;三是裝備保障和供應管理信息化;四是觀測系統運行評估業務信息化;五是運行監控服務信息化;六是業務流程信息化。
在線監控能力信息化的評估中,評估要點有3個:一是能力和效率;二是業務信息化水平及能力;三是裝備供應管理信息化能力和裝備保障信息獲取率能力。設備在線監控信息化能力是由2個因素決定的:一是設備自身所提供的運行信息;二是設備自身所提供的狀態信息。此外,在線監控能力信息化的評估需要依賴一些技術,即報警定位、狀態監控、數據監控、預警信號。
在裝備保障和供應管理信息化評估中,需要確定裝備保障信息化內容,主要是臺站保障業務單是否自動生成、業務表單信息填報是否實現電子化、是否自動在線處理業務表單及保障信息。此外,在裝備保障和供應管理的過程中,還應綜合評估保障業務實施是否達到理想的信息化水平、網絡化水平、自動化水平,對“在線診斷”“在線維修”“遠程支持”都應進行規范的評估。例如:在進行天氣雷達裝備供應業務信息化評估時,需要重點評估兩項內容:一是采購計劃的電子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關鍵要點是采購計劃編制、采購計劃匯總、采購計劃查詢、采購計劃統計[5];二是調度管理的電子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關鍵要點是入庫、出庫、查詢、跟蹤。
在運行監控服務信息化評估中,要切實發揮好運行監控信息化的效能,及時發現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為管理部門、各級業務提供優質的服務。為確保運行監控服務信息化的評估效果,務必建設好ASOM2.0,使其承擔起重要任務,逐步實現對觀測系統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和數據或產品的自動生成。
在提高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有效性時,運行監控信息化發揮著重要作用,應重視運行監控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信息化建設進行了較多嘗試,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應予以肯定,同時要繼續探究發展路徑。
綜合評估運行監控信息化體系,在此基礎上找出不足之處。完善運行監控的標準制度和監督管理體系,確保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得到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及時消除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在此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好當前已有的信息技術,尤其是需要利用好數據庫、計算機、大數據、物聯網,以此不斷提升運行監控信息化水平[6]。同時,完善監控信息化體系應從細節入手,滿足業務管理信息化、業務流程信息化、業務工作信息化的各方面要求,將重點聚焦于責任人機制、監督機制、信息技術作用發揮機制。
氣象部門應充分意識到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作用,同時意識到運行監控信息化的重要性,強調將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制度優勢、資金優勢有效整合起來,從而促進運行監控信息化發展。氣象部門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過程應尤為關注兩點:一是認真做好業務系統功能開發,依托氣象專網,確保各級氣象臺站之間業務信息的實時共享與交互,并確保監控業務信息的及時流轉,滿足運行監控信息化的需要。二是充分發揮ASOM2.0系統的重要作用,全過程監控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運行業務,重點聚焦于臺站觀測設備狀態監控、設備維修進展監控、數據質量檢查及監控、各項日常任務監控,促使氣象部門運行監控業務流程管理更加合理、科學、便捷。
氣象綜合觀測系統應不斷提升運行監控服務信息化水平,其中,一大重點任務是提高運行監控服務信息化的可操作性,旨在更好地滿足氣象部門業務人員的工作需求,更高效地開展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在此過程中,當前依然高度依賴ASOM2.0系統,后續應采取更多信息技術加強ASOM2.0系統建設,例如:更加便捷地獲取各種圖文數據服務、及時掌握觀測站網的運行狀態。
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具有十分重要、深遠的意義,必須高度重視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建設與發展,同時要關注運行監控信息化的發展。ASOM2.0系統對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運行監控信息化十分重要,后續應充分利用與之相關的信息技術,持續推進ASOM2.0系統的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