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曹夏博
使用法律禁止的捕魚工具、方法捕魚均屬于非法捕魚(禁漁期和禁漁區捕魚也屬于非法捕魚,前文已有詳細介紹,故不作為本文重點討論范圍),較為典型的有毒魚、炸魚、電魚,此類非法捕魚方式嚴重破壞漁業資源,損毀生態平衡,污染環境且對公共安全有巨大危害。本文重點論述采用炸、毒、電方式捕魚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下簡稱《漁業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于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于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內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制造、銷售禁用的漁具的,沒收非法制造、銷售的漁具和違法所得,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依據前引法律規定,對于使用炸魚、毒魚、電魚方式進行捕撈的可以沒收漁獲和違法所得,沒收電魚設備,沒收漁船,處五萬元以下罰款,吊銷捕撈許可證。
沒有捕撈許可證的,依照《漁業法》第四十一條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依據前引法律規定,對于使用炸魚、毒電、電魚方式進行捕撈涉嫌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最高可以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1.在他人養殖區內進行炸魚、毒魚、電魚的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
《漁業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偷捕、搶奪他人養殖的水產品的,或者破壞他人養殖水體、養殖設施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他人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前引法律規定,對于在他人養殖區內進行炸、毒、電魚之行為,可以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2)刑事責任
用電魚的方式,盜竊他人養殖的魚,價格達到一定數額的,涉嫌觸犯刑法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最高可以處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3)民事責任
對養殖戶養殖魚體造成的損失,要負賠償責任。
2.在自然保護區非法捕魚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在自然保護區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藥、開墾、燒荒、開礦、采石、挖沙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除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處罰的以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可以處以三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在自然保護區非法捕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可以處以三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3.涉及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魚類
(1)行政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禁止使用毒藥、爆炸物、電擊或者電子誘捕裝置以及獵套、獵夾、地槍、排銃等工具進行獵捕,禁止使用夜間照明行獵、殲滅性圍獵、搗毀巢穴、火攻、煙熏、網捕等方法進行獵捕,但因科學研究確需網捕、電子誘捕的除外。
第四十五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相關自然保護區域、禁獵(漁)區、禁獵(漁)期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未取得特許獵捕證、未按照特許獵捕證規定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海洋執法部門或者有關保護區域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分工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吊銷特許獵捕證,并處獵獲物價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獵獲物的,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相關自然保護區域、禁獵(漁)區、禁獵(漁)期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未取得狩獵證、未按照狩獵證規定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有關保護區域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分工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吊銷狩獵證,并處獵獲物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獵獲物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或者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捕獲物、捕捉工具和違法所得,吊銷特許捕捉證,并處以相當于捕獲物價值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捕獲物的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是應對電魚、炸魚、毒魚等非法行為最有力的武器

贛江江面上的非法電魚者
依據前引法律規定,使用毒、電、炸方式捕撈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魚類,可處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吊銷特許獵捕證,并處罰款,沒有獵獲物的也可罰款。需要注意的是,罰款數額較大,最高可達五萬元或者獵物價值的十倍。
(2)刑事責任
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魚類,涉嫌觸犯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最高可以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需要注意的是,觸犯了上述多個法律條文的,可能被合并處罰,也可能會按照較重的處罰條款處罰。
4.炸魚、毒魚、電魚可能觸犯的幾種刑罰較重罪名
(1)電魚致他人死亡
2017年9月6日,中國潛水員徐海燕和孫昊潛水后失蹤,后被發現死亡,疑似死于他人非法電魚。
根據電魚人的心理態度,電魚人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以判處無期徒刑、死刑。
(2)使用藥物毒魚
使用藥物毒魚,涉嫌投放危險物質罪,最高可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3)使用爆炸物炸魚
使用爆炸物進行捕魚,涉嫌爆炸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以判處無期徒刑、死刑。
《漁業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對于制造、銷售電魚設備的,可以沒收電魚設備,沒收制造、銷售電魚設備的違法所得,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依據此法律規定,生產電魚設備,可以沒收電魚設備,沒收制造、銷售電魚設備的違法所得,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生產電魚設備的企業,違反公司登記相關法律規定,騙取公司設立登記的,可以由工商部門依法吊銷營業執照,同時取消相關行政許可。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五十一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此規定,為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務的,最高可處五萬元或者設備五倍金額的罰款。
另外兩條禁止性規定如下。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一條:禁止為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或者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發布廣告。禁止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制品發布廣告。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二條:禁止網絡交易平臺、商品交易市場等交易場所,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務。
生產電魚設備,涉嫌觸犯非法經營罪。

據三峽新聞網報道,2021年3月12日,宜昌市禁捕辦集中銷毀禁用漁具,全市共有3752件禁用漁具被銷毀。銷毀的禁用漁具中,包括地籠、拖網、張網,電魚、毒魚、炸魚等設施設備,非法釣具和非法捕撈船舶。市禁捕辦工作人員表示,在禁漁區內實施電捕魚、密眼網具等非法捕撈行為將觸犯刑法,同時,海竿陣、錨鉤釣、休閑垂釣漁獲物買賣交易等生產性垂釣行為,也將被視同為非法捕撈
筆者建議由立法部門對生產電魚設備的行為完善立法,對生產電魚設備行為的罪名、量刑進一步細化。
電魚設備由電源和逆變器組成。參照通信設備、無人機均需要實名認證的做法,筆者建議立法部門立法對逆變器的銷售進行實名登記。
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魚體,由食品監督部門依法處置。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國家重點保護的或者地方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授權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并處相當于實物價值10倍以下的罰款。
依據前引法律條文規定,對出售毒魚、電魚、炸魚捕獲的珍稀野生魚者,除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外,可以并處相當于實物價值十倍以下的罰款。
如果電死的魚體造成了食源性疾病,涉嫌觸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最高可以處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由于法律天然存在滯后性,立法存在缺失,就現有法律進行整理,在現有框架下進行的上述分類不盡合理且有明顯的法律空白。
此外,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電魚行為沒有處罰規定。環保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沒有對電魚這一傷害生態的行為作出規定。
非法放流外來物種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三十八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境,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干擾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十四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將從境外引進的野生動物放歸野外環境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捕回,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捕回的,由有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代為捕回或者采取降低影響的措施,所需費用由被責令限期捕回者承擔。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從國外引進水生野生動物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科研機構進行科學論證后,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在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破壞國家重點保護的或者地方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幅度為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的3倍以下。
